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药制剂技术是高职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文以疫情下中药制剂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为对象,展开研究,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药制剂技术信息化教学之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匠精神,坚定学生的爱国信念。
关键词:中药制剂技术;教学模式;信息化
2020年,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以举国之力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人民群众的健康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在与疫情的斗争中,中医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在抗击疫情中所使用的肺炎一号、连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水等。但是,从疫情中也可以看到,人们对药物缺乏了解,存在盲目的信任,出现了滥用药物导致的毒副作用事件。如武汉一居民过量使用硫酸羟氯喹导致胃肠道反应,全国多地双黄连口服液一度脱销等。这些都是因为对药物的认知不够。中药制剂技术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处方设计、制备理论、生产技术等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课程。它的意义是用现代工艺研究和发展中药,延续和传承中药[1]。为提高学生利用知识应对疫情和各种能力,拟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开展疫情下中药制剂技术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医药人才。
1中药制剂技术课程特点以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中药制剂技术课程特点。本课程立足职业教育中药学专业学生,培养方向为药厂制药车间、医院药房、药店等工作人员,旨在培养的学生懂得中药的机理,学会用现代制药理论生产合格的中药制剂。作为中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中药制剂技术在整个中药学专业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药用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药的发展,对传统的中药制剂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内容专业性过强,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内容枯燥、过深,进入实习岗位之后又发现知识与实际岗位工作有脱节现象,学不能以致用,因此不得不进行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更新。1.2传统教学分析。1.2.1教学模式单一化。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知识的单向传递,教师借助PPT讲课,通过插入视频、教师演示、提问讲解等手段辅助教学,学生则记笔记,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课后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章节结束进行测试,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本课程的特点在于专业性强,知识枯燥,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缺乏兴趣,因此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评价方面,形式单一,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学习效果。1.2.2知识模块独立化。中药制剂技术的知识点[1]分为:模块一:中药制剂认识;模块二:中药制剂通用技术,内容主要为制药卫生、制药用水生产、中药制粉技术、中药浸提技术、浓缩与干燥技术、表面活性剂、中药制剂生产过程管理部分;模块三:固体制剂生产技术;模块四:液体制剂生产技术;模块五:半固体制剂生产技术;模块六:其他中药制剂生产技术;模块七:中药制剂包装技术;模块八:中药制剂技术拓展。各章节之间联系不多,各知识点相互独立。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将孤立的章节内容进行融合,使知识整体化。1.2.3学习主体个性化。本课程面向的是五年制高职中药学专业四年级学生。这些网络原住民的特质表现为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是缺乏耐心,有理想,但是在思想上容易受外界影响,缺乏坚持下去的信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容易使他们失去兴趣,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会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厌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我们合理引导,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转变其观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获取知识,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核心竞争力[2]。
2疫情下中药制剂技术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
2.1教学内容组织与处理。基于课程内容,结合疫情,将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分为线上部分和线下部分。线上部分主要以疫情期间常用药物连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水、肺炎一号合剂、维生素C泡腾片、抗病毒疫苗等为代表的液体制剂生产技术、固体制剂生产技术、灭菌液体制剂生产技术,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课程建设。同时,将较为枯燥的制药技术理论知识渗透到各单元,如将表面活性剂、流变学基础等放入液体制剂中,将粉体学基础加入固体制剂单元,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使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2.2教师团队与集体备课。建立教师团队,共同进行课程资源的准备和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团队成员主要有课程的专业教师、药厂一线人员。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建设课程,药厂一线人员提供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的行业评价标准。2.3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立。基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将课程内容以模块的形式放入信息化教学平台。以泛雅平台为例,它是超星集团研发出的一个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为学习者随时随地体验新一代网络教学带来的高效和便利[3]。在平台上,以模块为单位建设课程,以任务单形式进行导学,提出学习任务、学习要求与重点难点,接下来放入视频资源,超星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入,也可以根据内容需要录入资源,同时提出问题与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反馈,便于实时掌握学习动态。