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教育本质的回归,生命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议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1]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应该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人的生命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讲究科学”。这句话,不仅道出了生命与运动的天然联系,也阐明了生命教育对于学校体育的必要性。因此,学校体育是以人的生命为对象的,旨在提升人的生命活力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人是由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这三重生命构成的具体而完整的生命存在[2]。在现实的学校体育,不仅对人的自然生命的发展重视不够,而且对人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发展关注也不够,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以生命和谐为内涵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精神状况和社会行为状况令人担忧,从学校体育的层面看,是忽视了生命教育的基础性。当下,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已进入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新时期,从生命的三重属性系统地阐述生命教育在学校体育改革中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生命教育与学校体育从学校体育产生之始,生命的质量提升和人体的协调发展就一直是其主要的价值追求,由此奠定了生命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主导地位。从我国学校教育的历史沿革看,商周时代“庠”、“序”的产生,开学校教育之先河,至西周便形成了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系。“六艺”中的射、御、乐也就成了当时的学校体育[3],占了当时教育内容的二分之一。在此后形成的以中华武术为主体的民族传统体育,主张“天人合一、身心合一、内外合一”的健身理念,不仅丰富了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也深化了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内涵。正是我国一贯追求的“修心、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学之道,一贯坚持的性命双修、形神兼备、精气充盈的健身之道,诠释了学校体育的生命意义和社会功能。从世界范围学校教育的发展看,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提出,体育是促进人和谐发展的积极手段。18世纪西方教育学家较全面地阐述了培养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获得体力和脑力的充分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思想,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有两种内涵:当他们把人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来考察时,“人的全面发展”既指个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发展,又指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各自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当他们把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考察时,“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则是个体在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方面的正常发展[4]。西方众多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或理念不仅折射出浓厚的生命教育思想,也透射出学校体育在生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人类自身发展的实践看,“现代社会不能没有体育,未来社会更加需要体育”。自然生命是人类生命得以延续的基础,身体健康是自然生命存在的根基。脱离了身体,一切皆是无源之水;失去了身体健康,一切皆是无本之木。体育在人类自身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人的生命历程而言,学校体育正值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阶段,既是最具可塑性的发展期,也是生命最显活力的旺盛期,这就决定了学校体育在促进人的生命超越,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寻求人的生命意义,创造人的生命辉煌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毋庸置疑,呼唤生命教育,不能忽视生命,也给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学校体育的改革必须围绕提高生命质量而全面展开:以人的自然生命为逻辑起点,遵循生长发育的科学规律,积极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以人的精神生命为价值追求,注重生命的人文内涵,积极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以人的社会生命为意义追求,加强生命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促进学生的道德建设。2 以自然生命作为学校体育的逻辑起点黑格尔认为,逻辑起点问题实质上是关于“必须用什么作科学的开端”的问题,是关于一门学科理论范畴体系的根本问题;逻辑起点的科学确定是学科科学化程度的标志,是学科成熟、完善程度的表达,指引着学科的正确发展方向。当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科技信息的时代,但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危机,吞咽着自身发展不足的恶果。现代文明疾病的滋生蔓延,沉重的生存压力导致的心理障碍,紧张的工作节奏导致的亚健康,让人们深受其害而忧心忡忡。体育的价值在于推动人类自然生命继续进化,探索体育本原和人类未来[5]。因此,人类的自然生命,不仅是体育的活动对象,也是体育科学的逻辑起点。对于人的自然生命而言,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在当代社会,体育充分发挥着“治未病”的“上医”职能。一方面,通过积极的身体活动,消化过量吸收的营养物质,释放体内积蓄的能量,以抵御各种现代社会的疾病;另一方面,通过积极的体育参与,构建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以缓解现代人的心理疾患和亚健康症状。学校体育是体育在人生历程中特殊阶段的表现形态,也必须以人的自然生命作为自己改革发展的逻辑起点。虽然学校体育具有多种功能,如教养功能、教育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美育的功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功能等,但学校体育最基本的功能却是以人的自然生命为对象的强身健体功能。因此,学校体育应从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出发,审视学校体育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这样一个基本问题。