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如果规模收益递减,那么可变收益也一定递减(谁提出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022-10-21  本文已影响 443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四、关于马歇尔范式

马歇尔结构是经济学有史以来最精巧的理论之一,严谨,简洁。在这一方面,可以与之并论的可能只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歇尔范式的前提是土地的收益递减规律,所以,它应该只能适用于受土地限制的经济或与土地有关的产业。比如,前工业时代的经济以及工业时代的粮食、咖啡、矿产品等产业。它并不适合用来描述增长中的经济,比如亚当斯密和马克思观察到的经济,以及扬和阿瑟观察到的经济。它适用于增长还没有出现的前工业经济。如果按照杨小凯的思路严格推理下去,马歇尔范式将完全失去存在的基础。

对于增长中的市场,马歇尔范式的预言没有一项曾经出现过,经济学在心安理得地用马歇尔范式向我们宣告市场是安全的时候,却有意无意地忘记告诉我们,马歇尔的市场同时是没有增长的。关于这一点,只有熊比特提到过,他说,均衡的经济是不会出现增长的,只能是一个“往复循环”的经济,(熊比特;1990)这样的经济显然仅仅发生在前工业社会。当时市场的运行既符合熊比特对没有增长的“往复循环”经济的描述,也符合马歇尔范式的预言:收益递减,完全竞争,市场有均衡的价格,没有利润,没有增长,没有失业,没有危机。“它总是保持着一种均衡,因此是井然有序而且可以预测的,。。。。它又是平稳的,因而安全;它改变起来十分缓慢因而是可持续的。不太冒失也不太有利可图”。(athur;1996)对马歇尔范式而言,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信息对称假设,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一切成熟的前工业社会,都有商人巨富产生,但即使有这样的资金积累和企业家素质,再加上工匠们的经验积累(干中学),仍然不足以形成经济的增长;即使是革命性的创新,也都因为生产局限在土地之上,而无法产生增长。至少一千多年的时间,就都在“往复循环”的单调重复中度过了。土地收益递减的强大威力,促成了市场的平稳和和谐,即使有天灾人祸的波动或噪声,也会在市场中收敛到均衡的状态。马歇尔范式得到了近于完美的实现。以至于经济学家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分工和市场在那个时代竟然完全不存在。在这样均衡的市场中,经济学是不必要的,一切都由市场本身安排妥当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几乎是唯一一个从古希腊的哲人思辩直接跳跃到了亚当斯密时代,[马歇尔 ]而其它的科学或社会科学,多多少少在这期间都有所传承,有所研究,有所成就。

一切都显得超乎想象地简单,只要我们将市场和分工的存在历史,延伸到它们的定义所能允许的时代,然后用古典作家一直到马歇尔发现的收益递减规律,去解释被土地局限的经济体系,我们就会发现,马歇尔范式的解释和预言几乎是完美的。唯一可能的怀疑是,那时的经济可以称为市场经济吗?这个问题应该由仅将工业化经济定义为市场经济的人来回答。根据马歇尔的理解,收益递减的经济也可以是市场经济。而收益递减是而且仅仅是土地的经济特征。再先进的技术,再强大的分工效应,应用到土地上,收益都是递减的。只有离开了土地的束缚,分工的收益递增效果才可以显示出来,被我们观察到,经济才有可能增长,这一转折的出现,经济史上称为“工业革命”。当经济进入这样的时代,马歇尔范式的使命就应该完结了,它的一切预言都再也没有意义,阿瑟(athur;1999)的论述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将马歇尔范式应用到工业化以后的市场,会在理论上出现那么多“例外”,因为在增长的时代发生的经济学现象,几乎全部是马歇尔范式的“例外”。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市场会“失灵”。市场“失灵”,本来就是一个奇怪的概念,市场中发生的一切,本来就是应该在市场中发生的,它如何“失灵”?失灵的是马歇尔范式。同样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切旨在研究我们时代的经济现象的理论,都“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无法与马歇尔范式兼容。经济学家根本无法将描述前工业市场的均衡结构,与研究工业化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或者增长理论,或者收益递增经济学兼容在一个理论框架内。

马歇尔范式不需要与其他经济理论兼容,反之也是一样,因为马歇尔范式描述的是受土地约束的市场。如果它与增长中的经济有关,那就是它会提醒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增长最终是有限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还马歇尔范式以本来面目,反而给它留下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我们实在有必要知道,在最终的限制来到之前,市场的正反馈机制会不会将我们生存其中的自然破坏得不可恢复。

