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斯一生既帮助秦始皇成功建构起了帝国的统治大厦,亦因其对某些思想主张的极端性发挥和为投秦二世所好而献上的止渴之鸩而在客观上促成了秦王朝的速亡。可谓中国历史上一位重量级人物。而李斯的政治思想中既有儒家荀子性恶论的底色,也有阴阳家五德终始学说的印记,更受到了法家申不害、商鞅、韩非等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对后者,他在多所应用的同时作了诸多立足当时政治需要的进一步发挥,可以说实用主义的特点贯穿于李斯政治思想的始终。本文将着重分析李斯与韩非思想上的碰撞与现实总的纠葛。
关键词:李斯;韩非;政治;思想
“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司马迁仅用了两句话便把李斯定义为杀害韩非的主谋。历来多认为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华,害怕自己“失宠”,于是想尽办法杀害韩非。在此,我想以另一个角度用自己的观点解释李斯与韩非的关系,以及韩非的死因。
韩非与李斯共师于荀子。韩非拜荀子为师晚于李斯。在当时以口舌称道的社会,言语的机敏能为一个不得志的士人争取很多机会,然而“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以李斯的志向和勤勉,他定是荀子的得意弟子之一,韩非的到来,使“斯自以为不如”。我认为李斯这种自叹不如是真诚的。对于韩非的才华,李斯会有嫉妒,但对韩非更多的是尊重和崇敬。韩非大李斯二十多岁,两人亦师亦友,同样的不得志也使他们惺惺相惜。对于韩非的著作,李斯想必已经印在脑海。
公元前247年,李斯离开了恩师向着理想迈进了。韩非回到韩国后依旧不被韩王所用,只能靠着著书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此间李斯已经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机智一步步走向高位。“逐客”事件之后,李斯得到秦王的重用。李斯得知韩非的不得志,希望他能来秦国为秦王效力。为了让秦王知晓韩非,李斯想办法让韩非的著作流传到秦国。
公元前234年,韩非《孤愤》《五蠹》传入秦国。此时,秦国刚经历了嫪毐叛乱之乱,正值秦王结束政治危机而痛定思痛之时,读到《孤愤》《五蠹》,秦王自然觉得,自己想说却未能言者,竟被此书说得字字直叩心扉,便发出“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慨。李斯则在旁边适时地指出:“此韩非之所著书也。”
公元前233年,适时秦王复用李斯“先取韩以恐他国之计”攻打韩国,韩国恐慌,让韩非出使秦国以自保。秦王得以第一次见到韩非。因为《孤愤》《五蠹》正中秦王下怀,秦王很喜欢韩非,也对韩非抱有很大的期望。然而韩非的口吃,让秦王对他的第一印象就下降了。韩非此时已经60多岁了,秦王虽然喜欢他、尊重他,但并不信任他,更谈不上重用他。然而韩非先是向秦王上《存韩》,意图存韩以弱秦,被李斯的《议“存韩”》驳回。又在秦王面前指责姚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意图离间秦君臣关系。姚贾出使外国,是为了拆散六国合纵,远交近攻的策略,是为秦统一大计作准备。韩非的言论一而再挑战秦王的耐心。秦王的心里定是不想再容韩非。
李斯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当时的秦国,嫪毐之乱的风波刚平,牵连到吕不韦免相,曾经身为吕不韦舍人的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处处小心谨慎,揣摩秦王的意图。李斯知道秦王对韩非已经忍耐到极限。当韩非被打入云阳狱之后,李斯希望韩非以其文章打动秦王,能够得到再次的机会为秦国效力。狱中的韩非自陈“愿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使秦“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然而韩非的陈述缺乏说服力,秦王想要的不是霸主,而是天下,韩非没有抓住李斯给他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秦王已经不再需要他,李斯知道,他已经无能为力了。他所能做的,就只有留韩非一个全尸,一个体面的死亡。至于后来,“秦王悔之”,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的事了。也许是李斯的努力,也许是始皇看到韩非所著之书之后因惜才而良心发现。
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并未提到韩非之事,在《秦始皇本纪》中只是说“非死云阳”,只是在《老子韩非列传》中提到“李斯、姚贾害之”“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意图离间姚贾与秦王关系,姚贾憎恶韩非也是有道理的,而李斯意图助秦王完成天下统一大计,韩非却一再破坏,于公于私,李斯心里定是非常矛盾。
其实,韩非之死,秦王政是主要原因。这里我想简单分析一下秦王的性格特点。秦王13岁登基,大权长期握在仲父吕不韦 和后来的长信侯嫪毐手中,直到嫪毐与太后淫乱叛变之乱平定,吕不韦服毒自杀之后,秦王才真正手握大权。此时的他内心早已冰冷麻木,没有人可以相信,没有人可以倾诉。他有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以及谁也不会懂得的孤独。对于一个高高在上、好大喜功、目空一切的君王来说,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听话的奴隶,一个能够听懂他的话,讨他欢心的奴隶,他的心里绝不允许背叛。我想,这也是他为什么重用赵高,宠爱胡亥的原因。而韩非,两次触犯他的心理底线,在秦王心里,已经把他判为死刑,李斯只不过做了一个可怜替罪羔羊。曾经尊重敬佩的朋友,曾经志同道合才华横溢师长,却死在了自己的手里,李斯心里一定是万分的痛苦。为了自己的理想,这种痛苦无人诉说,还要背上骂名,李斯,悔在不该生于那个年代。
后代明朝李贽对李斯毁韩非,评曰:“使非得用,定不在李斯下。”我对这句话是持否定态度的。李斯是一个政治家,而韩非是一个政治思想家。对政治家来说,理论是基础,做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而韩非,他从来没有机会以执政者或参政者的身份谈论政治,只能以观察者和批判者的身份审视现实政治。可以说,韩非是不现实的,他活在自己的理想中。如果韩非得用,会不如李斯。我们也庆幸能有一个人以旁观者的角度创造出伟大的法家理论为后世所沿用。
参考文献:
[1]张梦新。张大芝.茅坤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2]史记[M].
[3]商君书[M].
[4]韩非子[M].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