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贸易论文

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人才探索

2021-06-28  本文已影响 98人 

  [提要]基于协同创新理念,从目标协同、组织协同、保障机制协同等方面,以实现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打造“双主体”教学团队。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还需要注意与企业利益的协调、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关键词:校企协同;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

  高职外贸类专业面对跨境电商新业态,在师资、教材、实训平台、行业进入门槛等方面,面临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校企协同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基于协同创新理念,从校企协同的目标协同、组织协同、保障机制协同等方面,希望能探索出科学可行的高职涉外类专业校企协同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外贸操作技能,培养出既懂网络技术,又会涉外推广运营的创新创业国际贸易人才。

  一、协同创新理论概述

  协同创新理论就是将技术创新理论同协同理论相结合,其产生的协同效应将使得总效益大于各个独立主体,即产生1+1>2的效果。当然,协同创新并不是简单地要素叠加,而是一项复杂的组织方式,是以企业与大学及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中介作为辅助要素,各参与方通过能力上的优势互补及资源整合,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协同效应。

  二、目标

  (一)提升职业技能。以往学生的涉外职业能力基本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软件模拟等方式进行,缺乏真正的实战。通过校企协同,在跨境电商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真实跨境平台账号、上传真实产品、完成真实的项目任务,获取真实的外贸订单。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提升学生的外贸专业技能。(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可以在速卖通、敦煌网等外贸电商平台尝试创业,边学边用,边做边学。通过体验创新创业氛围和过程,强化外贸创新创业技能,为以后的自主创业和就业的职业发展积累经验。(三)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通过培养和挑选优秀的毕业生,在满足自身公司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的顺利就业。(四)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打造“双主体”教学团队。教学期间,校内专任教师通过与企业兼职教师互动、交流和学习,并同企业兼职教师一起全程参与跨境电商外贸操作的指导,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同时,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进行外贸人才培养,有利于打造涉外类专业双主体教学团队。

