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和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
一、创新与创新能力的内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他能够自觉地、能动地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以创新自己的生存条件,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
关于创新的内涵,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创新之父熊彼特在所着的《经济发展概论》中首次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创新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人生产体系。Lmnsden指出,创新是指人们发现新的具有意义的事物的能力。Boden则认为,创新是新颖的和有价值的观念的形成。
中国学者彭明祥(2007)指出创新是建立在对以往知识融会贯通的总结和深思熟虑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是对已有知识积累的延续或变革。创新的体现方式一般包括解释性创新、方法性创新和思想性创新M。倪师军等(2008)认为创新是去发现前人不曾发现过的事或理;造世间未曾有过的器与物,?做前人不曾做过的事。而创新能力则是对创新意识、新创思维、创新知识的驾驭和运用能力。
王献敏等(2007)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特点可概括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别人看问题的方法。
付世新(2010)指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包括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处理能力和学术交流活动。他认为,科学研究是一种创新活动,因此创新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核心。而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首先要关注的;解决问题则是综合运用自身知识和能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进而提高科研能力的过程。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笔者赞同彭明祥对创新的理解,认为创新是建立在对以往知识融会贯通的总结和深思熟虑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是对已有知识积累的延续或变革。而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判断研究生具备创新能力与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是否有强烈的好奇心,不断提出新问题;能否发现事物之间新的逻辑关系;能否在解决问题时常常找到独辟蹊径的方法;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能够用妥当的方法叙述;是否喜欢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二、制约我国工商管理顽士硏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1.招生选拔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招生过程缺乏对考生创新能力方面的考察:(1)选拔工作主要通过“硕(博)士研究生人学考试”进行初试,学校组织进行复试。初试科目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题型上看,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上,基本只注重考査考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工商管理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査。录取时,初试成绩又占较大比重,复试流于形式。(2)由于我国较多的管理理论来源于国外,为了使考生将来人学后的学习能很好地与国际接轨,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强调考生的外语成绩,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过多地强调很可能使得一些虽有创新潜质但外语稍逊的考生被拒之门外。
2.课程设置
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四个模块。一般来说,课程设置的门数偏多,学时较长,课程的设置主要以某一专业相关度极大的课程为主,既未考虑类似的学科知识对扩展研究生知识储备的作用,也未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多样的需求。课程内容较为简单,交叉重复特点突出,研究性、前沿性不足;从课程类型来看,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较大,对具有较强学科统摄性的实践性课程关注度不够,跨学科、跨专业课程严重不足,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受到限制。
3.教学方式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教师在课堂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满堂灌”方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知识完全变成了主宰一切的“统治”力量,教师因附属于大大小小的知识点而自然而然的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强势权威者,学生则沦为可怜的被控制体和单一的弱势被动接受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被剥夺殆尽,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基本被扼杀。师生完全被“物化”,教师是饲养员,学生是鸭子;教师是留声机,学生是储存器。这样,我们所追求的以教育来促进“人的解放”和生命主体“个性张扬”的理想,就只能是一种奢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是空谈。
4.师资队伍
2006?2009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受国务院学位办以及清华大学的委托就我国研究生教育状况进行了三次调査。结果表明,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学历层次较低、学缘结构不合理和生师比不断加大等主要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情况如何呢?为此笔者于2011年5月至2011年6月以E-mail和访谈的方式分别对中南大学商学院和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进行了调査,共发出调査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81.67%。通过Excel表格统计后,结果显示两所样本学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为55.8%,硕士学位获得者占39.9%,其他学历获得者为4.3%。其中有47.4%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的最高学位是在现任职学校获得的,彰显出学术近亲繁衍现象较为严重。
访谈中笔者了解到,由于近年来研究生扩招,尤其是MBA学员的剧增,使得衡量办学效益的指标之一的当量师生比一路攀高,致使研究生导师工作量加大、担子不断加重。面对失调的生师比例,有的导师不得不采取“放羊”的培养方式;有的导师因忙于行政、科研等工作,无暇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还有少数导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疏忽了对管理学科学术前沿的追踪,缺乏与国际或国内前沿的接轨,导致其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无法很好地指导研究生,以上种种情况都严重影响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社会和学术环境
这里所指的环境是指制约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
近年来,“赚钱热”、“炒股热”、“彩票热”、“选秀热”等盛行。这种社会浮躁之风给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多数工商管理研究生学习只为“快而省”地完成学业,以便早日毕业到社会上捞金。
宽松、自由、民主的学术交流环境是创造力不断发育生长的沃土。然而通过对工商管理研究生的调查发现,我国多数高校学术创新土壤贫瘠。学校在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方面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术交流活动相对较少,组织有研究生参加的学术活动和科研实践也不多。在研究生评价机制上,个别高校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数量等作出硬性规定。例如规定学生必须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外国经济与管理》等指定的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才可授予学位。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机制使研究生疲于应付科研任务,导致高校缺乏活跃、浓郁的学术创新氛围。
三、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在探索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对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和我国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加以明确。
作为管理学一级学科的工商管理学科1998年正式出现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它主要研究赢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张丽艳等(2005)认为工商管理学有4个特征:(1)它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2)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3)也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它的不精确性在于:在从事工商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因素是无法精确地度量的,二是所从事的工商管理工作中有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无法用函数关系来表示的,如领导方式和所达到的效果之间就不存在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4)工商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在组织里,工商管理学除了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作用于无生命的物上,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的作用。
