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批判了物质资本决定论,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舒尔茨(Shilz从自己长期的农业研究中发现,从20世纪50年代起促使美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已不是土地、人口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劳动者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提出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1]的观点。从此以后,学者们对教育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一些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其中卢卡斯的贡献比较突出,他创造性地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和索洛的技术进步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将其内生化,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主要包括:教育、医疗保健、在职培训、劳动力迁移以及工作中的经验积累等等,其中,教育和培训对人力资本的贡献最大,同时,由于除教育以外的其他方面的投资不好度量,后来的经济学家在研究人力资本时,往往选择用教育来代替人力资本。舒尔茨在自己的实证研究中,计算得到美国1929-1957年的经济增长有33%要归功于美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在国内,对农村人力资本的研究也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李瑞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教育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孙敬水等通过对1997—2004年的数据分析中发现:农村人力资本是农业增长的重要源泉,并且初中教育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李勋来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但作用是显著的。但是,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国各省市之间的农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无论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之间都已经存在了很大的差距,如果再把整个中国农村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势必会产生很大的偏差,分析结果与现实之间将产生很大的差距,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会大大降低。本文选择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做研究对象,来探讨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规律,以期对我国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农业经济增长提供参考。据我国统计年鉴的划分方法,东部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个省市。
二、东部农业经济和人力资本的现状
(一)农业经济的增长状况
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八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东部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相当快,尤其是刚刚过去的“十五”计划期间,我国东音展最快的河北省,其次是海南省,从1995年到“十五”计划末,两省的农林牧渔人均产值发展速度分别是4.35和3.73分别达到4668.31元/人和8909.82元I人'发展较慢的是广东省的农林牧渔人均产值发展速度也达到2.53达到3500.37元/人。农村教育人力资本的发展状况相对“八五,’的水平,到“九五,’末,我国东部各省农村教育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的省份有北京、河北、上海、山东和海南五个省份;但是到“十五”末,东部各省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除了北京地区以外,东部其它各省均降到10年以下(见图2)。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与“九五”末期水平相比,到2000年,除北京以外,东部各省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所占的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到了“十五计划”末,东部各省农村高中文化程度劳动力所占比例仅有小幅提升(图3)除江苏以外,中专文化程度劳动力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图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所占比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仍然很低(图5)。
三、模型构建和变量数据说明
(一)模型的引进
为了研究农村教育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卢卡斯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用来说明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卢卡斯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如下:
其中,Y表示产出,L表示劳动力,K表示物质资本,H表示人力资本A表示技术进步、制度变革等因素的影响,卩1,fe卩3分别表示劳动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对(1)式两边取对数,得到双对数模型:
令P。=lnA则双对数模型改进为:
根据方程(3),利用我国东部农村面板数据,把东部农村作为一个总体,数据包含沿海地区所有省份在内,从横截面和时间方向建立如下的Paneldata莫型:=
其中h是随机扰动项,服从E(it)=0的正态分布。和分别表示省份和时间,t=1993…,2005
(二)变量和数据说明
1劳动资本。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0—2006劳动资本用L表示,采用的是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的各省乡村劳动力的统计。用E;k=012…,5分别表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的数量,由各省乡村劳动力总数和各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状况表中的每百人各层次劳动力数量计算得来。单位都是万人。
2物质资本。用的是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0—2006中的各地区户均固定资产原值,用K表示。单位:元/户。
3.人力资本。鉴于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培训、医疗和迁移等方式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比例较小,且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故本文采用简化的人力资本的计量方法,用劳动力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来度量农业人力资本的存量,用H表示。单位:年/人。在计算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时,本文采用的是学者们通常采用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方法,用公式:H=^E;。n进行计算,其中1表示第k教育层次劳动力的个体受教育年限,分别取值为1、6,9、12、13、16。
4农业经济的度量根据国内外学者们的共识,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采用各地区农林牧渔人均产值,数据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0—2⑴6中的各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和乡村人口总数计算得到。单位:元/人。其中各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采用的是1990年的不变价格。
四、模型分析和实证结果
(一)模型总体回归情况分析
由于是对东部地区各省份的农业看作一个总体进行研究,不是进行抽样调查,所以应该建立固定效应模型。7]。考虑到东部各省之间农业经济之间的联系和互补性,假设不同省份成员和之间的同一时期的误差项是相关的,但其在不同时期之间是不相关的,即存在同期协方差,相应的假设为:
又考虑到东部各省份之间农业经济规模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故假设各省份成员方程的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异方差,但是各省份成员之间和时期之间的方差为零,相应的假设为:
应用专业统计软件evies.1对模型(4)进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选择Cross-sectionSU加权。回归结果如下:
方程中^表示各省回归方程中截距对地区平均水平的偏离,方程后面的第一行圆括号内的是对应系数的统计量的值,第二行圆括号内是对应系数的P值,可以看出,可决系数以及修正可决系数都在98%以上,方程拟合的相当好;IW统计量都在2附近,说明残差无序列相关[莫型整体通过了F—检验,劳动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弹性系数也都通过显著性
(二)回归系数及其经济意义
1.物质资本的回归系数为正值,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双侧^检验,回归系数达到Q47表明无论在我国东部沿海,物质资本投资对农业经济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业经营用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就会带来农业产出增加Q47%。
