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的高职语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比较薄弱,在高职语文教育中,某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融入并没有进行相应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了解国外节日和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并不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只是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教材的要求,对课文进行学习、背诵,从根本上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一些学生由于受网上纷繁信息的影响,对国外一些文化过于推崇,相反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有调查显示学生中,有一部分对屈原和端午节的由来并不了解,这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疏忽。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汉字、唐诗、宋词、元曲,在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深入了解这些中国流传上千年文化背后的内涵,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发展并没有起到根本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社群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对于语文学习者来说,胡文中明确表示,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洞察力,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进化及其表现形式。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Krashen认为“理解性输入”理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主要完成。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这是可理解性输入—输入语言应略高于现有的语言水平。文化输入与语文学习是一样的。只有对民族文化有更广泛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的代表认为,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融合的新老知识。传统文化是学生的体验,也是學习语文的精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运用已知的文化知识,引导语文学习内容。
一、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现状
高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既要满足学生继承中国传统化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更要有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大纲说明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分配教学内容的范围和程序。语文教学是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应纳入教学大纲。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个人良好的应用技能并且满足生产领域的需求,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是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的。“应用性”是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主旨与特色。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这在教学计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途径是与企业协调。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岗位能力。综合能力的内涵意味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在培养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加快学生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需要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然而,忽视文化教育是现阶段中国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高职语文教学的边缘化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不足,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高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自己的特点。语文教学应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水平。因此,必须有一些具体的教学原则、材料、手段和方法教育学生。很多大学生传统文化储备较弱,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在高中,他们接受的主要是应试教育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渗入,为了考大学,学生专注于考试,缺乏掌握传统文化的经验和技巧。
首先,教师要帮助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感到对全世界传递家庭文化的责任和自豪感。通过对文化的全面研究,使学生学会摆脱极端民族主义或民族自卑感,学会宽容多元文化。第二,课堂文化的呈现要灵活多样。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等信息化资源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第九频道播放的相关纪录片等。
课堂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不能被视为提供文化输入的唯一方式。除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收获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举办与文化相关的演讲和辩论,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角色扮演,开展文学经典的朗诵比赛,或者模拟导游当地名胜风景区,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中国文学,了解基本的文学常识,熟读四大古典名著等经典文学作品。掌握好语言和文化才能使其扩大视野,从中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此帮助学生了解和比较中外文化异同,更重要的是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模式。
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性补充,各种文化信息源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整体语言。信息来源应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国内的文化信息来源方式有几种类型,即印刷材料如报纸、杂志,音像源如广播、电视、电影、光盘,以及互联网等,通过这些资源丰富语文教学方式。可以由教研室组织教师和专家编写的语文教材和资料并附上中国传统文化,并对现行教材包括传统文化较少的信息调整。文化教科书的设计不仅要强调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多样性,而且要强调西方文化语境中的批判性思维。建议教师充分利用真实和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给学生机会,比如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帮助他们与其他国家的学生做笔友,请他们介绍在中国好玩的地方。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及注意事项
在语文教学中,营造文化氛围是加强传统文化深入的教学方式。语文也是一门语言,是国人的母语,只要是语言,我们就应该注重听说读写方面能力的培养,语文也不例外,但是语文教学可以加强对于古诗词及文言文的诵读,因为诵读的过程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诵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名家诵读著名诗词,也可以让学生在观看的时候模仿或者跟着自己的步调诵读,可以让学生自己展示诵读方式,再集体诵读。总之,这样反反复复的诵读的过程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在诵读过程中要强调感情和韵味。诵读名家诗词过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根据意境和韵味自己作诗词或者几句文言文,这足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除了诗词名句外,我国古代的经典名著也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具体的高职语文教学教材中所呈现的只是一部分节选,因为学生平时基本不会阅读这样的经典名著,对于这些著名经典著作学生还处于了解皮毛的状态,教材所列的不过是一些具体的例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经典名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重点教学,并把这些经典名著的部分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于名著著作的阅读,激发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兴趣了解并深入阅读。然而每位学生的情况不同,完全可以采用精度和略读两个策略组织同学阅读,除此之外探究性学习也可以说是个不错的并且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文化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我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传承的进程中,一些文化己经被取缔,优秀的传统文化仍然在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承。现阶段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在高职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一种必然。笔者通过对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作用的分析,从传统文化发展、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及学生自身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程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进一步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现阶段高职语文教育的意义。本文来自《中华文化论坛》杂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