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综合论文

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青海省自然地理特征)

2022-11-29  本文已影响 452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一种新兴的测度人类对自然的生态消耗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态经济学新方法。本文对2002~2007年青海省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动态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由2002年的1.83845hm2/人增大到2007年的2.77917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71511hm2/人减少到1.62809hm2/人,人均生态足迹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并持续扩大,结果表明青海省目前的发展处于一种强不可持续状态。最后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了降低生态赤字,实现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青海省
  
  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用于地区可持续性评价的出发点就是:把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探讨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生态消费水平与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以此确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地区可持续性发展评价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生态系统服务在供给与需求方面的空间流转于地域分异,不仅提供了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线数据,而且是制定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依据。本文拟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对青海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评价了青海省可持续发展前景,并在可能改善的领域进行情景分析,探讨促进与改善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途径。
  
  1.“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要点释义
  
  1.1生态足迹的概念
  人类依赖自然提供食品、能源的生产能力,同时也依赖自然吸纳污染物的能力。为了测度人类对自然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的消费是否在其承载力限制内,wackernagel和rees提出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生态足迹的定义: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总面积和水资源量【1】。
  1.2生物生产性土地
  生物生产性土地是指具有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域。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2】:化石能源用地、耕地、林地、牧草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理论上讲,地球表面的各种土地类型具有排它性,即只能用作一种用途,而不能兼有其他用途,如用作耕地的土地就不能同时用作建筑用地开发【3】。
  1.3关键的技术参数
  1.3.1产量因子
  产量因子(β),又称为生产力系数。由于同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因而各地区同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实际面积是不能直接进行对比的,这就需要一个生产力系数将各地区同类生态生产性土地转化为可比尺度。生产力系数可以用评价地区的某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与其世界平均生产力的比值来计算。本为计算采用的产量因子【2】:耕地1.66,林地0.91,牧草地0.19,水域1.00,建筑用地1.66。
  1.3.2当量因子
  当量因子(γ),又称等价因子。由于生态生产性土地有六种,各种类型的生产力是存在差异的,为了能够体现这种差异,需要引入等价因子,将不同类型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换算成可比的尺度。本文计算采用wwf在2006年提出的等价因子【4】:耕地2.21,林地1.34,牧草地0.49,水域0.36,建成地2.21,化石能源地1.34。
  1.4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
  1.4.1生态承载力(ec)
  将评价区域的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r)经产量因子和当量因子分别转化后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即ec=∑r×βjγj。其中βj为j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产量因子,γj为j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当量因子。
  1.4.2生态足迹(ef)
  通过汇总地区的消费数据,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ai),并用当量因子调整为世界平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即ef=∑aiγj。
  1.4.3生态赤字或盈余
  地区生态足迹如果超过了地区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就出现生态赤字;如果小于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地区的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反映了区域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生态系统的安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2.青海省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根据上述的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本文对青海省2002年至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生态足迹的计算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物资源消费足迹计算和能源消费足迹计算。生物资源的消费分为农产品、动物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共选择24项消费品种,根据世界平均的单产水平【5,6】,计算其世界平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将其分类汇总可以得到消费的生态足迹占用。能源消费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电力的消费量,将其换算成标准能量单位,并参照世界平均的各种能源的单位面积(化石能源地)吸引热能量【5】,计算其生态足迹的占用。在计算生态承载力时,根据青海省土地利用类型,利用产量因子和当量因子将其转化为世界平均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它是青海省的实际生态承载能力。同时出于谨慎性考虑,在生态承载力计算时应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7】。因篇幅所限,计算过程未详细列出,只将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从上表计算结果可以看出:(1)青海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从2002年的1.83845hm2上升到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2.77917hm2,生态足迹的上升意味着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强度在增加,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生态足迹增加的主要原因。(2)2002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71511hm2,2007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62809hm2,生态承载力减少是耕地减少、土地生产能力下降造成的。(3)人均生态赤字从2002年的0.12334hm2上升到2007年的1.15108hm2,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说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经超过其承载力范围,单靠青海省自身拥有的自然资源已经无法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省外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大,青海省的社会经济已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4)单位面积生态足迹生产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反映地区经济的生态效率,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8】。六年来青海省的万元gdp的生态足迹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02年的2.83799 hm2/万元,下降到2007年的1.94934hm2/万元,这一结果说明青海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的利用率一直在提高,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
  
  3.评价与改善建议方案
  
  从青海省2002~2007年的在整个研究时间序列中青海省的生态足迹需求均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逐年增大,说明该青海省的生态系统不能支持人类对它的压力,地区生态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为了减少人均生态足迹和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促进青海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依靠科技,发展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生产力,要鼓励农民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增加对土地的投入。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林产品,发展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的种植。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来满足人们对畜牧产品的需求。
  (3)改变目前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建立节约型社会。从资源开采、消耗、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入手,抓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重点领域和行业,大力推行节能、节水、节料、节地,推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更新消费观念,转变生活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
   整理
  参考文献:
  [1]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10):8-10.
  [2]上海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专题研究2006~2007[r].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5-8.
  [3]王玉梅.可持续发展评价[m].北京: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柏拉图西方哲学(柏拉图西方哲学史)上一篇: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答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