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温州商业发展(浅析温州市商业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0-21  本文已影响 208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摘 要:商业空间营造是旧城开发改造的手段和切入点。本文分析了温州市旧城改造中的优、缺点,提出几点看法,并就未来商业空间开发如何融入整个城市设计提出新的观点。

关键词:商业空间;温州;问题;对策
1商业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
  商业空间的营造作为温州旧城改造、更新的核心,自有其功不可没的作用,由于启动资金很少,基础条件很差,为建造尽可能多的商业空间而不得不牺牲了其余的城市空间。忽视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文化效益、造成旧城改造越改越挤的恶性循环、导致建筑空间无序,公共开放空间严重缺乏。
1.1 单极发展的现象及症结
  首先,单纯追求商业空间,牺牲城市其余公共空间及市民的其他权益的作法,已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建成的商业街道由于没有一定规模的开放空间,缺少公共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也没有城市公共绿道,更没有城市广场。由此导致城市中心商贸区购物环境质量难以提高,社会交往空间难以形成。新建筑造型风格各异,零乱无序,加之各地块上建筑体量高大,无休息驻留空间,视觉被实体所威逼,心境难以拓宽,心理感受难以令人满意,同时也给商业人流集中的旧城防灾安全带来隐患。
  1.2 社会效益负面影响
  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给旧城改造造成了后果,疏忽公共配套设施,忽视社会效益。由于目前旧城开发的管理体制还未理顺,机构仍不健全,给旧城房地产开发带来很大的盲目性。一些较难产生可观收益的基础设施和急需更新的“瘦地”无人问津,造成城市布局新的紊乱,给城市综合的长远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1.3 技术指标不均衡发展
  目前我国的旧城改造中,商业空间多趋于高密度、高容积率开发,现实的基础设施和交通容量难以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开发,导致城市环境的恶化,基础设施超负荷,使得城市改造越改越挤,形成新的“旧城区” 。
  温州的府前街和胜利路在《旧城改造控规文本》中容积率原为2~3,建筑密度为20%~35%,但在旧城改造规划道路断面不变的基础上,实际开发容积率猛增为6~8,建筑密度增至60%~80%,除道路外基本上无任何空地、绿地,更无建筑外部空间、城市景观可言,无管理的交通经常堵塞,人车流变成人车滞留,环境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旧城问题更趋复杂。
2.商业空间开发的对策
2.1 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导入
  城市是由各种城市要素组成,城市设计的创造主要建立在要素的关系组合上,城市的多样性、有序性、和谐性来源于要素的组合。在温州商业空间开发中,为提高综合环境质量,创造具有特色、富有情趣的中心商业区,应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1)改变中心区密度高,人口拥挤状况。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目的,应该是调整用地结构,向地上、地下发展,挤出地面用于发展开发空间、绿化空间,改善旧城商业环境。
  (2)商业发展与交通拥挤的问题。利用增加交通用地、加强管理、建立立体交通等方法来缓解矛盾。
  (3)维护历史风貌的特色,划定保护区,进行综合设计。
  (4)注重开放空间设计。室外开放空间是城市空间的转换和衔接处,交通的转换点,由于这里集中了人们的各种活动,是城市中心区最能反映城市生活情趣和文化风貌的场所,是城市设计的重点。
  (5)步行街区。城市设计最精彩的部分,应投以足够的精力和关注,无论如何重视都不过分。
  (6)公共设施和环境小品。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标志物和环境小品等各种城市装饰,给城市空间增添文化气息,带来亲切感,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2.2注重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统一、连续
 (1)注重保护具有文脉意义的街道和建筑
  城市建筑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它的时空延续性,改造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再建造。就用地、交通、建筑景观、传统文化、绿化、开放空间等进行合理布局,并通过地区空间梳理、整治和功能置换的办法,较好地延续温州历史的传统文脉和保护古城风貌,使其形成具有浓郁温州历史传统特色的文化商业旅游区。
  (2)绿地系统的连续
  绿地是城市的肺,温州生态绿地构筑主要是二纵一横。
