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的大前提下,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前景广阔。社会上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广告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等成为热门专业的同时,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由于办学时间短,经验积累少,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沿袭本科院校的模式,学科体系的痕迹比较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实践教学的途径较为单一,课程与课程之间相对孤立,实训室建设项目简单,教师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致使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严重脱节,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弱,很难适应艺术设计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进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1919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至今都影响着世界设计教育。在欧洲的设计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中非常注重与现实的实践项目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工作室。欧洲的设计艺术水平一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和他们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是分不开的。在我国,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或者教学观念的落后等种种原因,在高职艺术设计中采用该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很多见。该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高职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当前社会发展与竞争的形势下,能够培养出适应现实社会的人才,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无疑是现代设计艺术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模式。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已从基础能力设施的建设转变为内涵建设。内涵建设围绕的是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师资培养等整个教学体系的建设,就此,职业教育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构架,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标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但其理论构架在各专业的应用还未取得系统的成果,各专业的教学体系研究还处于探索状态。艺术设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整个职业教育一样,是经历了层次教育转向类型教育的过程,在发展成类型教育的背景下,如何重构新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体系,成为高职艺术教育研究的重点。重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涉及到两个核心概念,即教学体系和项目工作室。我国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已做过很多研究,所得理论尽管所使用的概念不一,但其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即高职教学体系应面向职业,与企业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这一取向是符合当前我国高职发展现状的,但没有建构一个能被广泛认同的概念,系统地探索其理论框架,以致无法更好地推动实践发展。 艺术设计专业关于项目工作室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在我国,设置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几个高等学府都相继推出了一些工作室,工作室由一名学术带头人主持,带领若干名学术倾向相近的教师组成具有学术特色的教学实体,对在本工作室工作在编的学生实施教学。在学院的整体教学体系中,工作室教学占有重要位置。课程设置上一般都是先进行设计基础教学,后进行专业教学,专业教学大多是以项目教学的形式进行。然而,普通高等教育的工作室教学主要是以主持人及合作者的学术结构作为教学依据,从而与高等职业教育所提倡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室教学目前还停留在模仿普通高等教育的形式上,在引进项目的教学过程当中,大多受到学院品牌效应及项目引进的时段制约,尚不能形成完整的从项目引进到项目开发的教学体系。 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设计教育,是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开始起步的,包豪斯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影响了现代大多数欧洲应用技术类大学(类似我国的高等职业学院)。如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艺术设计系实行院企合作教学;英国伍尔弗汉普大学和企业联合教学,在专业发展上利用周边企业项目结合课程实施教学;维也纳实用美术大学300多个教师中70%为专职教师,30%左右为课程教师,聘任的教师来自加拿大、意大利等,聘请来自各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对一个学校的学科发展是极有帮助的。而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是以课题结合社会设计项目来实施的。以上国外院校的教学体系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联系,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新型模式。这些教学体系给予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重构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及我国当前艺术院校的教育发展借鉴的模板。 重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站在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去研究新的教学体系,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重新定位与探索,构建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又符合艺术设计教育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在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中,学生不再是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与教师、伙伴以及实践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着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学生变成了主角,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能动、自主地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的意识与调整,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那种受动性与依附性。在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和创造。营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高度一致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潜能。从而实现学生由“适应能力”向“建构能力”的战略性转变,使之成为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社会职业人。项目工作室制教学体系是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以工作室为单位,借鉴企业的管理流程,建立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师资标准,并以此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教学体系。 第一,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体系是应对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的要求而探索、实施的。目前,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设计行业、企业的岗位在不断地细化,各岗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相对独立的态势,甚至有些企业为降低运行成本,将一部分岗位的任务进行外包完成,整体的项目实施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各岗位的协调与整合,待所有岗位任务完成再整合为一个完整成果提交给业主。由于设计行业的特殊性,设计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一种非集约形式,这意味着岗位点不断细分的同时,设计企业还要求设计从业者具备整体的设计能力、项目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市场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给予了我们职业教育者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新的命题。因此,构建新的艺术设计专业标准,成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新专业标准的实施最根本的支撑点在其课程体系的建立上,如何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标准成为整个教学体系的关键,项目工作室的设立应以艺术设计行业、企业的岗位点作为依据,每个项目工作室及一个岗位点,为应对设计行业、企业分工日益细分的趋势,我们必须将整个设计工作流程按工作实际解构成为多个岗位点,并按照其岗位点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内容的标准,从而形成岗位能力点课程,再将各岗位点能力课程重构成为整个项目工作室课程体系。项目工作室课程体系是以真实项目作为课程载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项目的储备成为课程开发的重点,由于项目的时效性,一些项目的引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能与课程同步。从而,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工作室必须具备相关项目的深度开发能力,完善项目工作室的课程体系。 第三,在新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标准建立的同时,我们还要有相匹配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管理上,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常见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统现状,通过“小组教学”的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交互式、互动性教学。一方面,“小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设计企业的日常管理方式,即依据项目来组织团队进行设计,这对于学生提前感受企业工作氛围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小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和团队精神得到训练。而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师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小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坚持“赏识教育”,即用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提升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摆脱以往照本宣科地布置作业的形式,而是用任务书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合理地分解为一个或数个项目,用导入真实项目的手法开展教学。真实项目的导入必须是针对相应职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此外,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竞赛也可以导入,因为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可以成为设计公司的经理,引导学生组成的设计小组进行项目设计,也可以成为甲方的设计顾问,第一论文网督促和监督学生组成的设计小组的项目设计,给予指导。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成为设计师,需要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项目的完成贡献智慧。在这里,工作室的空间氛围为实现教学设计提供了环境保证。在教学评价上,一是采用课程展示制,将一门课程完成后学生所做的项目作业集中展示出来,用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客户选择”的方法,进行学生的教学评价,这侧重于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工作室对他们的意义。这两个方面的评价都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观,包含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应包含工作态度的评价、工作过程步骤与方法评价、知识的应用评价等;终结性评价应包含项目所涵盖的应知部分的评价、应会部分的评价、设计成果的评价等。 第四,作为一个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教学体系,要求的是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对于专任教师而言,不但要具备深厚的理论水平,而且要具备较高的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对专任教师的培养是整个体系得以实现的基础。兼职教师是学校与社会沟通的优质通道,引进兼职教师也是学校打破社会壁垒的最好手段之一。体系所需要的是相对稳定的、高规格的,在行业有影响的兼职教师队伍。 总而言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必须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类型寻求自身的发展定位,寻找一条既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又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的发展道路;2.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论框架下,打造从项目引进——项目开发的艺术设计专业完整教学链;3.构建全新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师资标准,形成以真实项目作为载体,以工作室为单位,参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的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伟.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J].装饰.2006年第12期. [2]郁涛.对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探讨[J].艺术教育.2007年第4期. [3]庄元.中西方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比较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第3期. [4]潘鲁生.设计艺术院校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N].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1日. [5]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34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