经济学史有一个观点认为,亚当斯密是从增长这个角度来研究经济学的,而马歇尔范式是从资源的最优分配这个角度来研究经济学的,还有人以此来划分经济学在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认为到了索罗以后经济学家,增长问题又回到了经济学的视野当中。
这样的分类引出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第一,从马歇尔以来,有几个经济学家是在用马歇尔范式研究资源的最优分配?各自都有什么成就?其实,如果马歇尔范式是成立的,就没有任何必要研究资源的分配,资源已经由市场分配完毕了;即使其中出现了波动,市场也有能力自我调节,也不需要任何研究。比如在前工业社会的市场,就是这个情景。如果资源分配的异动到了值得经济学家来研究的地步,马歇尔范式就不可能成立。虽然有所谓噪声理论试图将经济的周期性危机理解为总的均衡前提下的噪声,但这个理论更接近在地心说的地球外面多套几个圈,将马歇尔的简洁结构弄得复杂无比。

第二,当增长重新回到经济学家的视野中的时候,亚当斯密的传统却没有回来。增长模型的“进步”,仅仅表现在数学工具上,而在经济学学理上,却显得苍白无力。增长模型告诉我们的是,当生产的要素发生了增量,增长就会发生,但是,要素的增量是如何发生的呢?它似乎是因为有增长才发生的。熊比特(1990)深知增长模型的经济学学理缺陷,所以他另辟蹊径,希望用创新来作为增长的第一推动,或者用类似进化论中的灾难说将企业家能力纳入增长的原因中去。但他似乎并不那么成功,因为无论是创新,还是灾难,都在“往复循环”的经济中发生过。

第三,这样的经济学史一定要漏掉经济学中不可以忽略的一个人,凯恩斯。他显然不是研究资源的分配,他只是看到了这市场的表现和马歇尔范式的预言相去太远。凯恩斯主义有两个预言,一个是说,通涨和失业不可能同时出现;另一个是说,通涨和失业不可能同时消除。(萨缪尔森;1992)在形式上,是他的第二个预言与马歇尔范式的预言不相容,但奇怪的是,以马歇尔范式为核心的经济学却因为他的第一个预言失败而抛弃他,似乎是不满他没有估计到,这市场比他想象的还要更加险恶。

关心经济学学科结构科学性的人,一直都在为一个问题所困惑:亚当斯密的传统是如何被经济学抛弃的?切断分工与经济学的联系的,正是马歇尔范式。亚当斯密理论暗示,收益递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增长;而马歇尔则正好相反,他暗示,收益递减更重要,哪怕将增长放在一边。前面说过,收益递增与增长的关系并不那么直观,直观的是它与垄断的关系,所以经济学就更有动机“不允许”它存在了。没有了收益递增,亚当斯密的分工就失去了增长的内在机制,失去了它的理论意义,经济学就这样告别了亚当斯密。以至于当增长的研究回到经济学家的视野中来的时候,亚当斯密的传统仍然无法回归。但是,新古典增长模型无法在均衡的马歇尔范式中找到立足点,于是只好将一切增长的内在机制黑箱化,增长变成了投入增量的函数,这样的增长模型显然不是经济学的本意,也使它遭到批评,说它没有微观经济学基础。经济学不得不继续困惑,为什么亚当斯密在他开创的经济学里竟然没有任何位置?是亚当斯密错了还是经济学错了?


奇怪的是,马歇尔范式也与经济学,特别是蓬勃发展的当代经济学的各种理论不兼容,但这种不兼容除了被一些经济学家用来质疑他们不喜欢的理论之外,从来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深究。

与整个经济学如此不和谐的马歇尔范式,如何可以成为经济学的核心,屹立百年而不倒,经济学家可以怀疑它的假设,(除了收益递减假设以外,受到怀疑的还有“理性”假设,信息对称假设,更不用说完全竞争假设。)却不愿意怀疑它的结论,甚至不顾科学的基本要求,宁可另起炉灶建立完全不同的经济学,也要保留它在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约翰·希克斯道出了其中的奥妙,这理论中有一个“更为伟大的部分”,经济学不能任其“崩溃”。(athur;1996)
 

