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教育学的一项基本规律。本文针对职业院校的生源通常由初高中生混合而成、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等现象,介绍了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尽量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层次多样是其特点之一,学生学业基础差距较大,这给实施教学带来较大困难。如何使一个学业基础差距较大的班级中的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较大的进步,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笔者长期承担专业基础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任务。多年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笔者不断研究、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好基础知识,为实施分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找到学生的共同特点,先同步学习
刚从初、高中阶段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学生们还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因此先由教师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们先同步学习,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来制定学习任务。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将学习内容和日常生产、生活相结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电压、电流、电阻”等基础知识时,安排每位学生在实训室完成学习任务:用万用表测量各种电源的电压值,并分析所测数值代表的含义;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同材料不同长度和不同面积、不同材料同长度和同面积导体的电阻值;大致测量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人体电阻,并从数据中分析“各导体电阻值为何不同?”“为什么每个同学人体电阻的阻值不太相同?”“电阻的阻值和那些因素有关?”从而引出电阻R=ρ的公式。通过这样的学习训练,学生既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学会了万用表的初步使用方法,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一举多得。
2.培养学生理论分析与实践技能综合应用的能力
如果要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有更大的提高,理论基础非常重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论分析与实践技能综合应用的难度,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的实训中,对于如何测量功率因数这项内容,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分别用功率因数表和电能表进行测量的学习内容。学生们用功率因数表测量电路时,结果比较明显,数据较易分析;而用电能表进行测量时,过程相对较复杂,要先用电能表测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再计算出电路的有功功率,进而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明显看到并联电容以后,电路总电流变小,而日光灯(负载)上的电流不变,这就说明:在负载所消耗功率(P有=UIL)不变的前提下,电源输入的功率(S=UI总)减小了,这样功率因数(λ=cosφ)得到了提高(即电能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经过这一实训过程的学习,学生们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这一实训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很实用。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本门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激发了学生自发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逐步提高了实操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技能操作均有一定的提高,但学生之间也出现了差别。其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渴望学习技能含量更高的内容;其二,大部分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其三,还有一部分学生连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都有问题。如何兼顾两头、带动中间,这是每个教师都会面对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学习任务,要求每个学生都尽自己之力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在一个学习任务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进步,从而达到逐步提高职业技能的目的。
例如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在同一教学时间内就有多个教学任务同时进行:有连接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有完成电动机正、反向启动控制电路的,有操作电动机连续运转电路的。这样安排教学过程有显而易见的效果。首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完成多项学习任务或者难度较大的一到两项学习任务。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又鼓励他们去帮助其他同学连接电路、排除故障。在这个过程中,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日渐加强,职业技能与日俱增。其次,学习能力适中的学生在至少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看齐,明确知道自己下一个的能力目标是什么,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第三,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给了他们足够的学习时间和耐心,允许他们慢慢领悟,并对他们每一次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给予肯定。这样他们虽然学习进度较慢,但每一次学习都有进步,在毕业时也能达到一定的技能要求。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沉迷于”连接电路,同时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热烈讨论,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自己所能够掌握的技能水平。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师生都受益匪浅。很多学生经过分层教学的过程后,自信心大幅提升,学习愿望强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训室练习接线。而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也找到了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过程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们自觉自愿的学习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peixunjia.com
四、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合理确定学生学习难度和就业方向
经过几个学期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们均具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级别的、进一步的“分层教学”。
第一,推荐部分学习态度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参加省级相关专业的技能竞赛辅导班。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这些学生在短期内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均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在2012—2016年五年中,共两人次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自治区预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高职组)”一等奖,六人次获“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中职组)”一等奖、二人次获此项目二等奖,三人次获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加工制造类技能电动机装配与运行检测比赛一等奖,一人次获此项目三等奖。2013年、2014年、2016年,学校部分获奖选手代表自治区参加了在天津、山东潍坊举行的全国相关专业和类别的职业技能竞赛。
第二,对学习能力适中的学生,要求他们参加本专业的校级技能比武,以便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加强,并取得相关专业工种的技能鉴定证书(有初级工、中级工级别),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基础。教师鼓励学生们尽自己之力参加多工种的技能鉴定,为今后就业多做准备。
第三,学习能力较弱的那部分学生虽然在校期间没有获得技能鉴定证书,但是他们都掌握了几种技能。例如他们都学会了小音箱、电子门铃、万用表等小型电子产品的制作,具备了一些基本技能,同时提高了学习职业技能的兴趣。教师要鼓励他们尽自己的努力学习,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毕竟社会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找对自己的社会位置,在相应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发光发热,就是一个对企业、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教学体会
1.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项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教师的职责就是把这一规律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按教学计划要求同一教学时间内应讲授同一教学任务,这就使得有些学生感觉“没吃饱”,长期下来会有些“营养不良”;而有些学生觉得“没消化”,长此以往产生“厌食”现象,前面的内容没搞懂,后续的内容不想学,影响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分层教学后,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学习任务,从而在每个教学时间内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学生们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都可以切实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分层教学可以建立起学生学习共同体
由于采用分层教学,所以在同一教学时间内有多个学习任务同时进行,有时就会使教师“分身乏术”,这时积极鼓励同学们互帮互学。可让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一下“小老师”,对其他同学进行指导,同学之间互相探讨、共同提高。这样可达到两个训练目的:一是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对其他同学辅导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表达能力、排故能力的提高。二是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这种体验对以后的工作极有帮助。因为现在企业各工种之间的沟通、合作非常普遍,集体行动、步调一致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团队作风,这也是职业技能之一。
3.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每节课都要面对学生多方面的咨询,能否熟练辅导学生考验着教师的理论与技能水平。要把学生培养成各层次的、企业需要的员工,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教师必须学在学生前面,为教好学生充分准备好自己这“一桶水”。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从学习能力强的那些学生身上获得了继续学习的动力,正是这些学生“逼着”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业水平;从学习能力适中的那部分学生身上,教师找到了正常教学过程应如何改进、如何提高的方法;从学习能力较弱的那些学生身上看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悉心辅导、耐心施教,每个人都可以学好技能,让学生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能力、有机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自信心的树立,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
作者:刘荣贤 白国军 来源:职业·下旬 2016年9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