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基本形成更具国际法影响力的港口经济圈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一圈三中心”)的发展目标,这是宁波新时期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突出开放型、国际化视野的城市功能的新概括,是“十三五”及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也是宁波主动服务对接国家战略,加快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港口经济圈是事关宁波中长期发展的重要命题,具有丰富多元、综合立体的内涵特征。本文认为宁波建设港口经济圈就是通过强化开放、港口、产业、城市等综合优势,不断增强制造创新能力、升级港航服务功能、扩大经贸合作交流、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打造开放创新、高端高质、合作共享的区域经济共同体。“三中心”建设本质上就是加快推进以先进制造为主体的工业振兴,加快发展以港航服务为龙头的贸易物流业,加快提升以经贸合作交流为支撑的城市国际化水平,恰是宁波港口经济圈的核心支撑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功能的集中体现。因而“一圈三中心”的内在关系为:港口经济圈是宁波“十三五”及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三中心”是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的核心支撑和重点突破口。
现实基础:区位条件优越,综合实力较强,政策导向明确
宁波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具备打造“一圈三中心”良好的现实基础,契合国家战略要求。
一是区位条件优越,工商传统厚重。港口的自然条件世界一流,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腹地背靠中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和长江流域,市场面向世界最具活力的亚太经济区。宁波崇商重实业,创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许多“第一”和“最大”,工业、商贸、海运等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宁波帮”享誉海内外。
二是综合实力较强,发展基础扎实。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列世界第4位,是适应全球航运大型船舶运输趋势的国际深水枢纽港,也是基本覆盖全球港口网络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制造业发达,贸易地位高,2015年工业产值达到1.37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口岸进出口额突破2000亿美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三位。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已基本形成以“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为骨架,铁、公、水、管道、航空等综合运输体系为通道的立体式对外集疏交通网络。
三是社会共识广泛,政策导向明确。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工业、贸易、物流一直是中央对宁波城市主导功能的关键词,也是宁波历次党代会和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战略任务的核心内容。围绕港口、工业、贸易、物流确定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和一贯的政策导向。
建设思路:立足基础,强化优势,补齐短板,重点突破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围绕港口经济圈这战略重点,实施更加主动的国际化发展和区域合作战略,立足发展基础,把优势发挥与补齐短板有机结合,强化重点突破,实现超前发展,努力提升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创新引领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基本建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一圈三中心”,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立足基础。用足用好国家赋予宁波作为沿海开城市的海关政策、贸易政策、财政金融政策,选择宁波最有基础和条件的优势产业领域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强化优势。充分发挥宁波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加强与周边区域错位竞争、合作发展,打响宁波智造、宁波港航、宁波商帮等区域优势品牌。
补齐短板。积极争取国家先行先试政策,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类项目落户,加快引进国外高端资源,打造新的经贸合作交流平台,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重点突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聚焦“三中心”打造,集全市之力,重点推进开放平台、创新机构、营商环境、政策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加大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的实施,实现率先突破。
重点任务:着力在强化“四大功能”上下功夫
一是依托产业集群,强化创新创业功能,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创业创新大平台,全面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等重大平台建设,培育众智、众包、众扶、众筹等特色创业平台,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集聚一批新型科技创新大机构,对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工程,整合资源建设材料基因组工程、综合极端条件材料、海洋资源开发及检测等若干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新材料、智能制造、未来能源及绿色交通、精密驱动与控制技术等八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创新创业企业大集群,开展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实施创业宁波引领计划,重点培育以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者、民营企业家以及企二代创业者、青年大学生为代表的创业创新队伍。主动融入全球创新大网络,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加强与美、德、日、以、韩等国跨国创新对接合作;鼓励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支持民间资本建设境外科技园;加快中意、中德、中英、中瑞等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并新建一批跨国制造业合作区。
二是依托开放贸易,强化国际化功能,打造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提升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利用好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国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电子口岸等国家级试点平台功能,探索建立与自贸区相当的投资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国家进口商品基地,推动能源贸易属地化。强化国际经贸交流,举办高级别的国际峰会、专业论坛等活动,提升中东欧博览会、宁波智博会、宁波国际周等平台影响力;推动宁波学校、医院、博物馆等对外结好,鼓励中外合作办学、办医,培育一批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培训机构丰富宁波民间组织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实施文化、教育、旅游“走出去”工程,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圈内城市,加强境外旅游客源地的主题旅游路线推介,提高宁波历史文化国际认可度。
三是依托港口优势,强化自由贸易功能,打造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建设宁波舟山国际一流枢纽港,优化国际港航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在“一带一路”“甬新欧”沿线主要节点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无水港”。
XuezuoCai.Com
加快推进港航物流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浙江港口联盟建设,积极搭建江海联运港口联盟,争创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联盟;发展流通加工、分拣和配送服务,构建适应国际中转、采购、配送、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供应链服务体系;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多商品定价和交易中心。创新国际港航物流服务业态,发展航运大数据产业,打造“海上丝路”指数品牌;培育航运金融服务市场,发展航运融资、信托、担保、信用评级等服务业务。培育国际港航物流市场体系,做大做强龙头港航物流企业,推动本土大中型物流企业向多功能增值服务商转型;加大民营企业与能源巨头合作,加快培育国际能源贸易企业和能源进出口代理、能源贸易金融、能源运输保险等服务企业。四是依托城市优势,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区域资源配置中心。构筑内外对接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强高铁、城际快速铁路建设,完善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网络,推进空港建设,强化机场国际合作。提升城市国际化服务能级,培育引进金融机构和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发展本土跨国公司,引进一批国内外企业全球总部;积极承办、协办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会议,建设宁波文化国际交流中心,推动世界各国精品文化在宁波的展览展示。营造国际化城市管理制度环境,优化外商投资商务环境,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健全出入境管理和服务,争取异地办护照、落地签证、72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实现出入境便利化;加强境外人士劳动保障体系研究,实施与国民同等待遇的外籍人士、华侨保险制度。
制度创新:争取国家试点,强化改革引领
建设“一圈三中心”,离不开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的指导帮助,要争取国家及省里最大限度地支持。一是争取将港口经济圈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规划,集中力量予以推进。二是争取梅山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从更高层面统筹谋划新区功能定位和战略重点,在重大改革、要素供给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三是争取国家支持宁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科技城等大平台能级,支持宁波在科技金融结合、创新资源集聚、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互联网创新创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四是争取国家支持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在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互联网+、工业强基等主要领域支持宁波符合条件的项目和企业,在产业创新人才培养、高层智库决策咨询、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宁波积极支持。五是争取国家支持宁波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综合试验区,在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科技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扩大中东欧经贸合作覆盖范围,将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永久落户宁波,使宁波成为我国与中东欧国家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先行示范城市。六是争取国家支持宁波建设国际港航物流服务中心,推进多式联运枢纽试点,支持宁波设立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试点,支持宁波的公路运价指数、航运指数纳入国家物流平台,将宁波列入国家邮轮试点城市,开展公海无目的港邮轮航线试点。同时,支持宁波开展国际能源贸易体制改革试点,探索能源管理体制新模式,推进油气设施网运分离试点和发供电直供区试点,大力发展能源国际贸易,建立区域性电力交易中心。
作者: 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6年3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