经济学太需要一个市场安全的保证了,只有马歇尔范式可以提供这样的保证。为了这个“更为伟大的部分”,经济学完全容忍了马歇尔范式不允许增长的缺陷。甚至为消除市场的不安全而生的经济学家如凯恩斯,也从不敢直接挑战马歇尔范式本身,而是小心翼翼地在马歇尔范式之外,做着马歇尔范式无法完成的工作;研究收益递增的经济学家如阿瑟,也希望收益递增能和马歇尔范式继续共存,他宁可建立两个经济学也不愿怀疑马歇尔范式。直到斯蒂格利茨,他似乎要直接挑战马歇尔范式了,他(sdigliyz;2001)宣称,不包含失业的经济理论,就不可能是好的经济理论。但很显然,他也不愿直接面对马歇尔范式。经济学家太看重理论的力量了,好象没有了马歇尔范式的支撑,市场就真的会崩塌;或者,他们都明白经济学实际担负的意识形态使命,经济学的发展是一回事,而随时可以用马歇尔范式来为一种社会制度辩护又是一回事。虽然马克思经济学的原理被广泛应用在市场经济的每一个国家,但几乎没有人愿意承认,只因为马克思说过,这孩子将来会死;马歇尔范式的预言没有一项为真,却被经济学供奉起来,明知道是一个班驳的泥胎,却仍然香火不断。经济学是科学还是婢女?

五、结论

收益递增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增长中的市场是一个充满正反馈机制的市场,完全竞争状态从来没有出现过,增长和垄断的趋势是同时发生的,垄断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由于垄断的赢利动机对价格的扭曲,以及先发优势的锁定机制使次优技术有机会排挤掉更好的技术,再加上对收入分配差异的强化,帕累托最优也根本没有机会出现。这种由一系列正反馈机制组成的市场系统,阿瑟(athur;1996)说它充满了变数,毫无可预测性;马歇尔(附录8)说垄断价格不可能回到均衡状态;索罗斯(1998)说资本主义市场充满了破坏性巨大的危机;马克思说,这市场以失业为增长的条件,危机则是它永远的特征;列宁说,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一定意味着战争。

将马歇尔范式放到前工业社会的市场中去,只会更有利于经济学的发展,因为经济学不仅可以回到亚当斯密的传统,经济学家也可以用更开放的态度来研究一个收益递增的市场,经济学不再因为某个经济现象冒犯了马歇尔范式而“不允许”这现象存在。经济学也不再是一个“例外”的科学,它的学科结构也会更加完美和谐。

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更多的人受到误导,毫无心理准备地去拥抱一个充满危机和变数的市场。收益递增的市场是必要的,因为它是增长的唯一来源;但收益递增的市场绝不是充分的,我们还需要市场以外的手段来消除这市场的巨大破坏性。换一个角度看,结果也是一样:我们必须对市场进行约束,就像每一个市场国家都正在做的那样;我们也必须对市场实行严密的监控,就像无数经济学家正在从事的日常工作那样;我们也随时准备出手干预市场,就像许多政府已经做过的那样,但是,我们不要妄想,去替代市场完成增长的工作。


参考文献:
arthur, w. brian. "increasing returns and the two worlds of busin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1996).
arthur, w. brian: “complexity and the economy”; science, 2 april 1999, 284, 107-109
程念祺:“论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市场问题” 《史林》1999.04.
李伯重:“中国全国市场的形成,1500—1840年”《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04
马歇尔,a.: 《经济学原理》 (1920) 朱志泰 译 商务印书馆,1981
盛洪: 《治大国若烹小鲜:关于政府的制度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2003
萨缪尔森,p. 和诺德豪斯,w.:《经济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2
索罗斯,g.:《全球资本主义危机》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stiglitz, j. “information and the change in the paradigm in economics” prize lecture, december 8, 2001
smith, adam:《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
~econ/ugcm/3ll3/smith/wealth/wealbk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1
yang, xiaokai:《economics new classical versus neoclassical framework》blackwell 2000
yang, xiaokai & sachs, jeffrey: 《development economics》 blackwell 2000
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熊彼特,a.:《经济发展理论》何畏 等译 商务印书馆,1990
陈平于2001年10月17日在首届中国经济年会全体会议上是发言来自:

[1] 陈平教授于2001年10月17日在首届中国经济年会全体会议的发言中对此有过总结。
[2] 中国经济史研究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有了大量的成果。例如,程念祺,1999;李伯重,1999;盛洪,2003
1可惜我没有读到李嘉图的原文,但谭崇台(2001)在他的《发展经济学》一书中有过这样的论述。
2关于专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有许多经济学家有过论述。例如,杨小凯(yang and sachs;2000)
3阿瑟(1996)用电脑的操作系统为例子解释了这种正反馈现象,当更多的用户熟悉了某一种的操作系统后,反过来促进它的销售进一步扩大。但这种例子也会在汽车行业见到,当某一品牌的汽车,比如说福特的销售量足够大的时候,福特的配件供应和维修网点也会由于销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增加的配件供应和维修网点反过来,自然会促进福特汽车销量的进一步增加。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职业生涯规划的若干问题论略有哪些(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问题)上一篇: 鹿邑县新农村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鹿邑县种植专业合作社)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