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拟从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出发,透视殖民地翻译家通过有意误译,指出有意误译在文化传播和民族身份确立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有意误译;后殖民主义;文化观
传统翻译观中,忠实和对等被奉为上策,有意的误译被彻底否定。但在翻译实践中,翻译家或多或少地进行着创造性叛逆活动。
Escarpit于1987年提出“创造性叛逆”,并说,“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1]p135。谢天振教授将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并展开了对误译的系统研究。他认为误译特别鲜明,生动的反应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扭曲和变形,反应了对外国文化的接受和传播的误解和误释。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文化观的角度探讨有意误译,并试图总结这一现象的实际作用。
一、误译的分类
翻译的错误种类繁多。一般表现为:态度不认真,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有的是因为文化障碍造成的等等。就本质,误译可分成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
1. 无意的误译
有观点认为,无意的误译是由于译者对原文的语言内涵和文化背景缺乏足够的了解造成的[2]p153。无译意误可分为三类:(1)译者疏忽大意造成的误译;(2)译者外语能力欠缺而造成的误译;(3)译者对于源语和目标语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当而造成的误译。对于无意的误译我们不加提倡,而且本文主要讨论有意误译,故无意的误译从略。
2. 有意的误译
有意误译,“是出于译者的主观决定,它是译者作为主体选择性叛逆而产生的有意误译”[3]p365它“特别鲜明、集中地反应了不同文化在交流过程中受到的阻滞、碰撞、误解、扭曲等问题”[4]p55。有意的误译要么为了去迎合本民族的文化心态,大幅度改变原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文学形象,文学语境等;要么为了强行引入异族文化模式,置本民族的审美情趣的接受能力于不顾,故意用不等值的语言手段进行翻译。假如我们能把有意的误译与因粗制滥造而造成的误译区别开来,那我们就不难发现,误译有其独特的甚至个人意想不到的意义[2]p79。
二、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下的有意误译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本节主要阐述原殖民地国家把有意误译作为手段来推翻原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他们的文化侵略。
1. 后殖民主义文化观
后殖民主义文化观从原殖民地出发,解构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揭露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文化霸权的实质,探讨后殖民时期东西方由对抗到对话的新型关系。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以权力差异理论为先导,借助新历史描写的方式观察,研究和解释权力差异语境中译者自觉与不自觉的价值取向,翻译行为和策略选择,认为翻译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权力差异语境中不平等对话的产物。
2. 有意误译在后殖民主义文化中的体现
西方殖民统治结束后,原殖民地国家竭力摆脱宗主国文化遗存,促使本民族摆脱殖民主义文化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最具代表性的是巴西的“食人主义”。 巴西学者认为只有“吃掉”欧洲,才能找到自我,实现文化认同。比如 在翻译歌德的《浮士德》时,并没有像以前葡萄牙语译者那样将其译为Faustus,而将之译为Deus eo Diabo no Fauto de Goethe (歌德浮士德中的上帝和魔鬼)。《浮士德》讲的就是上帝与魔鬼为浮士德是否会被魔鬼引诱犯罪或下地狱而进行打赌的故事,而巴西当时刚好有一部电影God and the Devil in the land of the Sun。二者不谋而合,原作因此在巴西获得了“来世”。
林纾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一位争议较大的翻译家。他的译本充斥着大量误译。但仔细比较原著和林译本之后,我们发现,林纾的 “讹”里最具特色的成分正是出于林纾本人的明知故犯[6]p201。因此可以说,林译小说中的许多误译常常是林纾有意选择的结果。其原因是,大力推介外域小说,介绍新意识新思潮,以及救世醒民。
3. 有意误译的作用
翻译时,一些翻译家总是根据具体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解读原著。如林纾在翻译《黑奴吁天录》时,经过审查、过滤,祛除原作中消极思想,将小说变成一部宣扬爱国情操,教育大众的文学翻译小说。虽然这些原殖民地翻译家并没有完全忠实于原著,但通过有意误译,本民族文化特色得到了原汁原味呈现,原殖民地对帝国主义进行了反文化侵略,建立了新的文化传统并取得与第一世界国家平等的政治和文化地位, 最终找到了“自我”和认识了“自我”。
综上所说,有意的误译成为弱势文化或殖民地国家重塑民族身份,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强有力的工具。
三、结语
殖民地翻译家为了反抗、抵制帝国主义的文化,并试图通过有意误译来建立新的传统,从而取得与第一世界国家平等的政治和文化地位。这种做法引起了第一世界国家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殖民地国家真正的文化特色,并使之得到传播。因此可以说,有意误译这一媒介对于促进各国特别是殖民地国家文化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M].王美华等译.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7.
[2] 谢天振. 译介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3] 夏天. 译者主体性与有意误译[J].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5.
[4] 谢天振. 翻译研究新视野[M]. 山东: 青岛出版社, 2003.
[5] 庄坤良. 翻译后殖民主体[J]. 台湾: 台湾大学出版社, 2000.
[6]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