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优秀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述职报告、心得体会、优秀作文、演讲稿、范文写作学习等相关文章。
莫扎特有一个特别严重的嗜粪癖,他非常喜欢吃大便。也许不吃屎的莫扎特写不出好音乐。在莫扎特的书中,“吃屎”这个词出现过很多次,甚至还写过关于吃屎的歌曲。虽然听起来很恶心,但莫扎特确确实实就是这么一个怪人。
什么叫天才?什么叫神童?也许只有看过他的故事,你才知道,天才的定义。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莫扎特的故事,近距离的认识这位天才。
第一,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来介绍莫扎特1788年的春天,世界著名的天才作曲家莫扎特的事业陷入了最低谷的时期。即使如此,他还是在这时期创作了三部交响曲。那么,莫扎特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莫扎特,欧洲著名的古典主义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欧洲古典乐派的三大作曲家。他天生就有着超强的音准观念和音乐记忆力,自小就被公认为音乐天才,甚至还有“隐约神童”之称。据说《牛津大词典》里甚至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来介绍莫扎特。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名字里的“阿玛多伊斯”意为“上帝的宠儿”。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一个音乐世家出生。父亲是一位宫廷音乐家,母亲是演奏家,父母原本有七个孩子,但是其中5个都过早夭折了,只有莫扎特和姐姐安娜活了下来。在家庭的熏陶下,莫扎特和姐姐安娜从小就开始接触音乐。
莫扎特3岁时,就学会了弹钢琴,显出了非同寻常的音乐天赋,每当父亲教姐姐弹琴时,小莫扎特总爱在一旁观察,并把其中的要点铭记于心,久而久之,小莫扎特不仅能帮姐姐指出弹错的地方,还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乐器上奏出的单双音和弦的音名,甚至他还能轻易地说出,日常器皿碰撞时所发出的准确音高。
父亲意识到儿子的非凡天赋,于是开始对儿子进行了专业的严格训练。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莫扎特总是学得特别快,他经常在半小时内,就能学会一整首小步舞曲。除了复杂的音乐理论和演奏技能外,莫扎特还要掌握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在欧洲的长河中,自幼便显示出了音乐天赋的人并不在少数,不过莫扎特的天赋已经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第二,天才的事例莫扎特5岁时,就创作了编号为1.16的交响曲,该曲一出,就成了人们模仿的著名片段。工作之余,父亲老莫扎特喜欢带两个孩子去慕尼黑参加嘉年华会,在音乐会上,父亲有意为两个孩子寻找机会,安排他们表演节目。一来二去,两个孩子在德国渐渐被熟知,尤其是莫扎特的天赋,成为了嘉年华会的讨论焦点,同时也被邀请到各个大家族和皇宫演出。
1762年9月,莫扎特一家启程前往了奥地利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在维也纳,他们受到了奥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一世的邀请。奥地利皇帝早就听闻莫扎特“神童”的名声,他很想亲自考考莫扎特,在演出的最后,皇帝就给莫扎特出了一道题:想亲眼看看莫扎特能否用一根手指弹奏一首曲子。不过,面对如此刁难的考题,莫扎特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难的,只见莫扎特从容不迫地坐在钢琴前,用一根手指干净利索地一连弹了好几首曲子,让在座的每一位都大吃一惊。
从1763年到1773年,父亲带着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安娜花费了整整10年时间周游列国,每到一处,父亲都为两个孩子安排演出,与当地的音乐家交流和学习。这10年的旅行演奏,使得莫扎特在欧洲开始名声大振。
1764年4月,莫扎特一家前往英国伦敦,在那里莫扎特见到了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的音乐家巴赫,巴赫对小莫扎特一见如故,非常喜欢他,并且亲自指导了莫扎特。作为前辈,巴赫教给莫扎特意大利的如歌快板风格,这种风格大大开拓了小莫扎特的眼界。在英国,莫扎特开了一连串的音乐会,被英国人称为“大自然的奇迹”。
1765年的7月,英国伦敦一家报纸刊登了这样的一条音乐会预告,“莫扎特是能使全欧洲乃至全人类感到自豪的神童”。
在欧洲的数月游历,莫扎特对意大利歌剧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学者教授帕德瑞.马提尼就在意大利。据说,任何欧洲的音乐家,只要能得到他的赞赏,就能立刻闻名于整个欧洲。1770年,马提尼在意大利第一次见到小莫扎特时,就对他大加赞赏。甚至还主动要求莫扎特留下来,亲自给他上课。
莫扎特4岁开始作曲,短暂一生,竟然创作了600余部作品,的确是一位伟大的天才。
即便他死的时候只有35岁,但他留下的音乐作品已经很广阔和很丰富了。它们有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交响曲、歌剧。比如,其中让世人耳熟能详的《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降B大调第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费加罗的婚姻》等等。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了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成为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影响后人,一直到现代!
他简直不是人,如同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创作优美曲调的音乐之神!
