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浅要论述了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表达了对生活语文的呼唤,以期对语文学习能有些许益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一语中的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质:求真知,做真人。而今天的教育,特别是承载着育人重任的语文教育,是否在求真?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对陶行知知之不多,对其理论思想更是研究甚少,教育实践中的“陶行知”越来越少了。
陶行知是现代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也曾挫败过,不曾放弃过。如今生活语文的口号越喊越响,语文教育生活化的需要越来越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更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和时代性。
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
首先,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生活语文亦是如此。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便也就受什么样的教育。例如,人们工作时便接受着工作的教育,既有业务技巧的学习,从不会到会,也有工作热情的熏陶,从讨厌到热爱。语文教育作为我国的母语教育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生活而进行的,有生活,就该有语文,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育将教育与生活分开,谈教育就得上学校、进课堂、读课本、问老师、做作业;说生活就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的工作、家庭里的朝九晚五上下班、柴米油盐酱醋茶,似乎学生便不用生活,生活中的儿童便不用教育。常有家长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只要你学习成绩好,什么都不要你做,你只管看书做作业就好。”难道学生的生活便只是学习,而学习只是读书,读书只为了考高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首先应该被家长所掌握,接受,加以应用。
学龄前儿童其实早已具备学习的可能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导示范教育对其日后的成长尤为重要。儿童入学以后,虽是有老师对学业加以指导,家长仍是不能对教育孩子有丝毫的懈怠,甚至是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老师,推给学校。家长应善于抓住生活中所有能够教育孩子的矛盾,让孩子在从发现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教育自己,成长,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当今的信息时代,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在生活的大课堂里,若是真能做个有心的学习者,定是能学到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矛盾多了,解决矛盾的经验多了,在长知识的同时,长得更是智慧。
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语文学习不能离开生活而空谈。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离开实际生活谈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正像教学法一样,只有能适用于实践的教学法才能具有生命力。
教育、语文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生活的工具,儿童接受教育是为了能够有更好的生活,用教育来完善自己,靠自己来创造生活,若是死读书,为教育而教育,为学习而学习,这样的教育只会逐渐吞噬了儿童的灵性,磨灭了儿童的创造力和生活能力。如此,先不谈学有所成报家国,就单单是能否自食其力、独善其身地好好生活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现在的学校教育,要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要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但是实际的操作囿于现行的评价机制难以做到目标要求的高度。教材、考试本身是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的,关键看人们怎么用它。要求学生有生气、有活力,可如今的语文课堂通常是静默的,从幼儿园到学前班,再到中学大学,高年级的学生渐渐不愿意开口说话了,为什么呢?有句话叫: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有句话说:生活的情节远比电视剧精彩,这两句话道出了实际生活的特质。
平淡的生活只要永葆“真“的特质,自会有精彩的表演,生活中的人们自然愿意演出真实的自己。孩子们从开始接触语文是便也是受着这样的教育,要追求真善美,但实际的效果又是怎样的呢?纵使再多的正面的言语训诫也抵不过纷繁的负面实例的影响,孩子们渐渐矛盾了,渐渐失语,甚至是被一些伪教育同化。这就又回到陶行知的那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论生活还是教育,贵在求真。
最后,生活决定了教育的内容、目的、方法等,教育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而生活又能为教育所改变。
语文学科和生活息息相关,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除了发挥语文学习作为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作用之外,语文的艺术性将使生活多一点诗意,“诗意的栖居”才有可能;将生活融入语文学习,语文学科将更具有生命力。在语文学习中,特别是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学生将生活材料化入语文学习太少,势必会影响到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这方面,不仅要老师做出努力,不断引导,学生自身的努力和领悟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能死读书,要尽可能地做践行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迁移。热爱语文,学好语文,又将语文和生活相融合的学习者,生活中必然能够有更多的乐趣,感悟和美好的感情,便更能够领悟生活,读懂世界。
说到语文教育的作用,正如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样,语文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应当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不能片面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所以,除了实用主义或者是工具说等表述外,语文教育也应当有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语文教育使人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愉悦的享受的过程,逐渐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无疑是轻松自在的。
教育不应该只是“化性起伪”,不应该只是为了生活,教育和生活毕竟不是一回事,实际生活可以是教育的中心,却并不能是全部。教育应该能使人获得心灵的回归,回归自然,回归自我,有着内心的宁静和笃定,这种精神的力量,不是宗教的信仰,却可以有着信仰的力量。真正良好的教育便是可以使人从容的做自己,积极行动却淡看得失。
生活即教育,教育需求真。而实践出真知,能做自然能学,学懂方可成教。再好的理论没有将其和生活实践相融,都将是苍白无力的。新思想与实践碰撞便才有创造的可能,如此,生活和学习才能平淡中显新意,一生短短数十年,终身学习,终身求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在语文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作者简介:姚宝俊(1987.8~),女,安徽人,陕西师范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论。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