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泛在学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为进一步探索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以会计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构建“泛在式”教学模式。教学中以云班课移动教学平台作为技术支持开展“泛在式”教学实践,并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效果分析和教学反思。
关键词:云班课;泛在式;教学模式
2019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2年,要面向全体师生、各类教育机构建设好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处处能学、人人皆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随着“教育新生态”的构建,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泛在学习逐渐进入教育者的视野。泛在学习是指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任何信息的方式,是提供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的科技工具进行学习活动的5A学习。泛在学习是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随时随地的学习。近些年,国家关于教育信息现代化建设出台了系列文件,它为泛在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基于教育部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提出“泛在式”教学模式,促进教与教、学与学、教与学的全方位互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使得学习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趣味性,符合高职大学生特点。
一、构建基于云班课的泛在式教学模式
(一)创建泛在的教学方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校园内“低头族”频现课堂。关于“大学生可不可以将手机带进课堂”一直存在争议。反对者认为,高职大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迷手机游戏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支持者认为,大学生基本上已成年,需要培养他们的自我管控、自主学习能力。要想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本身的吸引力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而不是对手机简单的一禁了之。当有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时,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不遵守课堂秩序,而是应当反思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既然无法阻止手机进教室,教师就应想办法,变不利为有利,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课堂辅助教学工具,为手机进课堂“正名”,因势利导借助手机实施泛在教学。云班课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满足师生课堂内外即时反馈的教学互动平台。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过程,教师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有些课程受时间、场地的限制,教师难以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云班课的教学平台下,授课前,授课中,可以通过头脑风暴、讨论答疑、课堂测试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互动,让手机助力课堂教学,不仅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参与兴趣,还能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习效果[1]。学校可以组织优秀专业团队建设内容完整、体系丰富、形式多样化的移动学习资源放置云班课平台,在师生之间开展在线课堂,实现线上线下、课前课后的互动、交流,让教与学在轻松、有趣、自由的状态下完成。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报告、学情统计、成绩统计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提出意见。
(二)构建泛在的教学资源共享库
建设教学资源库是响应国家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工作,也是开展泛在教学的基本前提。首先必须满足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这部分内容是资源库建设的最基础内容,包括不同课程的教学大纲、立体化教材、课程讲义和习题等内容,满足学生对专业不同课程的需求。其次,满足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需求。用人单位会对会计人才实行“双轨制”评价标准,不仅对求职者有学历要求,还会有专业技术资格要求。自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消后,所有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均把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作为一项评判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会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必须满足学生的考证需求,单独专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设计课程讲义、课程视频、历年经典例题、考前上机练习等内容。最后,满足资源共享的需求。互联网时代,各高职院校需改变“单打独斗”的传统教育格局,进一步推进兄弟院校教育资源平台与学校教育资源平台端口的链接共享,形成“院院互通,校校相联,多校共赢”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人物、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效应,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最大化。未来教育行业将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践运用的重要领域,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企业携手共建教育资源平台将会常态化。鉴于专业技术、研发人才的限制,高职院校可联合有资质的软件开发公司联合开发教育资源平台,在学情监测、资源支持、在线答疑、考核评价等方面协同创新,促进教育资源共建的有序发展[2]。
(三)启用泛在的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由平时成绩(主要参考到课率和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作为评价标准的传统考核评价机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动性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方式单一、考核面窄,既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泛在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利用互联网的智能平台(超星学习通或蓝墨云班课平台)对学习者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全面、综合、真实、准确的客观评价。主要包括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完成作业、参与讨论、课堂抢答、线上考试等内容进行评价。课程教师可以在平台中设置每一种评价内容的权重、完成时间等个性化参数,平台利用大数据实时统计,教师可以通过查看课堂报告、学情统计和成绩统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学生也可以随时查看成绩,并根据系统自动生成的学习情况动态曲线表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3]。通过大数据,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稳定性、团队协作、学习认真程度等职业素养进行评价。
二、基于云班课的泛在式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传统的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PPT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讲授,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互动,最后是归纳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来结束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教师感到辛苦,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一台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获取所要学习的知识。这种泛在学习环境的产生,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有趣、高效。云班课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具有移动教学课堂功能的免费教学互动平台,该平台集中整合了大量优秀的教与学的技巧,师生可以随时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访问。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手机终端建立所授班级的二维码,学生通过扫码进入课堂。云班课设计主要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教师提前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上传至平台,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登录平台进行了解和熟悉,并将疑问进行登记。同时云班课还设置了问卷投票、学生签到、小组任务等诸多功能,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选择。基于云班课的泛在式教学思想具体如图1所示。三、基于云班课的泛在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效果基于以上课程设计思路,以“税法”课程中“个人所得税”的教学为例,阐述泛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模块
