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金融与跨境电商生态圈耦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跨境物流系统和跨境电商生态圈融合度不够
第一、跨境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跨境物流系统运行效率。要想提高跨境物流系统运行效率,应该着力建设配套完善的跨境物流基础设施。也就是说,要建设海运、铁路为主体的跨境物流运行系统,目前的跨境物流体系在实物操作过程中,海运与铁路运输在具体衔接时不够顺畅,有些港口和铁路不能直达港口区,这就造成在跨境电商中需要由海运和铁路运输实现的业务只能使用公路运输系统的车辆接驳方式来完成,无形中增加了车辆的交通运输成本,并且也多了许多运输及装卸搬运流程,增加了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综合成本。第二、先进的集输运输设备设施不完善导致跨境电商生态圈参与度下降。从互联网与现代物流系统角度出发,跨境电商的业务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商业流动和物流操作。其中,对跨境电商实际运行起核心作用的内容为物流系统建设。但是,因为一些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枢纽、公共存储仓库、商品流通基地等建设需要较长周期,过长的建设周期显然无法满足跨境电商对基础配套设施的要求,时滞效应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物流集输系统对跨境电商的作用与效能。加上已经建成在用的跨境物流系统的各类设备设施和专业化的标准不具有统一性,使得不同运输方式缺乏统一的物流标准,显著影响到基础设施对跨境电商业务的支持功能。
(二)海关通关作业流程与跨境电商生态圈关联度下降
第一、海关的货物进出口监督管理业务和跨境电商关联度下降。海关在对进出口货物监督的业务主要包括海关、金融机构、税务、质量检验等综合环节,也就要求海关通关时涉及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沟通、高效合作。在实际通关过程中,海关的各个部门由于工作重点有差别,同时由于各个部门的职能和定位不清晰,使得海关管理程序复杂、成本较高,增加的运行管理成本转移到进出口商品上,使得跨境电商的海关通关成本居高不下。第二、目前海关系统在用的通关模式和跨境电商生态圈关联度较低。跨境电商的核心业务在于提供优质的产品满足国外目标客户群实际需求,由于国外目标客户群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国内的跨境电商业务运营具有障碍,使得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无法准确预判市场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货物运输方案。这种情况的存在出现的问题常常表现为国内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产品和服务与目标客户群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不匹配,对种类及业务需要进一步调整,自然增加了跨境电商运行成本,需要厂家额外支付通过费用进行产品运输。保税区制度的出台一方面有效的缓解了跨境电商供货种类及数量和目标客户群所需的产品与服务之间存在的矛盾,同时,由于目前的保税监管制度设计较为复杂、操作流程较为繁琐,都使得跨境电商运行成本增加并提高了跨境电商业务运作时间。
(三)跨境市场运营与跨境电商生态圈接洽度不和谐
第一、跨境电商缺少熟悉跨境市场经营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跨境电商运行程序复杂,涉及众多部门,属于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只有依靠各个方面和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加上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有效实施跨境电商业务。跨境电商包括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上的业务水平,既需要熟悉跨境电商、物流系统、市场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力量,还需要大量的完善的跨境电商市场化运营业务所需的专业化法律人才和翻译人才队伍,这样才能在跨境电商中可以准确高效的和国外经营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除此之外,还离不开熟悉电商网络平台建设的专业化人员,同时还要具备一批掌握网站营销方案设计、规划、网络品牌营销运作和熟悉外贸业务的网络电商人才队伍。第二、跨境电商企业对国外目标客户群消费理念与区域文化重视不足。从营销实际方面进行分析,不同国家消费者消费模式不能简单粗暴的利用价格——数量模型进行说明,需要综合考虑目标客户群所在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消费文化特点与消费者的消费差异进行理解并在实践中进行指导。由于跨境电商的主要业务为国外的客户,要想提高国外客户群对跨境电商的产品与服务认可程度,需要跨境电商企业充分考虑客户所在区域和国家的社会文化及消费习惯,并科学应用此战略进行营销。除此之外,还需要跨境电商通晓国外目标客户群所在地域的法律制度,在遵守所在地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并积极实施目标客户群利用国际上公认的电商法律体系化解对外贸易中各方面的冲突。