首先要认识生命,在了解自然生命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其次要感悟生命,让学生在提高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的过程中,体验提升生命活力的快感;第三是珍惜生命,让学生学会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方法,在了解自己体质状况的前提下,能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适时进行调控;第四是热爱生命,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学生终生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3 以精神生命作为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一切生命体皆须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其生命活动,因而取得其不同于其他生命体的生存方式,超越性意味着生命具有了更丰富、更具体的规定性和特质[6]。人的生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自然特质;人的生命不同于动物的生命,在于人的生命是一种能动的、有意识的生命,从而赋予人的生命以精神特质。体育在人类顽强生存、不断进取的精神关照下,能动地、有意识地对人自身自然实施改造。这种改造,不仅针对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也表现在心理与精神层面。因此,通过积极的体育运动,既能提升人的自然生命质量,又能提升人的精神生命质量。尤其是以奥林匹克为取向的现代体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理念,通过挑战极限,实现一种自我超越。在这种积极的自我超越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彰显生命的价值,使人的生命摆脱了物质性载体的束缚,上升到精神层面,体现出生命的更深刻的内涵,彰显出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学校体育在充分发挥自己强身健体职能的同时,还必须以精神生命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人的精神生命是人之自然生命的升华,它赋予人灵性。学校体育应在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塑造学生纯洁美好的心灵。当前,学校体育基本上游离于体育的本质之外,被一些肤浅和模糊的观念左右了,忽视了体育对人的自然生命改造过程中精神超越作用[7]。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固有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勇于攀登等“精神元素”,几乎丢失殆尽,致使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越来越低,意志品质和精神面貌越来越差。因此,学校体育在落实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积极的体育运动,塑造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刚正的独立人格等,让学生养成追求自我价值、追求精神超越的自觉意识。学校体育强调以自然生命为逻辑起点,但“起点”不是“止点”,否则就会使学校体育陷入生物学的低层次。学校体育强调以精神生命为价值追求,就是要超越生物学层次,赋予强身健体更多的心灵关照和更强的精神慰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为学校体育注入了奥林匹克精神,在“更快、更高、更强”理念的推动下,使学校体育成为培养生命性格、磨炼生命意志、超越生命自我的最佳教育方式。学校体育以精神生命为价值追求,是立足生命体验的精神超越和心灵净化,不能完全依赖于他人生命经验的知识传授。然而,在学校体育的实践中,却常常忽视了“生命体验”与“生命经验”的区分,重视“生命经验”而轻视“生命体验”,使体育教学严重偏离了以生命体验为本原的价值追求。学校体育对精神生命的追求,必须建立在学生切身体验生长发育的快乐和亲自感受生命成长的活力的基础上;没有这一基础做支撑,体育精神就会仅仅是口号而难以内化,精神生命追求就会悬在空中难以附着。学校体育应该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教育。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团结互助精神等,无不是美好精神生命的体现;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所养成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超越性等无不是积极精神品质的缩影;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并从中体验挫折、挑战、乐趣、激情等的人生经历,无不是生命本质的人性张扬。因此,学校体育以精神生命为价值追求,点燃了生命的激情,开启了生命的灵动,为生命教育注入了丰富的人文内涵。4 以社会生命作为学校体育的意义追求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不能脱离现实的生活环境,不能割断如织的社会关系。人类的发展不单纯是一种生物进化,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文化进化。正是由于这种文化进化,使人的身体存在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有机体;人的自身发展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性事实。身体光滑的皮肤、发达的肌肉、粗壮的骨骼,无不具有复杂的社会印记;人体奔跑的速度、跳跃的高度、投掷的远度,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体育对人自身自然实施改造的活动中,正如《身。但不能据此把人的“社会生命”归结为个体的“政治生命”,使其远离现实生活而高悬在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层面。尤其是学校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途径实施的教育,是一种“形而下”的教学。因此,必须结合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施予社会生命教育。即通过积极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敢于承担的责任意识,相互信任的合作意识,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慈悲为怀的社会情感等。当下,年轻一代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由于娇生惯养和环境优裕,容易使其失去人生的斗志和人生的追求,另一方面,由于拜金主义盛行和道德风气下滑的大环境,容易使其失去人生的信仰和人生的意义,致使一些青少年形成了不思进取的颓废心理、自暴自弃的自虐心理、悲观厌世的自杀心理、缺少社会责任的放纵行为、缺少相互关爱的利己行为。针对这些不良倾向,学校体育更应突出和加强社会生命教育,使学生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不仅更加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还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对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有了切身的感受,才会对体育的认识更深刻,对体育的参与更自觉。因此,学校体育必须肩负起培养合格公民的社会责任,充分利用体育的特有魅力和运动优势,培养学生公平的竞争意识、协作的团队精神、诚信的人格品质、公正的是非观念、规范的行为举止等。雷锋的名言很好地诠释了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现代社会,只有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会使生命价值获得大的提升;只有有良好道德风尚的人,才会使生命意义实现真正的升华。5 结语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必须以关注生命为基点。伴随着教育本质的回归,生命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因此,学校体育的改革必须以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作为价值追求,在把握生命三重属性的基础上,围绕提高生命质量而全面展开:以人的自然生命为逻辑起点,遵循生长发育的科学规律,积极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以人的精神生命为价值追求,注重生命的人文内涵,积极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以人的社会生命为意义追求,加强生命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促进学生的道德建设。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