首页 > 论文范文 > 艺术论文

公共艺术课程的理解(公共艺术课是什么课)

2022-11-26  本文已影响 268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艺术与课程存在共同的美感经验,从美学视角审视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建构“人生艺术化”的课程目标,关注生命主体性;实施“艺术体验式”的教学,创造生命的意义;采用“艺术鉴赏式”的课程评价,获得审美的超越,从而形成完整的充满审美韵味的艺术课程模式。

  2013年3月,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地位得到确认的同时,通过美学视域审视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用艺术的方式来彰显艺术课程的人文性与审美性,构建一种关注人生命完整性且具有美感的艺术课程模式。

  一、艺术与课程的审美性

  谈论艺术,不得不涉及审美,审美是艺术的主要功能。在课程研究的多元话语中,人们开始关注课程本身的审美特质,将课程理解为一种美学文本。艺术与课程之间存在共通的美感经验,美国斯坦福大学范兰斯博士列出了艺术与课程之间的十点相似之处,如两者都是人建构的产物;都是创造者与读者交流手段;都将它们的意义取决于与读者的际遇等等。从美学角度审视课程,把课程本身当作是有待于师生共同去完成的艺术作品,既重视课程的动态性,又重视课程的审美性。在中职教育中,社会功利性与人文情感性的矛盾依旧突出,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让学生既立足现实——为温饱而忙碌,又超脱现实——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包含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不同艺术门类,既然课程与艺术具有相似的审美性,课程可以与艺术的任何形式相媲美,那么从美学视域中审视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更为理所应当,以多元、交往、共生的态度开展课程,让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艺术化,充满审美意境。

  二、建构“人生艺术化”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目标

  人生与艺术密不可分,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1]。宗白华先生也指出,“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一个优美高尚的艺术品,我们人生的目的是一个优美高尚的艺术品似的人生”[2]。学生接受教育其实就是学会如何成为自身经验的创造者,进而学会如何来创造自己。中职学生中考失败使他们不同程度存在自我认同危机、自我效能感低等问题,需要重识人生意义;在接受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审美基础上,需要提高美学素养。因此,建构“人生艺术化”的艺术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像欣赏艺术一样欣赏人生,像创造艺术一样创造人生,对人生进行整体关照,提升生命活力,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艺术是文化的精品,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艺术课程不能脱离文化语境。艺术与科学同属于文化,艺术重在追求美,科学重在追求真,真和美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如济慈的诗歌名句:“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因此,艺术课程需要跨学科的视角。而“人生艺术化”本身内涵丰富,拥有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视角,是真善美的统一。

  三、实施“艺术体验式”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

  人是意义的主动追求者,“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生命的意义是作为人应该思考的本源性问题”[3]。体验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个体通过与环境互动、与个体交往,感悟生命意义,形成生活经验,创造意义人生。假如中职学校一味追求效率,那么学生会认为自己被禁锢在别人规定的环境中,被当作“人力资源”,久而久之被动接受会取代主动体验成为学生的主导情绪,教学需要唤醒并发展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意义追寻者。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本身是一个艺术品创作的过程,艺术教学更应讲究教学的艺术。审美是艺术的最根本价值,因而审美也是艺术教学艺术的本质。教师要像艺术家一样,把教学当作是对美的理解和创生的过程,敏锐洞察学生的多元需求,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设美感体验的形式,艺术性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竭尽全力地体味和创造美。教师在“艺术体验”中始终保持生命活力,学生在“艺术体验”中主动建构其审美心理结构。当学生将艺术对象拓展到现实生活,用审美的态度自主建构生命意义,那么生命过程会变成一种重在过程而不执着于结果的诗意历程。

  四、采用“艺术鉴赏式”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评价

  艺术鉴赏是完善艺术作品的一个部分,课程评价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既然人生如同艺术作品,课程与教学如同艺术作品,那么采用“艺术鉴赏”式的课程评价,才构成艺术课程的完整性。艾斯纳指出,“鉴赏是欣赏的艺术,对精妙、复杂以及重要特质的感知,或者说,是有见识的感知行为”[4]。这样的感知,如同艺术家一样,面对艺术作品,以非同寻常的觉察能力以及一种不寻常的意义来显现寻常事物,以一种揭露真实本质的方式震撼人们[5]。艺术鉴赏伴随着鉴赏者的情绪和情感,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动态的且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教师把评价过程当作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去探寻艺术作品的内涵和美的本质,投入真实充沛的情感关注欣赏学生的发展,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学生在艺术课程中学会艺术鉴赏,同时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艺术鉴赏”式评价给学生提供自我认知、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机会。当鉴赏者与鉴赏对象有机结合,产生共鸣和顿悟,获得理解的激动和审美愉悦,便能体会审美在精神人格层面的超越。

  作者:闵越 来源:亚太教育 2016年34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摄影美学研究述评稿(摄影美学的研究对象)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