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综合论文

西游记哲学内涵(西游记哲学原理)

2022-11-29  本文已影响 593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西游记》中的哲学思想

《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将唐初玄奘只身一人去天竺取经的真人真事结撰为极富文学匠心和艺术品位的小说。本文将重点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生哲学思想和教育哲学思想。
  
  一、《西游记》中的人生哲学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极富哲理性的,它启发人们思考自己的人生。
  1、本我、自我和超我统一于人的现实生活状态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快乐的本我、现实的自我、理想的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的,是贮藏心理能量的地方。它依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超我”也称理想自我、自我典范,是从自我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从自我中分化的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部分。它被认为是人格中最后形成的,而且也是最文明的一部分。它是一切道德准则的代表,其主要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1]我们可以借用这三个概念来分析一下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唐僧师徒四人作为现实生活的人的艺术塑造,他们身上都体现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统一。篇幅所限,仅以孙悟空为例说明。
  孙悟空的本我是追求自由平等的,尤其是其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可谓上天入地,无拘无束。但是,绝对自由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当他的个人自由威胁到社会秩序后,他便失去了个人的自由,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之久。直到他的恩师唐僧将他解救出来,为的是完成他们的共同历史使命——去西天取经。其实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已使他的放纵的心性被大大的约束拘管起来。事实上,直到修成了正果,他仍然要求自己的自由。这体现了悟空的超我。
  2、分工协作,各得其所
  《西游记》中的主人公个性鲜明,师徒四人各有所长,他们是一个互相合作、积极奋斗的团队。个人不能孤立地在社会中存在,他总要和他人形成一定的关系。为了追求一个共同的理想,唐僧师徒四人组成了和谐互助的团队。唐僧是这个团队的领导者,他饱读经书、斋戒苦行、意志坚如磐石,虽然他手无缚鸡之力,但取经途中的妖魔鬼怪不能把他吓倒,美女画皮不能将他诱惑,荣华富贵对于他不屑一顾。而且他身怀仁爱之心、悲天悯人。他的意志、仁爱和执着是徒弟的表率,可谓为人师表,令人折服。大徒弟孙悟空拥有火眼金睛和七十二变的本领,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争强好胜、好打抱不平、向往自由、追求正义、惩恶扬善。是护送唐僧取经的关键人物。令人赞叹和佩服。二徒弟猪八戒虽然贪吃贪睡、贪恋财色,但他快乐的本性和天生的幽默感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少欢乐,是这个团队中的开心果。三徒弟沙僧宽厚仁慈、沉默寡言、不计得失、勤勤恳恳、光明磊落。虽无悟空的本领大,但他识大局、顾大体,从不惹是生非。关键时刻他能调和这个团队的关系,能够维系这个团队的凝聚力。他默默无闻地奉献,令人尊敬。师徒四人在这个取经的团队中各显其能、历尽艰险,最后终于取得真经、修得正果,且各得其所。在战胜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后,唐三藏被如来佛祖封为“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悟能被封为“净坛使者”;沙悟净被封为“金身罗汉”。
  3、存在先于本质,人生是一种修行
  存在主义的前期代表人物海德格尔以“此在”的概念表示“存在于此”,认为“此在”就是真正的存在者,人不像其他存在物那样具有固定的、不变的本质,他的本质是由他的存在过程决定的。一个人在他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主义的后期代表人物萨特则明确提出: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认为人的本性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人的本质、人的各种特征都是后来由主观能动性自行选择而形成论文联盟http://的。《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经历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唐僧在取经前就是一个饱读经文的僧人;孙悟空是一个崇尚自由,桀骜不驯,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的神通广大的猴子;猪八戒本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沙和尚本是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王母娘娘的琉璃盏,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当妖怪。师徒四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砺最后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二、《西游记》中的教育哲学
  1、言传身教、生命教育
  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作为师傅的唐僧是如何教徒弟的呢?唐僧并没有强迫徒弟学习佛经,而是让徒弟们在取经的途中逐渐悟道。唐僧根据各个徒弟的特点,为他们取了名字,分别是悟空、悟能、悟净;又根据他们的特长,为他们分工,悟空负责降妖除魔,悟能负责牵马,悟净负责挑担。师徒四人踏上向西天取经的漫漫征途。唐僧手无缚鸡之力,为何能做师傅呢?因为他是意志最坚定的取经者。功、名、利、禄、情、才、色都不能诱惑他,他为了取得真经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唐僧是用他的命和灵魂去取经的,取经途中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他都矢志不渝。唐僧的远大理想、坚强意志、和仁爱之心都体现在西天取经的行动上。唐僧对徒弟的教育可谓言传身教、生命教育。
  2、灵魂碰撞、心灵感悟
  一个学生曾这样评价他的一位老师:“老师一路影响的,是无数个灵魂,不是强加的价值取向,而是以诚相待的心灵交付,这就够了。正因为我们灵魂都在场,你认真地付出过,我们认真地感受过,一切才那么值得珍惜,才给人真实的撞击,留下永远的美好回忆。”[2]这是学生对老师的至高评价,也道出了教与学的真谛。老师应用灵魂去教,学生要用灵魂去学,心灵经过碰撞,才能有所感悟。笔者认为,取经胜利不在于最后从如来佛祖那里取回的经书,而在于取经过程中的学习、磨砺、成长和超越。
  3、提升境界、超越自我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认为:人生按其觉解的不同层次可以分为不同的境界,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因此,学习的目的应该是提升境界、超越自我。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做到了提升境界、超越自我。唐僧没有给徒弟讲如何提高境界,也没有传授任何技巧,而是给徒弟们在取经中实践的机会,并用自己的情志去感染徒弟,激发徒弟们学习、探索的热情,激励他们为了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唐僧巧妙地引导着徒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境界提升的过程。而且,教学相长,最后师徒四人都修成正果,超越了自我。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就是不断超越的人生。人生即学习,学习即人生。人生在于修行,学习就是取经,这是《西游记》中蕴涵的深刻的哲学思想。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当前基层团组织建设现状与思考(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上一篇: 美的事物或现象(美是一种社会现象)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