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如表面活性剂、粉体学、流变学等内容,进行直播授课,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互动,进一步突破难点。对于一些设备的操作,如煎药锅、湿法制粒设备等,可采用虚拟仿真软件,将微课、设备介绍原理视频、虚拟仿真操作过程搬入教学平台,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于药厂操作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每次章节学习结束后,针对重难点进行测验,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2.4教学过程设计。2.4.1任务单导学。授课前发布任务单,以任务单导学的形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学习知识。任务单内容有本节课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具体学习项目及学习要求、建议使用时间等,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层层推进地学习[4]。2.4.2课前讨论。授课之前发布讨论,如发布新闻链接,在与新冠肺炎斗争中,我们付出的代价,使用的药物,如连花清瘟胶囊,思考为什么使用这个药物,并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该药物的相关信息,进而导入所学章节。2.4.3授课过程。授课时,学生完成各任务点,教师在后台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生反馈的讨论任务内容、视频反刍比、学生测试的得分率来判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难点,在第二次直播课进行统一的解答,同时提出治病救人是药学人员的责任,我们要用精益求精的精神来做好药,提高药品质量,振兴中医药。同时设置通道,要求学生上传学习笔记和感想,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5]。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分为红队和蓝队,学生自由加入两个队伍中,每队设一名小组长,负责每队学生的分数积分,积分多的则为优胜组。每次课结束后在平台公布实时积分评比情况。章节最后的优胜组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获得加分鼓励。在团队的比拼中,让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学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团结合作精神。2.4.4在线答疑。知识点授课完成,根据教学难点统一进行在线答疑,登录学习通平台,教师首先针对授课难点进一步强化知识,总结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在线提出问题。学生在手机端提出问题,由教师团队一对一在线答疑,因材施教,加强学习效果。2.4.5教学小结与评价。在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章节小结,回顾所有知识点,提出问题:新冠肺炎迄今为止没有特效药原因是什么?本剂型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质量?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展开讨论,寻找制约中药制剂发展的主要原因,中药制剂走向国际化的途径,增强药学人员的责任感,强化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和质量监控的重要性,从而强化药品质量第一理念,通过连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在临床使用获得肯定的案例,强化振兴中医药理念,坚定学生的职业自信和服务人民健康信念。在教学评价中,通过线上评价(任务点完成率、讨论参与和完成率、测试准确率)和线下评价(笔记整理与感想情况)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评价,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测评。在学习评价过程中,进行多方评价,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药厂教师评价几部分组成,共同构成学生的成绩[6]。
3总结反思与展望
3.1总结。本文通过疫情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中药制剂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所使用到的中药制剂为主线,在信息化平台建设、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根据我校对中药学专业78名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此模式表示欢迎,学生在线率为100%,作业完成率为100%,章节测试通过率为97%,测试平均分为92.7。3.2不足之处。本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发现有不足之处,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教师发布的进度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过于散漫,作业虽然完成但是浮于表面,只有在教师面对面监督下才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也有部分学生表示更喜欢学校的面对面授课,同学们一起在教室学习的模式,表示需要继续适应线上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学习效果。3.3展望。基于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线上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开学之后,进一步强化已学知识,主要以实践操作的形式,对已学的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知识板块安排典型的实践任务,如胶囊剂的制备、液体制剂的制备、片剂的制备,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学校仿真车间进一步练习,注重知识点的融入和实践细节及GMP的具体规范,在操作过程中强化药品质量第一、安全生产理念,增强药学人员职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汪小根,刘德军.中药制剂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廖婉,傅超美,赵萱.《中药药剂学》方-证-剂-道特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1):190-194.
[3]潘萍,崔明超.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下高职院校中药药剂学的混合教学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0):47-49.
[4]成颖,刘道洲,周四元.新时期军医大学药剂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9,10(6):184-188.
[5]陆玲,刘婧.中药药剂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9):2237-2239.
[6]赵萱,高天慧,章津铭,等.基于TPKCEE复合型教学模式的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探索[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0):2512-2516
作者:顾健 吴伟 单位: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返回教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