  三、实施

  (一)目标协同。目标协同是整个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基础。企业以利润为导向,在人才协同培养中,优先考虑利润最大化;学校则不仅考虑学科建设发展,还期望通过多方协同合作,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避免因价值观分歧影响到校企协同合作,因而校企双方首先需要建立利益结合点,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注重市场规律,以激发双方的内在动力,实现互惠共赢。(二)组织协同1、校企协同下的教学内容。以跨境电商工作过程为主线,完成企业真实项目为落脚点,确定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面对跨境电商的新业态,整个国际贸易类课程采取基于岗位分析的设计思路进行设计。在分析从事网络外贸跨境电商职业资格的基础上,按照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岗位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来分解跨境电商不同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由此确定学习领域,构建课程体系。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构建具有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内容。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规律,课程在对跨境电商专员岗位所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依据“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中,尤其强调以真实“外贸项目”为载体,把企业的跨境电商外贸业务引入教学。学生以跨境电商专员的身份,在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以合作企业提供的真实网络店铺,开展外贸,尝试完成工作任务。从跨境电商平台注册操作、物流操作、海外市场调研、选品到产品定价、刊登、发布、优化及推广,直至订单处理、发货、报关报检、收款、客户维护,贯彻“学习内容即工作内容”的原则。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真实外贸项目”,在外贸专业课堂上就体验到了创新创业氛围和过程,强化了外贸创新创业技能。2、校企协同下的教学地点。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和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协同中心,不断提升教学实训条件。目前,实训基地包括与外贸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内实训基地,如“国际贸易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等。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教学植入覆盖“互联网+”外贸行业基础岗位的实务性课程。利用模拟教学软件,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下,开展涉外商务活动。通过处理实训软件模拟的真实外贸业务,创新问题解决方案,能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外贸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将学生的外贸专业知识转化为外贸职业能力。模拟实验是学生进入外贸前沿阵地之前的一次全方位的“实战演习”,旨在培养外贸创新思维和职业能力;同时,还将校企联建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协同中心,实施公司化运营,招募学生跨境电商创业团队。在空间结构上,根据跨境电商工作岗位实际需要,设置客服部、物流部、推广部、产品部等,通过真岗实境使学生浸润职场氛围,潜移默化地培育外贸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认知学习和跟岗、顶岗实习的重要场所。通过在合作企业的实地观察、交流和轮岗来学习和巩固企业跨境电商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学生通过校外实习,锻炼了外贸创新创业技能,为以后的自主创业和就业的职业发展积累经验。3、校企协同下的教学方式。以“六真实”为抓手,分段式教学组织,实现学做创互动推进,职业技能递进提升。跨境电商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实操。通过校企协同创新,以“六真实”为抓手,分段式教学组织,实现外贸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学生通过企业提供的第三方跨境平台真实账号,销售真实产品给海外买家,履行真实的订单,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通过对跨境电商真实流程的实际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形成真实的职业能力。第一阶段,以学为主。学生在多媒体教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任务是进行跨境电商职业与岗位认知。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夯实外贸专业基础。第二阶段,以做为主。学生在校内进行跨境电商职业岗位课程学习。在实训课上,学校老师理论讲授与合作企业实战教学相结合,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外贸实践,让学生在完成不同项目的工作任务过程中,应用理论知识,形成外贸职业技能,发展创新创业能力。实训课程通常以小组开展教学,以“组长负责制”开展学习项目,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首先,每个小组在学校老师和企业人士共同指导下,尝试完成各个项目的工作任务。其次,结合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企业人士和专业老师进行示范操作。在此过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梳理。最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跨境电商的业务操作能力。第三阶段,以创为主。主要安排学生在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协同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职业综合课程和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等。进一步强化外贸职业技能,培养团队精神、沟通协调等职业综合素质。对于有创业梦想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团队,学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协同中心还将提供场地和设备等硬件支持,在学校老师和企业专业人士的帮助下,鼓励小组创新创业。4、校企协同下的教学团队。推进校企协同创新,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在协同合作中,采取校企“互聘共培”、旨在建设一支“双主体”教学团队。企业骨干主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如产品知识、产品图片的处理,运用搜索引擎寻找客户资料的技巧,产品定价与报价策略,订单的处理,社交媒体推广等;通过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共同指导学生技能训练,能够逐渐成长为优质的校外兼职教师。教学期间,校内专任教师通过与企业兼职教师互动、交流和学习,并同企业兼职教师一起全程参与跨境电商外贸操作的指导。对于真实的网上外贸业务流程、目标客户群、网络营销与风险管理等方面会有更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显著提升跨境电商实训课程的实践指导能力。同时,企业人士带来的行业和企业最新趋势与技术,对帮助校内专任教师提升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企业需求和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校老师利用暑期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培养自身“双师”素质。5、校企协同下的考评。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考评主要从完成跨境电商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跨境电商相关岗位所需技能两个方面进行。学校专任老师通过试卷或开放型的实作方案,负责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应用的考核。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评价,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业绩为依据,采用校内专任老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负责。评价重点主要考察企业真实项目实施过程和基于课程学习的实践效果,注重学生应对能力、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尤其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三)保障机制协同。校企协同培养外贸类创新创业人才,除了学校和企业,还涉及到政府、行业协会等不同利益主体,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创新效应,还需要明确各参与者地位和作用,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权责明晰的保障运行体系。具体而言,要以学校为主体,设立专门机构。同时,企业也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双方共同保障校企协同的顺利实施。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完善相关政策,实施一定的监督、评估。另外,辅以行业协会为指导,搭建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合作的平台,使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整合。

  四、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作中与企业利益的协调。目前的校企协同合作,不再是以往简单的企业参观、行业专家来校专题讲座、顶岗、跟岗实习等临时性或零散项目,而是企业以真实业务为载体,与学校共同进行专业建设。但是随着合作深入,与企业的利益协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双方要达成合作共赢的价值认同。从社会责任角度和更长远的经济战略角度来审视校企协同合作。其次,要致力建立和完善利益驱动机制。毕竟企业选择与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协同的核心驱动力还是“利益”,一旦没有利益基础,合作双方将很难长久维持。(二)学生自主性的发挥。高职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学习方式,学生面对企业的真实业务,不仅需要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完成项目任务,而且还需要在课后更加认真、专注,具备强烈的风险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时间来运营企业真实店铺。部分学生虽然有改变学习方式的愿望,但自律性欠缺,主动改变学习习惯尤其是课后主动运营真实账号动力不足。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精细化设计,通过完成课前任务,课后作业,督促学生自学;另一方面以过程性考核为推力,督促学生改变学习习惯,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三)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以真实任务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小额外贸创业,不同于以往的理论教学,它对教师外语能力、专业知识、实操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缺少精通跨境电子商务的专业教师。国际贸易类专业教师缺乏电子商务技能,而电商专业教师对跨境电商的运营规则还不熟悉,外语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校内专业教师必须抓住校企协同合作的机会,向企业专业人士多学习,多参与真实项目操作。

  参考文献:

  [1]陈秀梅,宋梅梅.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商务英语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06).

  [2]马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外协同机制构建研究[D].江苏:江苏大学,2017.

  [3]李燕霞,黄振山.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以跨境电商实战训练《外贸项目课程》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8(6).

  [4]陈浩,丁红朝.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5]周金容.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校企合作的现实困顿与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12).

  作者:郑欣 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返回贸易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数字贸易在国内的发展路径上一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分析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