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目前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医学生《基础化学》教学中。实践证明,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果及复习效率,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基础化学;学习能力
1目前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不足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基于此产生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信息量大,而且可以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学生能看、能听、能讨论及动手操作,有利于对知识的汲取,比传统的手写板书优越。但是实践证明,该方法仍存在不足。大学课程与中学课程相比,教学课时短,教学内容多、抽象,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上课内容,授课速度比传统写板书的方式势必要快,学生按正常方法来不及记录,同时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课下浏览课件时也会遇到问题。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楚,课上用的课件主要是知识的概况、重点等条目,过多的详细的文字描述很少,这就会造成学生课下借助于课件复习时发现每页内容之间的逻辑性不是特别明显,影响了学生课后复习效果。另外,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有的授课教师通过连续放映课件、往往是学生看了这页,看不到上页,知识点分散不集中,学生头脑中留不下整体印象,导致学生感觉课上听明白了,课下又记不起来学了什么,也就是没有真正地把知识记在大脑里。因此,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还不尽人意。《基础化学》课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通常是对大一新生开设。他们刚入大学,对这种课程内容多、课时短的情形还不适应,还没有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方法转变,多数学生仍沿袭高中的方法,即通过做大量的模拟题来消化所学的知识。以“化学反应速率”一章为例,高中化学的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仅占4页,计划2学时完成;而在大学《基础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一章21页,总学时为3学时,平均每学时7页教学内容。很明显,如果不转变学习方法,势必影响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提出有效的措施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对于《基础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后期医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2新的教学模式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记忆之父”托尼•巴赞(TonyBuzan)在1971年提出的一种综合运用文字、符号、图片、色彩等图形来表达发散型思维的思维工具,已成为归纳整理知识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1-3]。虽然思维导图已应用在化学学科教学领域,但更多集中在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中应用近几年才开展起来[4-8]。针对医学生《基础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并不多。笔者将该方法应用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上。实践证明,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大大提升,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提高,课后复习效果大大改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首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医学生需要掌握《基础化学》课程中14章内容。对于前3章内容(稀溶液依数性、电解质溶液及难溶强电解质),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设计出针对每章、甚至内容多,逻辑性强的个别小节的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具有逻辑关系的知识点用箭头标出,重要的知识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也要做好标记,并讲解给学生。经过此番训练,学生在理论上基本了解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其次,对于接下来几章教学内容思维导图的制作,采取分组训练的模式。4~5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课后对课上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小组成员在一起充分讨论后,制作出针对本次课内容的思维导图。另外,小组成员还需挖掘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做出一份关于重点难点的思维导图。在成员之间相互探讨、研究的过程中,课堂上听不懂的内容能够得到理解,似懂非懂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清晰、透彻。再次,对于学生做的思维导图,教师在讲新内容前利用15分钟时间,请每个小组选出代表针对上次课内容作出的导图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其余同学对汇报内容进行评价,提出导图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深入剖析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对于提问题多的小组进行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学生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课后对导图进行修改,完善。经过此过程的训练,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查缺补漏,提高了学习效果。经过几轮的训练,学生基本上能够对所学内容设计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对于最后几章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尝试让学生课前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总结。然后,学生们仍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做出对应的“第一版”思维导图。学生在听完教师授课内容后,根据听课内容及对问题的理解修改完善课前所做的版本,得到比较完善的“第二版”导图。最后,按照上述的方式,经过学生汇报-集体讨论-总结,得到更加完善的“第三版”导图。经过本阶段的训练,学生通过双轨道的自主预习及课后总结,不仅学习效果会大大提升,而且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制作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为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思维导图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3.1提高课堂听课效率。以我们绘制的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一章的思维导图为例,简要说明其发挥的作用。本章内容尽管很多,基本概念包括化学反应速率、活化分子、活化能、元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基本理论包括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质量作用定律、阿伦尼乌斯公式等。但是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么多的内容完全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关键词图形,线条等元素按照不同的层次和分类方法很清晰地呈现在一张纸上。首先,学生在课前对本章内容进行初步预习并绘制类似的思维导图以发现有“问题、疑虑或者不懂”的内容,这样听课就变得有目标、有重点,从而很容易投入到课堂中来。另外,本课题实施的过程之一即针对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在课堂上汇报。学生汇报及听汇报的过程实际上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汇报的同学想要很好地展示自己组的成果,必然做好充分准备,对汇报的内容势必掌握得非常牢固。听汇报的同学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提出意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提高了思维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听课效率大幅度得到提高。3.2提高课后复习效果。鼓励学生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程复习中。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程内容重新回顾、总结、凝练的过程。首先,学生用他们自己喜欢的设计元素,包括不同的颜色、形状及图案等将内容反映在一张图上,这种以图像作为呈现的方式,不仅使内容更容易记忆,而且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图1所示,以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碰撞理论为例,该理论重点是只有碰撞才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哪些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呢?接着图中展示出了关键词:有效碰撞。有效碰撞发生在什么样的分子上呢?接着画出了活化分子。什么样的分子才是活化分子呢?然后引出了活化能的概念。最后,扣回主题,活化能是如何影响反应速率的。这样的逻辑关系借助思维导图能够更容易,更清晰地体现出来,学生对内容的掌握会更牢固。另外,通过导图中的标记如“不懂”“难点”或“重点”等字样,学生会一目了然地明确自己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0%的同学认为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3.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及认知程度不同,做出的导图也不同。鼓励学生大胆对所学内容融入自己的思考,充分比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呈现出形象各异的图像。因此,这种独特、个性化的导图势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完成属于自己的导图,自主学习能力相应得到提高。其次,将思维导图引入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学生的自我空间得到更大发挥,学习方式由完全依赖老师课上讲逐渐过渡到自主学习。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将提高。本研究尝试性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医学生《基础化学》教学,希望让学生利用这种新方法实现对大学课程的学习方式的快速转变,将知识更高效、更牢固地掌握。实践证明,将思维导图融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师生课堂讨论交流式学习方法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楚、透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思维导图是一个强有力的思维工具,在教学中如何发挥更多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炜彬.思维导图在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化工,2017(2):177-179.
[2]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5):78-84.
[3]刘晓宁.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9,25(5):109-111,116.
[4]程春英,木合塔尔•吐尔洪,阿里木江•艾拜都拉,等.思维导图法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化学平衡为例[J].化学教育,2015,36(22):15-18.
[5]李向荣.思维导图在药学类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1):21-23.
[6]严军,朱伟伟.浅析思维导图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6(19):59-60,87.
[7]黄海燕,孟庆民,俞英.思维导图在相平衡教学过程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60-161.
[8]李金芳.思维导图在无机化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3,29(3):113-115.
作者:李敏娜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
返回化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