王鲁捷(2004)则指出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和多样化实践的创新能力“出手不凡”的髙素质研究者和卓有成效的各级管理者,培养具有本土化、适应性、协同性、发展性等基础创新能力的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张丽艳学者强调工商管理学的实践性,王鲁捷在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中强调实践性和创新能力,以便提高其社会适应性。笔者将以两位学者的研究为基础,依据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目标并结合工商管理学科特点,针对制约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展开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1.改革招生制度
工商管理研究生招生制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注重考察考生的“应试能力”,而不注重考察其“创新能力”,这与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目标不相匹配。因此,有学者提出应改革传统招生制度,从研究生选拔、考核、录取开始,就要着力选择具有创新潜力的工商管理考生,构建以“创新潜质”为导向的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从以考核知识为主体的选拔机制转向以考核能力为主体的选拔机制,强调对考生学科专业理论的掌握状况及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考核,并将创新能力、学术潜力作为考核学生的一个重点。
同时,由于工商管理学科是综合性交叉学科,为真正选拨到具有创新潜力的研究生,高校应加大跨学科研究生招生力度。制定专门政策,鼓励和支持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学生报考工商管理研究生。在考题的设计上,要有意识地打破学科专业界限,选择一些与工商管理学科交叉的热点问题作为试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和解答同一问题。不仅如此,高校还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导师直接参与招生,赋予导师较大的选择权。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就某一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由导师提出,让学生回答,以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专业领域了解程度以及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如确实发现有创新潜力的候选人,笔者建议可破格录取。
2.科学调整课程体系
课程学习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工商管理学领域专业人员所需要的知识面越来越宽,现实经济活动需要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创新人才。因此,在工商管理研究生的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
(1)应改变现有研究生课程门数偏多但课程内容简单、交叉重复的现状。力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些内容丰富,研究性、前沿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经济政策和最新的企业管理研究成果,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还应开设一些有关科学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如何去做研究,以鼓励他们多做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依据工商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的特点,应打破目前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专业限制,增加跨学科的课程,特别是与普通心理学、应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的融汇,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系统组织跨学科知识的集成能力,并培养他们探索创新的热情、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
(3)结合工商管理学实践性强的特性和目前高校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实践性课程开设不够的现状,笔者强调应加大工商管理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比重。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行为方式,工商管理类研究生将要面对的是社会实践大舞台,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将有助于工商管理研究生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人的创造力的源泉归根结底来自生产实践等社会活动,生产实践中的各种管理难题往往能刺激人们的求知欲,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因此,学校可探索开设“计算机模拟仿真训练”、“商业规划书制定训练”、“项目可行性报告制定训练”、“企业战略研究分析”、“企业(组织)危机管理实证研究”等研究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还可建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或加强产学研合作。它们能为工商管理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接触生产实际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到大量的管理实践素材,既锻炼了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素养。
3.深化教学方式改革
培养高水平的学生需要高水平的教学,实践证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开发,更不利于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西方工商管理教育中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它强调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response(响应),学生和老师之间要有对话和交流。如果没有学生的响应,教师讲得再好,也是被动的。如果课堂上只是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即使口才再好,也不能持续attract(吸弓|)学生。国外相关调查表明,交互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与灌输式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都很紧张,思想不敢开小差,不知道老师什么B寸候提问,不知道会问什么问题,不知道会不会问到自己。
在此笔者建议:(1)工商管理研究生教师应稂据课程的性质,采用不同的上课形式,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2)教师可要求研究生作课堂报告或讨论问题。研究生发言前需要准备资料,阅读大量的文献,从而培养了他们分析文献资料、提炼总结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将纯粹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统一起来,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术敏锐性,帮助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掌握创新的方法,激发、包容并鼓励他们的创新思想和行为,使教学从沉闷乏味的知识灌输变成充满创新乐趣的知识建构过程。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姜友芬等(2005)认为,在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诸多因素中,导师队伍是一个根本性的因素[16]。包咏慧等(2009)的实证研究表明导师学历水平、科研成果水平高低、教学实践能力、治学态度等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成正相关关系[17]。因此,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科研成果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等;同时,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在科学研究中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带动研究生的创新。此外,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还应该站在管理学耗的前沿,从事对管理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国家经济建设有重大需求的科研创新研究项目,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生。
5.营造创新成才的环境
(1)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要极力地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指导学生理性地看待目前的“赚钱热”、“炒股热”等风潮,教导学生只有稳打稳扎练好本领,将来才可能在工商管理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2)努力培育创新型学术环境。如营造自由探讨的学术氛围、给予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以及广泛开展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等。工商管理学研究范围广,研究领域宽,学术交流能为研究生提供自由、平等交流和讨论的平台。为此,学校要广泛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或一些企业的CEO等来校园做各种学术讲座或报告,并形成品牌系列,如“名人讲坛”、“科学讲座”等[18]。此外,学校还要组织工商管理学生参与“研究生论坛”、“学术论文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每年一次的“管理学年会”,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多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在思想的碰撞中领悟学科的真谛。在交流与切磋中,激发研究生新的灵感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克服思维局限和思维定势。
综上所述,要有效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和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目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欧绍华(1964—),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徐亚纯(.1971—),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