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政治论文

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2021-11-12  本文已影响 641人 

  [摘要]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追求革命理想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以奋斗、牺牲和创造为核心内容的系列革命精神总和。传承好红色基因才能确保党的长期执政,以及红色江山永不褪色。红色基因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从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教学实施、组织体系等方面加以考虑。统编教材应适当增加红色基因的篇幅,教师要带头传承红色基因,要综合运用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这三种形式,要将红色基因融入学校三级管理体系。

  [关键词红色基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路径

  一、重视教材建设,打好融入的基础

  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首先要明确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从内涵上看,有学者认为红色基因包括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闯难关、依靠群众攻难关等四个方面[1]。我们认为,不宜具体化红色基因的内涵,每一种具体化的内涵界定都难免片面性。根据总书记的若干相关论述,我们可以将红色基因理解为专指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追求革命理想的过程中形成的,以奋斗、牺牲和创造为核心内容的系列革命精神总和,主要包括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简言之,红色基因就是一种革命精神。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应该把红色基因的形成时间限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的学者认为“红色基因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初步萌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不断形成,而后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继续发展,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传承创新”[2]。这是把传统与发展笼统地来讲了,从逻辑上来看不好解释革命传统与赓续的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是源,之后的不同历史阶段都应该看作是传承和赓续。另外,不能把红色文化与红色基因等同起来,红色基因主要是精神层面的,而红色文化既包括物质层面的文化,又包括精神层面的文化。当然,作为精神层面的红色基因与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是辩证统一的。进一步扩大研究的视野,无论狭义还是广义,红色基因都包括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之中,即包括在中国精神的范畴之中。在对红色基因的精神内容进行总结提炼的过程中,要从全局和地方两个角度思考。我们党已经总结了许多具有全局性、重大历史意义的、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这些已被总结提炼、传承赓续的革命精神财富并不等同于全部,在党的历史上还有许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历史意义的、宝贵的精神资源没有被总结提炼。在地方党史中,也有许多具有地方性的、较重要历史意义的、较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没有被较好地总结提炼。这些地方性的革命精神财富也是以纪念馆、纪念碑、烈士陵园、故居等红色资源的形式存在。对地方高校而言,这些地方红色资源、红色基因具有地理上的可及性、情感上的亲和性等特征,有利于增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高校有必要结合地方实际加强对地方史中蕴含的这些革命精神财富进行总结提炼,推动“红色资源‘进教材’,编写红色资源教育辅导读物、资料、讲义等”[3],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版在第四章第三节“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中明确指出,强调,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2015版教材提出了“红色基因”这个内容,但却删掉了2013版明确提出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系列精神的内容。2018版的教材在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第二节第三点“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中明确指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蕴含的革命道德,并指出,大学生发扬革命道德、传承红色基因,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可见,红色基因的教育主题已经进入教材,但是这个主题不够清晰。建议教材修订时将第五章第二节第三点“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这个小标题修改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道德”,并适当增加革命精神学习的相关内容。

  二、强化师资培训,抓实融入的关键

  教育者先受教育。“高校教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红色基因的精神实质,读懂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才能牢记使命、久久为功、不忘初心、行稳致远”[4]。只有将红色基因融入“基础”课教师的血液,才能讲出真理、讲出真情、讲出真心,才能讲好红色历史,带头传承好红色基因。从党史学习教育来看,“基础”课教师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首先,“基础”课教师亟须充实“四史”知识,尤其是党史部分的知识。红色基因传承涉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许多专业内容,不是所有的“基础”课教师都有相应的、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背景是伦理学、政治学、哲学等,这就需要有一个再学习、再积累的过程。这是将红色基因融入“基础”课的基本前提。其次,“基础”课教师仍需进一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这不是说“基础”课教师没有爱国主义情怀,而是说不能停留在历史知识的教学上,而是要注重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爱国主义情怀要深,教师拥有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才能在教学中进一步去感染学生,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后,要进一步重视理想信念的自我教育。通过“四史”的学习教育,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红色基因传承的立足点在于红色江山的代代相传;归宿点在于共产党长期执政,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解决“基础”课教师面临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育培训[5]。目前阶段,正好以“四史”的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基础”课对“四史”知识的学习。首先,集中培训的内容要有保证。集中培训通常有报告会和网络培训两种形式。这两种基本形式要用好,切忌不能流于形式。报告会时间要适中,既要有面上的概括,又要能重点突出,时间不宜过短,过短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讲不出、讲不透新鲜内容。网络培训可以适当多增加一些授课专家教师,要有适当长的课时安排,真正让受训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所悟。目前的网络培训,授课专家教师较少,授课时长也较少,再加上考核简单,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加强校本培训。“学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核心是加强校本培训”[6]。毕竟,在国、省、市、校四级培训体系中,最方便、最接地气的还是学校。其次,个人自学情感要有积淀。集中培训受时间、人力、物力的限制,因此,知识、情感、信念的积累要走实、走深、走心,抄书本抄不出知识、情感、信念。最后,同行交流水平要有所提升。要坚持集体研讨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内同行的智慧。同时,校内和校外学习交流相结合,线上和线下学习交流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各种学习资源和网络平台。

