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每年会召开气候变化大会围绕温室气体减排进行谈判,并达成相关的气候协议。2008年12月的气候变化大会制定了2009年的工作计划,对发达国家设定了比《京都议定书》更高的温室气体减排要求,对尚无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也加强了减排措施。目前,后京都国际气候谈判已启动,国际社会期待能在2009年年底召开的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的全球协议。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全球环境问题,更是涉及到各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有效缓解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贸易政策工具将被采用,国际贸易的规则和协议将因此有所改变。碳标签作为一种将商品生命周期中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标识出来的方法,能直接影响消费者和厂商的消费和生产决策,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 一、碳标签的提出 所谓碳标签(carbon la-belling)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也就是说,利用在商品上加注碳足迹标签的方式引导购买者和消费者选择更低碳排放的商品,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 国际贸易中碳标签的实施能否达到既定目标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要具有理性,他们必须有保护气候和环境的倾向,并愿意支付因碳标签的实施导致的加价;二是核定国际贸易品的碳足迹要方法简单,并且要标识统一、试点推广。WWw.133229.COm 碳标签只是鼓励消费者和生产者支持保护环境和气候的一种方法,更多地取决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碳标签的实施需要核定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会给厂商带来额外成本,消费者也要因此承担一部分的加价,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的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产品或服务在生产、提供和消耗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又叫做产品碳足迹;二是仅指公司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又称为公司碳足迹。产品碳足迹比公司碳足迹蕴含的概念要广些,包括了产品自身消耗(及处理)时排放的温室气体,还包括了生产产品的必要投入。而公司碳足迹只局限于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所以又用“隐含足迹”的术语来表达。 国际贸易领域的碳足迹指的是国际贸易品的生产和运输两个环节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因为国际贸易的商品不仅在生产过程会排放温室气体,运输过程同样会造成温室气体的排放。从国际贸易运输环节来看,运输工具的燃料消耗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报道称,从新西兰运送1公斤奇异果到英国,会排放1千克二氧化碳,假如在英国境内产销,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50克,相差了20倍之多。据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2004年由运输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与能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3%,其中74%的排放由陆路运输产生,12%的排放由航空运输产生,8.6%的排放由海洋运输产生。按每吨·千米的co2排放来计,空运最多,陆运第二,海运最有能源效率。wangler(2006)估计了从开普敦到伦敦港空运需排放co214.9千克,而海运只需排放0.1-0.12千克。所以空运是国际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焦点,而大多新鲜水果蔬菜的供应是由空运承担的。 目前,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一般都统计在出口国名下,与消费这些产品的进口国无关。实际上,进口国在消费进口产品的同时,相当于间接消费了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能源,导致了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就引出国际贸易品的内含碳问题,也就是国际贸易品的碳足迹问题。国际贸易品的碳足迹问题长期以来在传统国际贸易研究中一直被忽略。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受到国际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碳足迹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 二、碳标签的实践 从2007年起,国外关于碳标签的讨论不断涌现,并有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开始了这方面的推广活动。英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专门资助成立了carbontrust,鼓励向英国企业推广使用碳标签,行业协会也在会员企业中推广气候变化的认知。日本紧随英国,鼓励各公司自愿推出产品碳标签,在商品包装上详细标注产品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碳足迹,以便消费者能够作出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7期理性判断,支持同类产品中温室气体排放更少的产品。欧盟委员会积极推出新的规则对生物燃料的碳足迹衡量做出强制性规定。法国政府也鼓励零售商对碳足迹进行核算,签发了零售商和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定。 目前发达国家的很多商家都展开了诸多碳标签的尝试。特易购(tesco)是英国最大的超市,市场份额达到31%,并且全球化程度也较高。2007年1月tesco总裁terry leahy先生表示长期来看要在所有上架的7万种商品上都加注碳标签,并从2008年4月开始在20种商品上进行试点。在过渡性期间会在空运的商品上加注飞机标志的小标识,表明空运在商品的生命周期中是主要的ghg排放来源之一。这种标识很快也被tesco的竞争者mark&spenser以及瑞士的零售商coop采用。法国的超市巨头卡西诺(casino)也采用了自身的气候变化标签体系,用食物里程(food miles)的概念来表述ghg排放的衡量,在自有品牌的商品上同时标注环境友好和co2排放量两个商标。casino的碳标签尝试行为受到了法国环境能源管理局的认可,法国政府呼吁其国内所有零售商采用相似的碳足迹和碳标签体系。美国的timber-land长期制定了要在所有商品上向消费者提供环境方面的信息的目标,它采用了厂商自己设计的简化的lca方法,用0-10数字范围的绿色指数来代表商品的环保指数。目前大概有20多家厂商生产的75种商品已经加注了碳标签。百事(pepsico)的附属公司生产的walkers奶酪洋葱薯片是最先加注碳标签的商品。gm、dell、home depot等都表示要在公司生产的商品上注入环保理念,体现缓解气候变化的意识,引导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象关注价格和品质一样关心商品的碳足迹指数,将碳标签的价值充分凸显出来。 三、碳标签:潜在的新型贸易壁垒