2.劳动力资本的回归系数为3.33相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偏大,主要在于劳动资本采用的是各省乡村劳动力的总数,而物质资本采用的是户均农业用固定资产总值,人力资本采用的是劳动力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即使如此,劳动资本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仍然相当显著。并且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双侧t一检验。这说明,劳动资本对农业经济仍然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然比较明显。
3.人力资本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t一检验,回归系数达到021,说明人力资本的投资对我国东部的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并且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东部的农业产出就会增加21%。但是,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资本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三)各层次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以教育形式反映的农村人力资本对我国东部省份农业经济具有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了研究各教育层次的劳动力对东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我们把卢卡斯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加以改进,把劳动力分解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六个解释变量建立了各教育层次人力资本关于农业经济产出的面板数据多元回归模型:
仍然采取与方程(4)同样的假设条件,运行EVEWSi.1,对方程(5)进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回归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方程整体通过F检验,可决系数为99.8%。但是INE3?回归系数不能通过双侧t检验,不能拒绝回归系数为零的原假设。这说明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在数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显著。删除解释变量LNE3?按照同样的假设条件,运行EVEWJS.1,对方程(5)进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具体的估计结果,回归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方程整体通过了F检验,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也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方程可决系数在99%以上,说明方程拟合的相当好;TDV统计量的值为2.00说明残差无序列相关。模型(5)的回归结果表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对农业经济产出的贡献最大,回归系数达到0.397说明每百人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所占的比重每增加1%,就能带来农林牧渔总产值增加0.397%;其次是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和文盲半文盲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对农林牧渔产值的贡献也比较显著,其回归弹性分别是0.27和0.20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为负1.3这与东部各省最近十多年来的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有关,由于在东部各省早已普及了九年制义务,使得农村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所占的比重大幅度降低,同时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比例大幅度上升,进而导致回归结果中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为正值。
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例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不显著,这与过去的15年间,尤其是“十五”期间农村高中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数量增长速度缓慢有关,原因在于:高等学校大规模的扩招,造成大部分农村高中毕业生都升入了大学;随着近几年劳动力流动速度的加快,另一部分没有考上大学农村高中毕业生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进城打工,最后移居城市。
中专文化程度劳动力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为负值,这与最近几年的学校普遍升格有关系,在东部各省的中专学校普遍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是导致东部各省农村中专文化程度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人数中所占比例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东部农村大专文化程度劳动力所占比重出现较快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造成中专文化劳动力比重下降和大专文化劳动力比重上升的其他的社会原因也存在,这里不再赘述。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东部农村的人力资本总体上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人力资本的存量结构不合理。为了落实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必须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改善农村人力资本结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
1改革传统的农村教育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具有农村特色的农村教育体系。改革传统的农村教育体,一方面要加强基础教育投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就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卓有成效的建设一批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新型农村教育体制建设的目标应该是一手抓农村素质教育,一手抓农业职业教育,实现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平行发展、相互渗透,并适度推动农业高等教育发展。
2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扶植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激发农民创业动力,培育创业型农民。只
时,农村才能够真正为农村人力资本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的舞台,农村也才能够成为人力资本的蓄水池。各级政府应当以培育创业型新农民为核心,以建设创业型新农村为目标,加强对农民创业的支撑保障体系建设,鼓励农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对农民创立的公司、企业,应当不论大小,一概本着“减负松绑”多予少取的基本原则,为农民创业营造宽松的农村创业成长环境。政府应当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增加公共事业投资,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民创业的政策环境支撑能力。
3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经营链条,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安置。如果一味强调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会给城市的容纳能力带来挑战,也会掏空农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才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的根本出路。要采取多种措施,使更多的农户融入产业化经营的链条,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较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理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使之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村经济形成第一、二、三产业齐头发展的良好局面,就能够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转移到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当地转移。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吸纳优秀的农业人力资源在农业产业化组织中就业;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稳定农村生产和生活,避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城打工给农村社会和文化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的进一步蔓延。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