  第一纵轴:海坛—华盖—中山公园通过14500多平方的海坛广场绿地、7400多平方米的华盖山—中山公园的城市休闲绿地广场等相连接,以块状绿地为主线索,通过整治改造,拆围扩绿,连成一绿色景观带,将成为“环旧城绿地”的璀璨明珠。
  第二纵轴:松台山、九山湖景区。该工程设计定位上为集居住、商贸、休闲、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九山、松台是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也是“环旧城绿地”西侧的山水绿带。该绿化带侧重于松台山潜在的人文价值,展示其古风遗韵和江南园林艺术风采。以松台山为中心,建立向外辐射的开放型城市空间系统和由公园向城区过渡的自然梯度段。
  一条横轴:主要是江滨路、解放路、星河广场、郭公山历史遗址公园—翠微山商业城、娱乐城绿化地带建成具有温州特色的外滩。合理的建筑和绿化艺术与商业、休闲、娱乐、景观融为一体,它们作为二纵轴联系的纽带,遥相呼应隔江相望的江心屿公园,形成完整的环抱旧城的绿带。最终创造出既有生态和人文景观,又有良好城市功能的充满活力的崭新城区。这样才能在高品位上展现其推动城市发展的魅力。
  (3)山水景观的连续
  自然和谐的山水是温州城市的两大特征。其一、温州市区四周群山环绕,自然山体景观丰富,地处丘陵地带的温州城中山头众多。有郭公山、华盖山、积谷山、海坛山、西山等,形成众星拱月的城市公园。其二、温州旧城中城市滨水空间众多,可供开发形成各种游乐、休憩设施的空间场所,同时还拥有独特的城市居民热爱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情态特征。因此城市滨水空间的重构与调整更符合现代人类对余暇空间要求,使城市空间具有识别性和亲和性。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作为现代生态理论运用的重要手段,以和谐方式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将成为规模城市整治的开端,带来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协调。  根据温州群山环抱,河道纵横的地理条件特点,提出把温州建设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切合温州实际的构想,具有现实的意义。既能营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塑造城市个性形象,也能求得城市生态环境的总体平衡和推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城市综合实力的稳步提高。
2.3注重城市公共空间
  营建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应该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提高城市的内涵品位。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涉及空间的尺度、空间的围合、开敞与自然的有机联系等。
  (1)城市广场与绿地系统
  根据图底理论,任何外部空间的形式取决于其围合程度,周围的围合界面越多,封闭性越强,空间的形式感和范围则愈明确。广场是人们在室外环境聚集、停留,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占据了外空间中的绝大部分,是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最重要因素。
  城市绿地不仅具有开敞空间的视觉效果,而且也有改善城市气候,维持特定区域人类生存环境、物质空间的作用,使城市更加适宜人类居住。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中,根据温州地理及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形成了较多的广场和绿地,有市政广场、休憩广场、路侧带形广场、主题广场和城区公园、居住区绿地、滨水区绿化带等。
  (2)街道空间
  当街道功能为交通性或过渡性时,街道周围的建筑处于从属地位。只有当街道为步行商业街人们行进速度较小时,两边的建筑才更多地进入视野,服务重点才转移到了人流本身。温州的街道较多地兼有交通性、生活性、商业性的功能,因而显得繁华热闹有余而容量不足。
3结语
  温州在面向新世纪的新都市的发展过程中,商业空间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如何塑造起有温州城市历史与自然特色,支持现代城市公共活动行为的理想公共空间,应是温州商业空间未来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城市论坛,浙江省推进城市化工作协调指导小组.浙江省建设厅
[2]温州市城市建设志,温州市城市建设志编委会
[3]城市环境规划与设计方法[M],东南大学建筑系
[4] 梁雪,肖连望.城市空间设计[M].天津大学出版社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计量经济学网课资源(计量经济学学报)上一篇: 硕士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的构建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