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提高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途径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必要性,包含打破课程执行瓶颈,推动新课改进程;便于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满足教师专业化特征的需求;便于教师职业化转变,体现教师角色地位。其次介绍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组成内容。最后从积极参与教育培训、理论基础学习、转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条件、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提高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相关途径,进而强化体育教师教学设计综合实践能力,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相关途径
重视小学体育课程便于小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对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交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师应该事先做好准备,全程参与。提前安排体育项目和游戏环节,体现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新课改背景下,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与实施的过程,还是课程开发的环节,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执行的基本理论支撑与学习目标实现的媒介,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新时期下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是至关重要的,具体如下:
一、提高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视角下,对小学体育教师具备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严格要求。时代的发展也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挑战,所以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存在着重要的意义。
(一)打破课程执行瓶颈,推动新课改进程
在新课改理念实施过程中,如何落实新课标是比较严峻的一个问题。诸多体育教师具备的教学设计能力有待加强,脱离传统的教材参考书的支持,会使得教师感到无从下手。教师缺少思考创造的动力,没有及时对体育课程进行自我重构,因此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可更好地推动新课改进程。
(二)便于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满足教师专业化特征的需求
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专业化特征的一项组成内容,还是凸显教师地位的必要途径。长时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师处于教育结构中的教的地位,即便和诸多因素存在关联,可是毋庸置疑的是体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有待提高。以专业化发展为基础,增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便于教师职业化转变,体现教师角色地位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个性成长,把所有学生的和谐发展当作教学导向,注重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朝向“教学知能”的方向转变。意识到自身的任务并不是培养优秀运动员,而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使得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创造力,拥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切合实际地转变教学角色。
二、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组成内容
(一)具备制定学习目标的能力
教学主要是为了教育目标的实现,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明确体育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以及课时目标,随之教师结合目标挑选对应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所以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是明确目标,新课改教学实践中,一年级的教学领域目标与水平目标均是教学实施的入手点,所以教师要全方位领悟教学精神,掌握每一个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拥有较强的制定教学目标的能力。
(二)具备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选择能力
新课程标准内容尚未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效,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地跨越“教学大纲情结”,综合思考区域、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标。换言之,教师具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选择能力,应该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点,由于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媒介。
(三)具备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广义层面是便于课程目标实施的多样化因素,狭义层面是构成教学内容的来源。总体而言课程资源是教学实施期间可以利用的资源综合,是否能够灵活地运用课程资源成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并且小学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学,对应的教学场地与基础设备以及师资条件均不够理想,怎样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教师要重点思考的内容。所以教师应积极地提高自身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更好地调整教学进度。
(四)具备设计针对性教学方案的能力
体育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从每一个学生角度出发,给学生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潜能发挥空间,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指导计划,可以说教学指导方案的能力是教学设计能力。
(五)具备教学过程安排的能力
多样化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都需要建立在教师精心安排的前提下,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合理地挑选教学模式,妥善安排教学流程,确保教学能够有序开展,朝向预定的目标方向前进。
(六)具备随机调整教学进度的能力
关注小学体育教学设计,并不代表教学要按照已经设计好的内容和流程进行,高水平的体育教师还应动态调整教学进度,结合教学执行的具体情况和变化趋势整合教学思路,体现体育课程教学的灵活性与时效性。
三、提高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相关途径
(一)教师个体层面
1.积极参与教育培训在提高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过程中,应该充分凸显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化特征,及时引进教育培训方案。为了赋予体育教师职业真正的专业特征,应该注重从业工作者素质与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均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素养提升过程中离不开基础文化的支撑,所以体育教师自身要积极地参与各类教研、教材培训活动,尤其是专家培训内容的学习,吸取新颖的教学知识技能,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此外,也可以积极参与优秀体育教师培育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和教学实践的操作,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2.夯实教育理论基础教师具备的教学设计能力需要以理论基础当作支撑,准确而言,要求体育教师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校体育学课程和体育专业课程教材、教法等相关知识。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价值挖掘,吃透教材、教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学情分析、教学手段等综合运用,全方位地进行教学设计考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教学反思,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3.转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不管是理论课程或者技术课程,都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转变教学思想,确保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此外,新课改倡导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等等,旨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体育教师在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更要学以致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创新与整合。理论课程教学设计要关注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丰富教材内容,组织学生更多地参与模拟训练;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要转变竞技体育的指导理念,把教学职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则,带领学生深层次掌握某项运动的价值和意义。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强化实践操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在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同时,也要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长,主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研讨活动,多学习多看课,提出自己在看课、评课方面的见解;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承担教学公开课任务,结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各方面因素,在打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不放过每个促进专业成长的机会,积极参与各类体育基本功和评优课竞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此外,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教学反思,勤于笔耕,总结经验。
(二)其他社会层面
1.改革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条件以往的体育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生源往往是体育高考生。单一化的师资力量来源影响着教师素质与水平的提高,怎样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师资格认证机制,关联着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体育事业的可能性。比如加大力度进行非体育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参与体育考试制度,拓展体育教师来源途径,壮大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团队规模,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目的。2.改革教师继续教育体育教师要参与集体备课学习活动、集体讨论学习活动、集中研讨学习活动与专题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必要情况下,可组织教师之间实施帮扶活动,也就是优秀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备课与进行教学活动,年轻教师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之后继续教育应转变教育模式,关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强化教师教育能力。通过专家讲座与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分享等,确保教师从多个视角下获取教学改革新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内容,构建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由此一方面引进理论辅导,另一方面引进实践指导,帮助在职小学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做中学与学中做,重视教学设计对教学活动起到的重要作用,结合现有的知识水平积极吸收新颖有效的教学经验,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与发展。从教师个体层面与其他层面等视角强化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落实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清风.探寻小学体育兴趣化有效教学的途径[J].体育教学,2019,39(10):56-57.
[2]陆和萍,吴延慧.基于微课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探索,2020,331(07):72-75.
[3]朱利荣,周斌.《体育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对我有用吗?——兼谈区级教研活动的有效性[J].体育教学,2019(4):56-58.
[4]郭燕,韩佩轩.河南省焦作市区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跑,跳,投,滚翻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2020(6).
[5]杨明.浅谈小学体育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J].速读(上旬),2019(2):138.
[6]吴知伟.提升儿童“对抗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观察,2019,8(17):135-135.
[7]陆謇.培养体育教育专科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4):110-111.
作者:朱香云
返回教师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