1.学情分析。首先对19会计7班同学进行学情测试,了解他们对即将所学内容的认知情况、学习动机和兴趣,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通过平台调研和课前访谈结果发现他们对泛在学习的了解与接触都很少,但是部分同学已经借助付费网络平台进行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学习。大部分同学熟悉网络,对智能手机运手较熟,对图片、视频、音频兴趣较浓。2.学生观看多元教学资源。课前教师将与精心挑选的与授课内容相关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源上传至云班课平台,让学生提前观看。每上传一项资源时,学生手机均会收到提醒通知。观看学习资源可以获得积分,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会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近几年财税政策频繁变化,会计专业教材的更新严重滞后,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将质量高、权威性强的专业网站链接上传云平台,学生在课前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将每次新上传的资源“置顶”,学生收到提示信息后无需查找。教师还可以根据记录对“未观看”的同学发出提醒通知。本次课程的教学资源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块,具体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选用的教材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立体化教材,但并非每个章节的编写都尽善尽美。本次课堂教学,教师会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裁剪”,将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经济法基础》有关内容融入到教材之中,并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和调整,使授课内容的逻辑特点更契合高职大学生认知特点,易于接受和学习。3.收集问题。学生看完教学资源后,完成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一是通过观看个人所得税改革历程视频找出新旧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最大区别;二是向周围的亲戚朋友了解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后他们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后数据的对比。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同学们的预习效果,并根据回答问题结果及时调整授课重难点的方式和时间。另外,同学们也可以将自己在课前预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在答疑讨论区与同学们探讨、交流,形成学习互动。
(二)课堂教学
首先通过签到功能快速高效完成考勤工作。然后将自己新旧个人所得税前后对比的亲身经历讲授给同学们从而引入本次课程的教学。为最大限度保证每位同学都能认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摇一摇选人”功能,随机抽取学生完成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标准、年终奖金计算的特点和预扣预缴计算的方法等问题,让同学们时刻保持在线状态。在“头脑风暴”中,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教学中应对表现不佳同学进行督促和关注,防止因使用手机造成课堂教学负面效应。讲授的同时,辅以案例教学法,并在平台布置讨论话题让同学们抢答。课堂练习题主要来自往年初级《经济法基础》经典例题,采用的方式为在线测试。最后是对本次课程进行归纳总结,先小组总结,教师再作总结性发言。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同学们认识到个别企业冒用他人身份证信息进行虚假信息登记从而偷漏个人所得税税款的违法案例,让学生学会遵纪守法,注意个人信息保密,做合格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三)课后评价及学习
将课后作业放置平台,让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师利用手机可以随时进行批改、点评,并推选出优秀作业,为全体同学树立榜样。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抢答、在线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根据提前设置好的权重,得到本次学习总的教学评价。并根据本次教学评价适当调整下次课程的课程教学。针对课后学生在平台提出的问题,教师将会在下节课之前完成答疑。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会在课堂上反馈。要求同学们在课程结束后自行下载个人所得税APP,查看其中的热点问题、税收政策与解读、我要帮助等板块内容,从另外一个角度进一步熟悉课堂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进入父母或亲戚朋友账号对专项附加扣除和2019年度的汇算清缴进行实地了解,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强化学习效果。
三、泛在式教学模式实施后的教学效果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为检验泛在式教学效果,课题组以九江职业大学19级会计6班和7班共计1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6班按上述设计思路进行泛在式教学,7班采用传统的PPT+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并在课程结束后对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每个班按教学要求设置了7个问题,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9份,同时在两个班共选取6名好、中、差不同等级的同学作为受访对象。通过调查发现,采用基于云班课的泛在式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学活动由传统的教室延升至网络空间,教学活动更精准、更丰富。通过体验泛在式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收获浓浓的存在感和满足感。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借助泛在式的教学模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反思
1.教师需要加强对课堂手机的管控。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应当听从教师的指令使用手机辅助学习和配合课堂教学,在非教学需要的情况下,应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相对于本科生而言,00后高职大学生们的学习自觉性、课堂自律性较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的签到、查阅资料、在线测试等环节需要用到手机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对其中滥竽充数的学生进行提醒。在不需要使用手机时教师还要对继续在使用手机的同学提出批评和教育[4]。为了避免学生在使用手机参与教学的同时偷偷浏览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启用抢答、举手等互动教学功能,并给予相应分值奖励,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得他们没有机会、没有兴趣去做与学习无关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采用“随机选人”功能,随机抽取同学回答问题,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学生的上课秩序,杜绝和减少个别学生上课开小差的可能。2.教学过程对网络环境要有一定要求。泛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一个泛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在互联网状态下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不受空间、地域的无缝隙式的学习。因此,基于云班课的泛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借助于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没有稳定、流畅的传输速度将会导致学习速度变慢甚至中断,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由此可见,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开展泛在式学习的保障基础,这项工作需要来自学校层面的大力支持。各高职院校应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领会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蓝图。学校要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网络运行速度、配备较高质量的网络基础设施、改善网络出口宽带,同时还要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保障服务队伍负责维护日常运行,为泛在式学习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3.教师需加强泛在教学能力培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随着泛在学习方式的深入人心,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打破原有传统教育理念束缚,与时俱进重塑教师定位以适应泛在学习趋势需求。其次,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会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要努力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不仅要重视线下教学,也要对线上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开发出符合本院学生特点的高水平网络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才能真正发挥泛在式教学的威力。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是实施泛在式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动态化的建设过程,需要同专业课头的教师共同努力、齐心协力。不仅要重视单个教师泛在教学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团队整体泛在能力的培养。只有大家通力合作、职责明确,才能共同完成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达到资源共享,让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孙翠改,敖建华,盛雪平.互联网+环境下的“泛在式”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9(4):125-128,140.
[2]陈武林.加快在线教育资源共享需要社会力量[EB/OL].(2020-05-20)[2021-02-20].
[3]卜令瑞.基于互联网新平台的泛在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9):226-227.
[4]吴健.基于云班课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及效果分析[J].职教通迅,2019(12):34-41.
作者:阙红艳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返回财务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