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艺术论文

艺术创作特色分析

2021-06-28  本文已影响 79人 

  摘要: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在晚年为其师弟无用禅师所作,不管是在构图方面,还是在笔墨技法方面,亦或是在立意方面都呈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富春山居图》这个经典传奇的山水画作品构思巧妙、画面布局别具新意,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享有“画中之兰亭”的美誉。通过对《富春山居图》简介及对后世绘画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富春山居图》中的构图、笔墨技法、意境、诗书画的有机结合等四个方面的艺术创作特色,以期更好的领略和感受《富春山居图》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富春山居图;构图;笔墨技法;艺术特色

  黄公望晚年所绘的《富春山居图》这一山水画艺术作品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以致于后来的山水画家难以望其项背,其在当时的绘画艺术领域乃至中国绘画史上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富春山居图》这一传世之作对现代绘画领域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画中之兰亭”的美誉足见其影响之大、之深、之高。文章从《富春山居图》这一作品对后世绘画的创作影响出发,对其艺术创作特色进行相关的探索和分析。

  一、《富春山居图》简介

  黄公望所创作的《富春山居图》这一传世佳作从构思、动笔直至绘制完成大致长达七年,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以及丰富的素材为其创作《富春山居图》这一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其创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再借助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富春山居图》这一精品力作问世。《富春山居图》这一作品通过对富春江一带初秋景色的描绘,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江南山水风光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画面用墨淡雅,用笔顿挫转折,山水布局疏密有致、随意宛然天成,人随景移、引人入胜,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欣赏此作品,让人回味无穷。明代书画家沈周、董其昌、邹之麟,清代书画家恽寿平等对黄公望所创作的《富春山居图》都有很高的评价,《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在一定意义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黄公望所创作的《富春山居图》这一经典、传奇的水墨画作品对于后世绘画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浙派画家的影响更为深远。黄公望在艺术创作中,章法严谨而笔法松秀,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往往能够带给观者清净冥和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富春山居图》这一作品和《九峰雪舞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众多作品都是黄公望的经典之作,但《富春山居图》是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晚年佳作,在构图、笔墨技法等方面独具艺术特色,有人将其与右军之《兰亭》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富居山居图》这一作品艺术创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浙派画家在执守传统的同时不断的转变和更新创作观念,在汲取以《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绘画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创作出了具有鲜明浙派特色的绘画艺术作品,展现出了浙派笔墨的时代风貌。《富春山居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为后世绘画带来了极大影响,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另外,随着《富春山居图》各种话题不断升温,其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绘画艺术领域,逐渐向仿制、影视以及收藏等领域扩大,由《富春山居图》衍生的艺术作品不断出现,例如《富春山居图》邮票、纯银纪念砖、铜雕艺术电话卡等相继产生和涌现。

  三、《富春山居图》艺术创作特色

  (一)构图

  黄公望在作品《富春山居图》的艺术创作中采用横卷的方式,画面中山和水、树和木都疏密有致,使这一山水画艺术作品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节奏感,按照由远及近的方式对险峻而又起伏变化的山峦进行描绘,与色彩浓重的树木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富有生机的小桥流水、房屋村舍等,画面呈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富春山居图》艺术创作中,黄公望将山水树木、房舍桥梁等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景物按照中国传统审美标准进行合理而巧妙的布局,真正诠释了“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的深刻含义。画中前后景物在构图上保持密切联系,体现出了天地万物的和谐与统一,空白处留给观者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正所谓无画之处皆成妙境,既反映出了《富春山居图》这一艺术创作章法和布局的独特性,同时也展现出了黄公望对于空间感的独到见解。画中天地之间悠悠广阔,黄公望在艺术创作中采取阔取景的方式,打破了宋代山水画艺术创作全景式构图的局限性,通过由远及近、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的构图方式表现出了富春江一带壮丽的山川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色,作品画面气韵生动、简洁明快,能够带给观者独特的视觉感受。《富春山居图》将深远、平远、高远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表现秀美雄伟的江川山河,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观者可以看得更为清晰、透彻。展卷观览,黄公望在艺术创作中采用阔取景的方式使整体布局在一个平面上,并通过不断的延伸将同一水平上的山水景色呈现出来,在整幅画中,不管是在作品的布局方面,还是在形象安排方面,亦或是在空间探索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见解,绘画构图中阔远方式的转变又提升了画面的阔大之意,留白艺术手法的应用,虚实结合,相得益彰,留给观者无限的思考空间。

