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综合论文

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义(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体现)

2023-01-12  本文已影响 661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摘 要:通过对古希腊三大戏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透析,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了西方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对后世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小说家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也完美诠释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通过对《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因素进行全面的剖析从而让读者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有更完整的理解。

关键词:关键词:悲剧;俄狄浦斯;情节;怜悯;恐惧

1.悲剧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曾定义,“悲剧是对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摹仿,在语言上它必须是艺术语言的修饰,由不同独立的部分组成的情节,最终能够引起怜悯和恐惧以引起情感的净化。”(诗学:34)
  《俄狄浦斯王》讲述了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父娶母的故事。得知实情后,在惊恐中备受打击的俄狄浦斯刺瞎了双眼。很讽刺的是当俄狄浦斯双眼明亮时却无法认清自己真实的身份;相反双目失明时却真切地认识了自己的命运。故事的悲剧也恰恰体现于此,俄狄浦斯王越想逃离预言,却越是陷入命运的泥沼不可自拔。面对命运的捉弄,他无力反抗,他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2.悲剧情节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情节是悲剧的核心部分。情节是一部悲剧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正是悲剧人物的行为导致了他们最终的幸福亦或悲惨结局。(诗学:34)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没有情节的悲剧不是真正的悲剧。 一部优秀的悲剧必须有着构思精巧的完整的情节。精妙的开端,层层迭起的高潮,和完美的结局则能巧妙的吸引观众的眼球。
  《俄狄浦斯王》一开始讲述了俄狄浦斯因受预言的影响,不得已离开养父母背井离乡。随着情节的发展,他面对路人挑衅,最终出于自卫,在格斗中杀死了路人的首领,即自己不曾谋面的生父,娶了生母。故事情节在此达到了高潮。当他意识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之后,他戳瞎了双眼,看到这样的结局,观众也无不替俄狄浦斯不可阻挡的悲剧命运深深地叹惋。
  从《俄狄浦斯王》的发展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紧凑性。而其中一系列的情节起伏也足以有效地调动观众们的感觉神经。
  亚里士多德指出最好的情节有其完整性的同时又能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因此,他总结了悲剧应该避免的三种情节。第一,好人从幸福到悲惨的结局,因为这种情节会引起观众的憎恶心理而不是怜悯和恐惧。第二,坏人从卑鄙转向可敬的过程,因为这种情节绝不会引起观众的半丝怜悯恐惧抑或任何一种情感。第三,坏人从幸福转向更悲惨的境地,因为这也不足以调动观众的怜悯和恐惧。
  基于以上三种情节,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认为的最好的悲剧情节。悲剧展现的不应该是一个纯粹的好人或坏人,而主人公最终的悲剧结尾也不是由于自身的堕落造成的,而是源于悲剧主人公的自身判断错误。当我们看到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杀父娶母后,不仅会深深的同情他,更多的会是从心底产生恐惧感。人生最不幸的莫过于残杀至亲,骨肉相残。俄狄浦斯的残酷行为并非源于自身的凶残,而是错误判断造成的,并能在心底引起深深的怜悯与恐惧。
3.悲剧人物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能产生悲剧效果的不是有着丰功伟绩的英雄抑或卑劣粗俗的小人,而是那种不好不坏的人,他的堕落结局并不是因为自身的缺点,而是判断失误造成的。那种完全意义上的道德高尚的好人的悲剧是难以产生怜悯和恐惧的情感。典型的悲剧英雄应该是被社会普遍接受的阶层代表,俄狄浦斯是底比斯的王子,他高贵的身份也赢合了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主人公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由于主人公自身的性格缺点造成的。他不仅是悲剧的始作俑者更是悲剧的受害者。”(罗,1985:35)一方面,俄狄浦斯聪明勇敢,爱戴臣民。在斯芬克斯的诅咒下,他果敢机智的答出谜底将城市解救于水火。而得知真相后为了保护自己的臣民不受牵连遭受诸神诅咒,毅然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总的来说,俄狄浦斯是个备受尊敬的好国王。然而,另一方面,俄狄浦斯激进好斗,自大急躁。当路人挡路挑衅时,他不能忍住脾气,和平处理,而是选择了格斗并杀死了自己的生父。俄狄浦斯的悲剧正是自身的好斗暴躁,心胸狭窄酿成的苦果。
4.净化
  亚里士多德强调“悲剧应该唤醒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以净化心灵。“净化”是指观众心灵的洗礼、升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结尾微妙地向观众传达了这一“净化”的情感。俄狄浦斯的鲁莽轻信酿成了他的悲剧,他也近乎陷入崩溃的边缘。观众难免会情不自禁被主人公的无辜和面对命运的无奈与无助而痛惜不已。俄狄浦斯承受的极端惩罚,反而会引起我们内心深深的怜悯。同时,我们会被他心里的痛苦震撼到,读者设身处地来想,引起强烈恐惧也在所难免。
5.“发现”和“突转”
  亚里士多德在情节中融合了“发现“和“突转”的效果。“发现”是无处不在的。发现是指悲剧主人公从不清楚某个事实,到最终获得真相,主人公重新发现自我,审视自我的过程。“突转”是指命运的突变,无论是从好运转坏还是从坏转好。“突转”与“发现”相伴相生,通常发生在故事的高潮阶段。它是故事情节的转折点,也正是“突转”构成了故事的高潮,形成了悲剧最精华的组成部分。
  “发现”和“突转”有助于我们清楚的认识悲剧的精髓。很多时候,生活并不是简单的从A到B的直线过程,很多时候要经历各种起起落落,伴随着各种“发现”和“突转”。悲剧包含的“发现”、“突转”充分说明命运的多变,有时无论怎样逃避也摆脱不了命运的枷锁。《俄狄浦斯王》充满了各种的“发现”事实,俄狄浦斯认识到自己杀父,娶母,观众也会感到极为震惊,极大地渲染了悲剧效果。
6.结语
  通过对《俄狄浦斯王》的分析,我们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巨著《诗学》,我们不难发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对后世西方悲剧理论及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俄狄浦斯王》则巧妙地呈现了亚里士多德悲剧观的崇高悲剧美。
参考文献:
[1]Aristotle, Poetics,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 by Hazard Adams, New York:1971.
[2]Sophocles. Oedipus the King.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 2005.
[3]程孟辉,《西方悲剧学说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4]朱光潜主编,罗念生译《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5]罗念生,论古希腊戏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迟子建的文学启蒙者(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特色)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