  三、突出教学实施,注重融入的过程

  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进一步提出要坚持“八个相统一”。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回应和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必然要求。红色基因融入“基础”课教学,需要我们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体现到教师的备课、上课和课后督学等环节,体现到内容安排、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管理、课后练习等方面,体现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学习等场景。在红色基因融入“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有三个基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即教什么、怎么教和效果如何测量,仍需要结合实际加强研究。首先,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未能处理好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教材内容比较统一,管大方向,但比较注重理论分析与抽象概括,缺乏教学内容的地方性、多样性等。这就产生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什么的问题。比如,是讲总体上比较耳熟能详的、典型的革命事迹、英雄人物,还是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其次,在“怎么教”的问题上,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确定下来后,要考虑怎么教。现实情况是以教师讲授、配以视频播放为主,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少,在如何落实启发式、专题式、案例式等教学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方面明显不足。最后,在教学效果上,学生的满意度并不高,离管理者对思想政治课的期望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这个方面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测量专题学习乃至“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比较科学的测量方法,就很难评判某种教学质量的好坏及优劣,就很难做到在改进中提高。针对上述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适当开发校本教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统编的“马工程”教材为指导,围绕主题和地方红色资源的实际,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一方面丰富了教学案例,解决了案例可及性等问题;另一方面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任课教师地方性知识储备不够、自我教育不足、教学情感不够充沛的问题。在红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选修课,“将红色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关键在于教师要规划整合红色资源,将其系统融入思政课程教材体系和知识结构当中”[7]。其次,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综合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种教学途径。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加强启发式、专题式、案例式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理性思维活起来,爱国情感迸出来。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考察调研与总结提高,将社会实践、参观考察上升为体验式教学,通过知识点考查、课堂演讲、心得体会等方式方法强化实践考察效果,避免出现考察时感动、回来后不动的情形。坚持“互联网+”的学习模式,通过网站、学习平台App、公众号等向学生推送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网络在线学习。最后,要加强对红色基因融入“基础”课教学实效的考核。总体而言,“基础”课的考核评价体系方向是坚持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但是在具体的考核指标和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互动缺乏、随堂练习较少、期末考查难度较低、信仰情感指标难以量化、现代技术手段运用不足等。红色基因融入“基础”课,会出现效果和考核评价的问题,需要结合实际,加强对考核方法的研究,有学者提出的“一网两纵三横”的考核体系[8]值得借鉴。

  四、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融入机制

  红色基因融入“基础”课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学校、学院、学科组和教研室等不同层面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1.在学校层面,要认真做好顶层设计。高校应调整和完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发展规划,不仅要将红色基因传承这个主题纳入规划中,更主要的是要在红色基因如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课程思政的一些细节,如宏观任务、责任主体等方面有所细化,以便各二级学院和部门能分工负责、贯彻落实。这需要一个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以便能在高校内部总体协调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避免课程思政建设及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加强高校与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党史研究室、党校研究力量的交流合作”[9],以进一步加强地方红色资源的提炼和挖掘。我们建议这个常设的工作机制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这是因为学校宣传部门人手不足,无暇顾及具体事务的安排,而其他的学院或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了解又不全面,具体到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不能也不应该绕开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总体而言,红色基因融入“基础”课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在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同时,注意与其他育人体系的衔接与协调,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这就要求必须从学校层面上做好顶层设计。2.在学院层面,要从总体上加强对四门课程红色基因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整合,促进资源共享。四门课程都有红色基因传承的任务,但四门课程又有各自的教育主题,这就需要对红色资源进行提炼和挖掘,以适应各门课程的特点和需要。提炼主要是对重要的革命人物、事件、遗迹等红色资源内容的提炼,以期更适合教学主题的需要,也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坚持统一性,减少不必要的资料搜集与备课,减少不必要的不同课程之间的重复讲授。挖掘主要是指对地方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有些地方红色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挖掘整理不够,一方面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限制了教师学术研究的生长点。最为重要的是,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场教学的开展,不利于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学院可以在对红色基因挖掘、提炼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增设相应的二级学科。3.在学科组和教研室层面,一方面要加强教学内容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基础”课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主题,这个主题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个主题也辐射到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题,因而在围绕红色基因主题选取案例时,要注意体现学科与课程的特点,突出品德修养,以贴近学生思想需求的崇高精神塑造学生。在集体教学科研活动中,要在加强教案设计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学手段的研究。注意PPT课件的设计,加强互动环节,以更贴近学生认知规律的技术形式吸引学生。要重视App和VR等新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利用信息技术使红色文化资源‘动’起来,融入时尚元素使红色文化资源‘亮’起来,善用‘网言网语’使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10](P297)。红色基因融入“基础”课,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融入,“需要多方面因素、多种教育渠道、多种教育力量、多种教育影响的共同作用”,既需要宏观上的总体考虑,又需要微观上的具体落实;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长远需要。努力做好这件事,不仅要从面上关注到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教学实施和组织体系等方面,更应在具体方面结合不同地方实际进行持续研究。

  参考文献

  [1]万信,乔湘平.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0):102.

  [2]刘建平,王昕伟,周蓓.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7):173.

  [3]张革英,乔湘平.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6.

  [4]马利强.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工作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7):31.

  [5]吴潜涛,张磊.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教学与研究,2019(7):11.

  [6]岳瑾明,高培月.晋中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析[J].大学教育,2020(1):135.

  [7]王占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多元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4):67-68.

  [8]杜向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综述[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0(4):17.

  [9]王春霞.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135.

  [10]佘双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法探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杨春 单位:淮阴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返回政治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实施路径上一篇: 初中政治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