  (二)笔墨技法

  对于绘画艺术创作而言,笔墨技法至关重要,黄公望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富春山居图》,其中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尤为关键。《富春山居图》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纸本水墨画,用墨淡雅,黄公望利用淡雅的笔调描绘出了富春江一带初秋的怡人景色,观者可以通过画面更好的体验“秋天的味道”。在《富春山居图》这一作品的创作中,黄公望采用了干笔墨法,一方面,以文人画的传统笔法为基础,通过干枯的线条对景物进行刻画和表现,作品画面中的树木充斥着浓墨和湿墨,诸如山水等景物则用干笔进行勾勒,逐渐由淡到浓,淡墨描绘、浓墨收尾,画面中的树木和山水在用墨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浓淡结合,呈现出了良好的视觉效果,极大的提升了作品画面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画中的远山和洲都以淡墨为主,淡雅的笔墨、简单的数笔只稍留痕迹,勾勒出了景物的形象,树的浓墨和山的淡墨实现了干湿、浓淡的有机结合。《富春山居图》整幅作品运用干枯的笔调对山水等景物进行勾勒,简单的一笔就可以勾画出景物的造型,使景物形态和墨之间的变化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可以使观者更加直观的欣赏作品。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这一作品的艺术创作中,运用饱含水分的笔对景物进行刻画和描绘,枯润墨法的运用使整幅画的变化更加多端,节奏变化更加丰富。不管是枯润墨法的运用,还是干笔墨法的运用都实现了笔与墨的有机结合,使景物跃然纸上,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细观《富春山居图》这一作品,画家黄公望将“长披麻皴”的画法融入和应用到了艺术创作中,达到了“墨虚实枯润相融”的艺术效果。其在对水面波纹的勾勒和表现中采用了横向长皴的方式,使江面生动、形象的展示在观者面前,并用长线条皴擦对山体相交的浅水处进行表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点苔法的应用更是突显出了黄公望在艺术创作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特质,赋予作品以蓬勃的生命力,提升了画面的自然美感。黄公望在艺术创作中应用了多种笔墨技法,点苔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其笔墨技法的娴熟,落笔坚劲有力、粗细长短不一的横点、竖点将富春江一带的高峰、平坡、丛林等自然景物完美的展现出来,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三)意境

