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综合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应对中考改革语文教学措施)

2022-11-29  本文已影响 412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渗入到中学课堂,语文作为工具学科,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需要中学语文教师注重把握。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基本原则;教学方法

一、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渗透性原则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学习与素质教育是统一的,不是“两张皮”。素质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形”,素质教育是“神”,二者构成神形兼备的境界。渗透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法则。
  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渗透性质原则。要注意几点:(1)素质教育既然是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发挥教学作用的,因此,老师要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应该让语言材料本身发挥教育作用,让它去熏陶、感染学生。(2)素质教育虽然是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介决不是自然而然的,不自觉和无意识的。它需要老师高度自觉地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用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把握教学的方向。精选有教育意义的言语材料、诠释评价教育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3)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文化、审美素质教育等不是外加的因素,而是语文教育所固有的内容,缺少了就不可能学好祖国的母语。
  (二)综合性原则
  由于祖国的语言文字运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实践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为了适应人类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各种需要,语言文字的运用又呈现出分繁复杂的状态。这就决定了语言文字运用的高度综合性。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就带来了语文教育的综合性。语文教育的综合性表现在教育任务的综合,教育内容的综合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贯彻综合性原则,教学中特别注意三个结合:知识、智力、能力相接合,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语文训练、语言材料积累、熏陶感悟相结合。
(三)社会性原则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构成的要素。语言与社会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由语言的社会性所决定,以祖国语言教育为内容的语文教育也具有社会性。遵循这一规律,语文教育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贯彻社会性原则,要注意这样两点要求:(1)语文教学联系社会生活要注意现实性、时代性。要关注学生自己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2)课内语文教学与语文课外活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二、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对课堂活动的参与被动。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创新意识,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教材中的文章都来自于生活,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去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师要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言。”等等。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他们的社交能力。故转变教学观念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沟通作者与学习者的情感,使学生在与作者灵犀沟通中产生感情共鸣,依次陶冶情操,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乐学、愿学、主动学。所以教师应通过或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或生动描述、或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式,充分进入角色,与学生一同感受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丰富而深刻的情感。讲《项脊轩志》一课,结束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讲起了父亲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的一些动人情景,使学生听得入神,而后学生对自己父母的深情回忆使整个课堂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无须生硬说教,那种把挚爱之情、孝敬之心献给父母的高尚情感铭刻在了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更有利于剔除独生子女学生的不良待人方式。
(三)教给学生方法,促进素质教育
  我国现代教育家梁启超很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说“善于教人者,教人以方法。” 因此,要纠正教师提什么问题,学生答什么问题,总跟在老师后面转的被动应答性的学习行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思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教给学生学方法,使学生会学,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具体表现在使用六步教学法。[2]即通过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自学课文,讨论定向目标中的问题并去解决,对未能解决的问题由我做答,最后通过自测和自结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这样学生既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四)注意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认为,当前德育实效性不强,存在着知行脱节的现象,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九小”问题,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依赖、小散漫、小野蛮、小磨蹭、小马虎。”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这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养成教育,让学生对每篇文章自己试分段,归纳一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并写好读书笔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总之,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时代给予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驾驭课堂教学的复杂变化过程,当好启发者、引导者、教育者的角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使他们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晓琼.浅议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研,2008年6月.
[2] 杨英娟.略论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途径[J].高等函授学报,2005年10月.
[3] 马力千.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9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对理想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心态的反思——读《家(中国现代思想观)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