《奏鸣曲》《协奏曲》《安魂曲》,相信许多人都聆听过。这三部曲是他的代表作。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非常具有特色,曲调欢愉畅快、旋律优美、合声简洁、情绪明朗乐观,洋溢着青春活力,仿佛让人进入一个无忧的世界。他的作品富于创新精神,思维活跃,美妙动听,晶莹剔透,充满幽默感。世界上,有无数的音乐达人,他们谁都会对这样的一位音乐天才的作品肃然起敬。
但是,莫扎特在现实中命运多舛,让后人感叹不已。
他的死亡原因,成为几个世纪以来的热门话题,也是许多人研究和追踪的课题。
猜测、推测、研究他死亡原因的人不晓得有多少,单单是相关的探索死亡原因著书立说的,只能够用“不可计数”来形容。江山代有探秘者,专家学者多如毛。其中包括文学家、传记家、音乐家、历史学家、医生和医学家等等。一直到现代(数年前)还有科学家在研究。
将莫扎特的死亡说法汇集起来,应该不下几十种。
百度百科上,有几个干条条,似乎读起来没趣味,笔者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贡献于此。
第一个说法,最为耸人听闻的,是说阴间的索魂者,为了索要《安魂曲》,索去了莫扎特的魂魄。这样的说法虽然离奇,但却是作家司汤达揭示出来的。司汤达是与莫扎特同时代的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写的名著《红与黑》闻名遐迩。因而,他说的话比较有份量,对于这样严肃的事情,他是不会胡编乱造的。
司汤达说,有一名黑衣人,进入了莫扎特的房间,向他索要《安魂曲》。
此事件轰动一时。不过,后来调查清楚了。
在现实之中,的确发生过这件的事情,有一名神秘黑衣人,突然出现在莫扎特的房间,要求他写一部《安魂曲》,这让莫扎特受到刺激,心神不宁,疑神疑鬼,加上劳累,心力交瘁,最后死亡了。不过,这一名黑衣人,是一位名叫斯图尔巴赫的伯爵派去的人。伯爵是一位浪漫人士,他为了纪念亡妻,请莫扎特写一部挽歌。黑衣人虽然让莫扎特有些吃惊,但还不至于被吓死,年龄只有35岁的,处于壮年期的莫扎特的死亡原因,不应该仅仅的是因为这一次略带神秘的浪漫惊吓造成的。
这个死因,算是“索魂说”,或者“惊吓说”。
接下来,是“嫉妒投毒说”。
与莫扎特同时代的,有一名宫廷作曲家,名字叫做萨里埃利,他非常嫉妒莫扎特的天赋,因为莫扎特让他在皇帝陛下跟前丢了面子,所以,他暗中害死了莫扎特。这是莫扎特的第一位传记作家弗朗茨·克萨韦尔·尼梅切克提出来的。作家提出了莫扎特生前的一个生活细节,说1791年秋天,莫扎特在维也纳普拉特公园,对妻子康斯坦泽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我活不长了,当然,有人给我下了毒!”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莫扎特真的讲过这句话。这个情节引起了后来的德国麻醉医学教授尤根·瓦维尔注意,进行了多年的认真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莫扎特不是中毒而亡。
阴谋论者们认为,莫扎特是被政府迫害而死。
所以,有了“政府迫害说”。
有人指出,莫扎特支持过“共济会”。听到这个会,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在著名小说《达芬奇密码》中,对这个会有过详细的叙述,有对它历史背景的探索,并且指出,像牛顿、达芬奇……这些名人是此会的秘密会员,莫扎特是不是会员,笔者记不清楚了,但是,有人认为(在此小说之前上百年之前的人)莫扎特因为支持共济会,所以,他遭到了当时的政府迫害致死。
有的人又有了相反的证据,认为害死莫扎特的,应该是共济会。
当时的人认为,共济会派出了一名杀手(按照笔者的理解,难道是两百年后《达芬奇密码》中刻画的那一名白化的宗教狂热分子一样的杀手?),用巧妙的方法整死了莫扎特。原因是莫扎特在歌剧《魔笛》中泄露了该组织的秘密,所以被处死了。
这算是“宗教迫害说”。
还有说法:死于情杀。算是“情杀说”。
中国地质学家许靖华(1929年生于南京)在三联书店推出的《莫扎特的爱与死》中,认为莫扎特是为情自杀。许靖华经过研究,发觉莫扎特爱上了自己的学生玛达伦娜,并且是有夫之妇。他与玛达伦娜冒死相爱,虽然不为社会所容,但他不愿忏悔。许靖华假设莫扎特与玛达伦娜的情事被她的丈夫霍夫德迈尔发觉,霍夫德迈尔与玛达伦娜达成一个协议:如果莫扎特喝下毒药,玛达伦娜就可以免于一死。于是莫扎特喝下毒药身亡……
莫扎特的妻子是康斯坦泽,她对死因的说法是:《安魂曲》杀死了他!
这个听上去,似乎有一种比喻的意思。
据说,莫扎特生命的最后一天的白天,他把《安魂曲》总谱拿到了床上,想请探望他的音乐家一起演唱,谁知道,他力不从心,无法演唱。他只得将总谱扔在一边,伤心的哭了……
现代的后人们,更信服医生和医学专家们的研究。
www.lunwen.net.cn提供工作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工作计划、活动计划、作文、演讲稿等实用范文 返回作文素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