  《富春山居图》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独特的意境美更是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赋予作品深厚的精神和情感内涵。黄公望所创作的《富春山居图》虽然是描绘的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色,但是在一定意义上将我国山水画的美学特色表现了出来,《富春山居图》作品不仅是利用笔墨对富春江一带山水、树木等自然景色的勾勒,还是创作者自身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创作者借助扎实的绘画基础和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巧妙的对自然进行写实,并赋予作品独特的意境美,使其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状态,达到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绘画是情感表达的有效载体,这是黄公望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思想,以其为有力支撑,黄公望借描写山水等景物来熔铸内心精神,将心灵的飘逸寄情于自然山水,借物抒情,移情于景,将自然景物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和载体,透过“宁静淡远、清新脱俗”的画风,观者可以更好的感受到其淡泊名利的心态。黄公望人生坎坷,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与冷暖,其年轻时做过书吏、椽吏等官职,后因遭受诬陷而入狱,出狱之后游走于江湖,长期浪迹山川,并对江河山川等自然景物有了越来越多的喜爱,为了感受和领略自然美景常常是深切的观察,对其朝暮变化了然于心,晚年曾隐居于富春江一带。正是源于黄公望坎坷的人生经历,其所创作的《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蕴含着飘逸隐遁的人生追求,通过对于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意象,绘画艺术创作只是其寄情的工具,借助绘画艺术创作来抒情达意。黄公望运用率性的绘画方式对富春江一带的初秋自然景色进行描绘,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身的思想与感情,进而提升作品的精神内涵。相对于以往的山水画作品而言,黄公望所创作的《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在造型方面具有简约的显著特点,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了客观物象,没有夸张的浓墨重彩,也没有过多的修饰,作品造型虽然简约,但生动形象,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黄公望运用率真、随意的作画方式对客观物象进行勾勒和描绘,突破了传统绘画艺术所存在的束缚,以深切的观察和体验为基础,以所掌握的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为有力支撑,以心为主、以物为辅,通过大自然中真实的自然景物来展现自身的真挚情感,通过景物画面来传递其精神意蕴,使作品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之美。《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虽然看似描绘的是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色,但是有人对实景进行过专门的印证,其画面中的自然美景并不能全部找到,只有一小部分是对照富春山而作。由此可见,黄公望在创作《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的过程中融自然于心境,通过深入的观察、深切的体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其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品画面中的大部分景物是黄公望内心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的产物,由心而生、随心而作,客观物象看似简约,实则蕴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是其精神世界的外在展现。作品看似是一幅造型简约的山水画,却是创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对于自然神韵的完美掌控得益于其深入的观察和深切的体验以及晚年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坎坷的人生以及作画经历丰富了绘画情感,融自然于心境的艺术表现更是令人惊叹,值得每一位当代绘画艺术创作者学习。

  (四)诗书画的有机结合

  元朝时期,书法多元化发展,文学艺术水平高度发展,再加上山水、竹石等绘画题材的大量出现,促进了诗书画的一体化,因此,文人画在元朝时期达到了顶峰,呈现出了书法化和诗化的显著特征,诗、书、画逐渐成熟并形成了一个有机结合体。不管是绘画艺术创作的诗化,还是书法化,都增强了绘画艺术创作的表现力,使得创作者既可以通过富有文学艺术韵味的诗句表达心灵意境,又可以通过顿挫转折的笔墨勾勒和表现客观物象,以使作品能够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上有黄公望的提文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诗、书、画的有机结合,黄公望在画卷上的提文既发挥出了衬托的作用,使整幅作品显得更加的丰富多彩,避免给观者带来单调乏味的视觉感受,又增添了作品的文学气息,使其充满了诗情画意。同时挥洒自如的笔墨更是呈现出了一种书法艺术的独特之美。由此可见,《富春山居图》这一经典之作实现了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特色。明代书法家沈周、董其昌以及清代书法家恽寿平等人的题跋,单纯地从内容上看,体现出了对于黄公望所绘制的《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的评价之高,我们也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们对于作品的喜爱,而从整体来看,诗、书、画的有机结合更是提升了作品的内涵,突显出了作品的艺术境界。

  四、结语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经典画作之一,在构图、笔墨技法以及立意方面都匠心独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赏析此作品,我们可以更好的领略黄公望在艺术创作中的美学思想以及艺术创作的独特性,感受其绘画遗风,进而带给我们以启迪和感悟。

  参考文献:

  [1]冯婕.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艺术特色[J].芒种,2015(05).

  [2]胡晓明.从严子陵到黄公望:富春江的文化意象:《富春山居图》的前传及其展开[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3]王晓东,杨子勋.从《富春山居图》的笔墨技法特点看黄公望的艺术成就[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4]沃建平,徐勤铭.诗意地栖居:重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05).

  作者:焦晓杰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围城语言艺术探讨上一篇: 肥致碑艺术风格分析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