二、跨境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生态圈耦合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跨境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属于具有开放特征的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在市场上产生的潜在风险为商品本身的风险与金融风险的叠加,如果市场主体没有足够的风险管理经验,会增大二者的市场风险。我国的跨境电商从整体上看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经营过程表现出主体数量多、经营欠规范、从业经验不足等现象。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企业发展期对规模及利润的过度追求,这一现象尚缺乏有效的审核手段,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二)道德风险
互联网金融与跨境电商生态圈建设时主要依据为大数据分析,有效的数据信息大多掌握在一部分甚至少部分企业家手里,必须通过采取一定的举措打破信息垄断,对这些企业进行有效约束。另外,互联网金融从本质上具有开放特征和自由发展特征,使市场门槛较低,在市场上的交易主体质量参差不齐,易形成道德风险,进而产生包括企业之间无序竞争、产品质量高低不齐、企业信用好坏不一的情况,要改善这些现状,提高互联网企业信用度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
(三)技术风险
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并且不断得到创新,成为互联网金融与跨境电商生态圈建设的优势,但是由于计算机系统有可能出现故障,被人为或者自然力量所破坏。金融软件也有可能具有缺点,或者感染病毒,或者遭到黑客攻击。除此之外,客户的身份也可能被伪造,绕过交易认证系统,产生金融诈骗。这些由于技术产生的风险都会给互联网金融与跨境电商生态圈建设产生威胁。加上第三方支付、P2P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发展时间不长,安全管理水平存在缺陷,所以对网络安全问题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监管风险
不管对互联网金融还是跨境电商来说,当前的监督管理体系都有需要完善之处,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业务模式的不断变化、加上新的业态形式不断出现,都会对当前的监督管理体系产生影响。跨境电商存在交易对象具有空间不聚集的特点,买方和卖方不需要直接进行资金收付,由第三方支付机构完成双方交易,第三方机构通过银行完成跨境资金收付,没有纸质单证,不需要正常报关、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分离,银行对交易的真实性、有效性难以进行有效判断,监管具有一定难度。
三、跨境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生态圈融合的特点
(一)跨境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服务功能的延伸为第三方支付
电商平台作为网上交易的集散地,贸易带动相关金融需求的产生。最开始,电商平台的企业只作为买卖双方进行沟通和交易的网络载体,不同于传统的线下交易方式,跨境电商的商品与货币交易不能同时进行,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给交易双方带来逆向选择风险及道德风险,使交易行为难以完成。这种情况下产生互联网支付方式的交易需求,于是产生了第三方支付服务方式。也就是由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承担信用中介角色,在线上交易时,先将买方的资金收回,待买方确认收到产品和服务后,再将收到的资金转给卖方,实现资金和产品的交易。因此,第三方支付业务确保了网上交易的安全实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网上信用产生的风险及违约产生的风险,有效的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作为电商平台最早进入的金融领域,在业务规模扩大后,电商平台具有海量的用户信息和数据,对客户的经营情况、现金流动态及风险状况全面掌握,在对上述资料信息整合基础上,形成大数据库,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如搜索引擎等,为互联技术涉及金融领域开辟了真实有效的耦合路径。除了能够提供支付服务,还可以为客户同步提供小额贷款、供应链金融等互联网金融,进而衍生出其他金融形式,如信贷、理财、保险等金融增值服务范畴。
(二)互联网金融向跨境电商行业渗透
随着网上交易技术的成熟,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速,这也带动了金融服务的需求,这种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既有支付结算方面的基础性金融服务需求,还有风险资金管控、资源优化配置等具有增值功能的服务需求。有别于常规线下交易方式的是跨境电商交易具有交易次数多、单笔交易额少的特点,对资金的需求也呈现“数量小、周期短、频率高”的特征,并且不需要进行资产抵押,在金融授信管理和风险防控管理方面对传统管理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满足跨境电商网上交易特色化金融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功能也因此呈现网络化、高效化的特征。针对此种情况,政府陆续制定并颁布相关政策,加快跨境电商发展所需基础体系建设,有利于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与跨境电商生态圈建设耦合路径探讨
(一)完善跨境电商生态圈组织机构