碳标签无论从研究进度还是实际应用来看目前还仅仅出于初级阶段,但随着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关注的日益加深,对国际贸易商品的碳足迹进行统一测度、推广碳标签的使用指日可待。假若碳标签像其他标签如生态标签一样普遍应用在国际贸易商品中,就有可能会被某些国家或商家滥用来设置技术贸易壁垒,从而碳标签成为贸易保护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强制加注碳标签的要求,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 发达国家由于对环保意识水平更强,设置了广泛而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标志要求。碳标签的使用在推动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具有较大的潜力,因而发达国家会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商品时加注体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碳标签,而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由于国内技术水平较低,使用的生产商品的加工与生产方法很有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气候变化不利,往往具有较高的碳足迹,在出口目标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很容易被赶出发达国家的市场;而且环保型的生产方法和技术需要较高的投入,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气候友好产品和技术的引进和采用;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要想获得碳足迹的认定和碳标签的加注,需负担一定的时间成本和不菲的申请价格,这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获得的微薄利润的发展中国家厂商难以承担的。 四、中国的应对策略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出口国,经常遭遇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一旦碳标签开始普及,商品出口很容易受到发达国家强制要求碳标签的限制,从而影响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碳标签问题上应审慎处理,至少应从以下几个角度人手,抢占和稳定国际碳标签市场,推动碳标签的推广运用,为缓解气候变化做出努力。 第一,加强环保理念的推广,提高气候变化的意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却付出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惨重代价。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整个社会对环保的关注程度不够,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不到位。所以需要媒体舆论、ngo、政府组织甚至是企业的大力宣传,在全社会掀起关注气候变化的热潮,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传播到所有生产者、消费者的观念中,甚至上升到社会道德的层面。这样在国际贸易商品推广碳标签才会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也能真正达到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二,鼓励碳足迹问题的研究,展开碳标签的试点工作 目前国内关于碳足迹的研究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研究出合理科学的方法将产品生命周期中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衡量出来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和实证分析来检验。在此基础上,将产品的碳足迹标在包装上,消费者从这些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才能达到从消费的角度影响生产,从而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所以碳标签工作首要的一步就是要鼓励碳足迹方面的研究工作,形成合理的碳足迹核算方案,然后就可以开展实际的试点工作。先在部分商品上加注碳标签,看实行的效果后再进一步实行推广的策略。 第三,完善已有相关法规。规避技术贸易壁垒 从政府层面而言,虽然中国核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并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面阐述了2010年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但是在制定这些政策的同时,相应的辅助法律规则还是不够健全。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律结构来确定进一步兑现承诺的具体措施,碳标签制度的顺利推行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和给予保证,确定具体的核算法则、实施方案和标准,等等。对于国外设置的碳标签方面的技术贸易壁垒,我们也可以用相应的方式来进行规避,对出口商品做严格的碳排放量方面的规定,对进口商品也同样实行一定的标准和认证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摩擦。 第四,融合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协调气候政策的国际博弈 除了碳标签制度,应对气候变化还可以实行边境税收调节、碳排放交易机制等等手段,而这些贸易措施并不是独立的,可以协调起来综合运用。在实行边境税收调节时可以依照碳标签上的碳足迹值组成边境税的计税价格,在碳排放交易时碳足迹值也可作为碳排放权分配的参考,在引进产业投资决策时碳足迹值也可纳入到考察标准之一。气候政策的实施也是多边协商的结果,要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制度谈判,在贸易措施的论证阶段也要考虑到贸易伙伴国的反应,选择最优博弈均衡解。 第五,改进现有的生产工艺,推进环保技术的研发 从企业层面看,目前出口利润的获得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传统的数量增长,凭借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不具有可持续性,必须把竞争优势转变到依靠高新技术层次上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或者说为了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政府特别是全球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实体,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下一轮拉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绿色能源和技术。所以改进现有的生产工艺,发展环保和气候友好技术,是顺应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的企业要想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机和动力,需要具有长远的眼光,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和能源效率的研发投入,获得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