第一、互联网金融与跨境电商生态圈建设应该遵循核心外围原则进行耦合,生态圈建设应该重视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在网络空间上的集中特征,还要重视生态圈中各个要素的个性化特点。在整体架构设计方面,跨境电商需要突出其运营平台的核心地位,凸显其通过网络平台向上游及下游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企业辐射影响经济的能力和作用。以跨境电商运营平台为基础,能够高效的对和跨境电商业务相关的各方进行资源整合,进而形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辐射功能的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跨境电商。第二、跨境电商需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构建核心产业集群。从组织学角度分析,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时需要全面考虑生态圈各个要素的资源禀赋优势以明确跨境电商的主要营业范围,以此为基础构建跨境电商核心产业集群,建立以核心产业集群为重点的发展目标。网络跨境电商产业集群的构成以关联产业为主要支撑,并以跨境电商企业为核心,以关联性企业为发展对象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是产业集群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要素互相依存、互相关联。生态圈的架构以建立企业联盟的形式增加组织凝聚力,共同完成互联网金融与跨境电商生态圈的耦合。
(二)提高跨境电商跨境物流运行效率
第一、跨境物流对跨境电商的支持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融合来完成,分别为商品流动和物流系统。跨境电商业务依靠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实现国际贸易业务交流,国际贸易交易的实现需要借助跨境物流系统,和跨境电商相对比,跨境物流的业务更加复杂多样、商品流通风险更高,也成为影响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壁垒。跨境电商在进行交易时需要借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对目标客户群体的商品流通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同时对客户和消费群体的体验程度与满意程度进行测评,进而可以为跨境物流企业的货物配送方案提供优化策略和对策。第二、跨境物流应该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调整与优化,最终使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商业务更好的进行融合。跨境物流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时间不确定性、风险高等特征,这就要求跨境物流企业需要强化海外仓储、多式联运、高效通关等,通过对这些核心环节问题的解决,提高物流企业的效率。
(三)完善跨境电商海关通关程序
第一、海关部门及海关机构的部门需要共同协作,采取有效措施使跨境电商业务更加便捷、高效。目前的海关管理程序复杂、流程繁琐,难以满足商贸和出口货物的及时响应,这一矛盾不利于海关便捷性。海关部门应该提高电子口岸建设程度,这样就可以保持监管强度的同时从本质上提升海关监管工作效率。在不断建立健全电子通过口岸建设后,便能够建立专门的服务于跨境电商的特色服务窗口,使得报关人利用电子口岸可以一次性完成海关监管机构提交所需材料,海关监管机构对提交的申报材料可以做到网络审核,同时将审核的结果第一时间便捷的反馈至跨境电商。如果提交的材料需要补充、完善或者进行变更,跨境电商企业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再次提交材料。审核通过以后,海关监管机构便可以按照制度在网上对跨境电商进行下步流程的办理。以往的线下报关业务申请时往往需要在不同的主管部门和机构之间来回办理手续,在应用电子通关技术后,不同的部门之间通过共享电子通关进度后能够利用电子通关平台完成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监督结果确认、办理流程互助,从而建立起便捷的通关协同工作机制。第二、海关监督机构需要加强跨境电商诚信体系建设。海关监督机构可以建立不同信用等级的信用诚信体系,分级进行监管。对于那些经营过程标准、规范,具有较高信誉的跨境电商,可以授予诸如“诚信通关企业”之类的荣誉称号。在进行通关手续办理时,给予一定的便利,如可以采取抽检的方式进行检查,以提高这类企业的通关效率,以此带动跨境电商企业朝着诚信的方向努力。对于信誉差的跨境电商企业,海关监督部门可以采取黑名单制,对列入黑名单的失信企业,强制采取此类企业的通关成本,减少跨境企业失信行为的发生和蔓延,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通关效率。
五、结语
互联网金融和跨境电商生态圈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大量的电商企业加入生态圈后,对传统的金融经济的影响巨大。也需要目前的管理机制持续完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需要建立健全配套的组织框架,提高电商企业准入门槛;同时还需要顺畅监督管理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使电商物流运输有效衔接;最后应该健全法律制度,营造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加强互联网监管方面,必须对互联网金融加强制度监管,明确监管标准,努力构建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使传统外贸商务朝着网络化、数字化、透明化发展,主要优势有全球化、快流通、成本低等。互联网金融与跨境电商生态圈的建设能够使跨境电商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向着健康、高效、便捷方向迈进,使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可能。
作者:张路明
返回金融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