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农作物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1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意义
近30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破坏了农田生态环境,严重污染了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水,导致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发展高效、优质、安全、绿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新理念,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一控、二减、三基本”农业发展新方针,主要精神即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肥料浪费及其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就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所在。
2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含义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就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1]。总之,就是农作物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农业部施肥新标准为有机肥占50%,氮、磷、钾占50%。
3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理论依据
六大规律:养分归还补偿律、最小养分律、同等重要律、不可代替律、报酬递减律、因子综合作用律[2]。
3.1养分归还律
农作物产量的形成有40%~80%的养分来自土壤,要保证土壤足够的养分供给,必须依靠施肥,把被农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给土壤,确保土壤肥力。
3.2最小养分律
农作物生长需要各种养分,缺一不可,即便是含量最小的养分,如果缺少,继续增加其他养分,作物产量也难以提高。
3.3同等重要律
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均同样重要,不可缺少。
3.4不可替代律
各种养分在农作物体内都有一定功效,相互之间不可替代,缺少时要及时补充。
3.5报酬递减律
从土壤中得到一定的报酬,就要向土壤中投入一定的资本。投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投入,产量反而逐渐下降。
3.6因子综合律
农作物产量的高低是由农作物生长发育各种养分因子综合作用决定的。
4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技术指标
4.1首先要测量土壤所含的养分量
通过仪器测量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和各种养分丰缺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养分[3]。农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土壤提供的养分+追施肥料×当季肥料利用率。
4.2肥料当季利用率
氮肥15%~35%、磷肥10%~20%、钾肥35%~50%。
4.3农作物产量需肥指标
每产100kg水稻需纯N2.9kg、P2O51.2kg、K2O3.5kg;每产100kg小麦需纯N3kg、P2O51.2kg、K2O2.5kg;每产100kg油菜需纯N5.8kg、P2O52.5kg、K2O4.3kg;每产100kg棉花需纯N5kg、P2O51.8kg、K2O4.0kg。
4.4施肥量
施肥量(kg/hm2)=农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5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介绍
5.1化肥深施
深施可以防止化肥流失,特别是氮肥[4]。一般氮肥施在表层,通过氧化变成硝态氮、氨气挥发损失;磷肥要一次性基施,因为磷肥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钾肥要分次施用,因为钾离子容易被淋溶流失。
5.2根据土壤酸碱度合理施肥
过酸和过碱的土壤中,养分有效性会大大降低,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适宜生长的pH值为5.5~8.0。
5.3提高追肥效果
追肥时间选择在农作物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可提高肥料利用率;磷钾肥作基肥在苗期早追、深施;微量元素一般采取叶面喷施,氮肥穴施深度5~10cm,距离植株10cm即可。农作物生长中期大田撒施氮肥,要选择在露水干时进行,以防烧苗,最好拌土撒施。
5.4农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水稻营养最大效率期为幼穗形成期、小麦为拔节抽穗期、油菜为花期、玉米则在大喇叭口到抽雄期。
5.5主要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介绍
5.5.1水稻:目标产量9t/hm2。①单质肥料。基肥:施商品有机肥1500kg/hm2或优质农家肥7.5t/hm2、尿素225~300kg/hm2、过磷酸钙600~750kg/hm2、氯化钾150~225kg/hm2。追肥:分蘖肥(栽后5~7d)施尿素90~120kg/hm2;穗肥(烤田复水后)施尿素90~120kg/hm2、氯化钾90~120kg/hm2。②配方肥料。圩田基肥:含量为45%(18-12-15);丘陵岗地基肥:含量为45%(20-10-15)。基肥(犁后耙前):施配方肥750kg/hm2加有机肥。追肥:分蘖肥施尿素120~150kg/hm2;穗肥施尿素90~120kg/hm2、氯化钾60~90kg/hm2。
5.5.2油菜:目标产量3t/hm2。①单质肥料。基肥:根据实际情况,施农家肥7.5t/hm2、尿素105~12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90~120kg/hm2、硼砂7.5~15.0kg/hm2。追肥:提苗肥施尿素45~60kg/hm2;腊肥施尿素105~135kg/hm2、氯化钾60~90kg/hm2;薹肥穴施尿素150~180kg/hm2、氯化钾105~135kg/hm2即可。②配方肥料。基肥含量为45%(14-16-15),施用量600kg/hm2,根据苗情及时追肥。
5.5.3小麦:目标产量5250kg/hm2。①单质肥料。基肥:施农家肥7.5t/hm2、尿素210~24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67.5~97.5kg/hm2,土壤有效锌不足的田块增施硫酸锌15kg/hm2。追肥:返青肥1月下旬至2月上旬施尿素75.0~97.5kg/hm2。拔节肥于3月上中旬施尿素127.5~142.5kg/hm2、氯化钾52.5~67.5kg/hm2,尿素和氯化钾作追肥时要拌土撒施以防烧苗。②配方肥料。基肥:施45%(20-15-10)或46%(26-13-7)的控(缓)释肥750kg/hm2+农家肥7.5t/hm2;追肥:拔节肥于3月中旬施尿素75kg/hm2、氯化钾60kg/hm2,农作物生长后期根据苗情适当补肥。
作者:许中跃
第2篇:农作物科学有效施肥的原则及技术要点
引言
科学施肥是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农作物种类的不同,其施肥的方法和阶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科学合理的进行农作物的施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农作物正确施肥的原则
1.1无机肥和有机肥配合
应用这一措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将有机肥与无机肥两者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不仅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同时也提升了土壤的养分,为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像常见的磷肥与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是不能混合使用的,如果将其混合使用的话,不仅会影响到肥料肥效的发挥,同时也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因此,肥料在混合使用之前,必须对其自身的性质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酸性肥料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如果将其混合的话,会造成肥料有效成分的不稳定,而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
1.2氮、磷、钾配合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最关键的元素就是氮、磷、钾,这几种要素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的生理作用是无法相互替代的。农作物种类的不同这3种要素所需要的比例也不同。如果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缺少其在任何一种要素的话,都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即便是其他2种肥料使用的再多,也不能弥补这一要素缺少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科学合理的配比这3种要素,不仅可以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也有效的提升了肥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农作物种植的成本。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比例使用肥料,也避免了生理病害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如果在农作物施肥的过程中单独使用氮肥的话,就会导致农作物组织柔软、挠性较低;过度的使用氮肥不仅会造成严重的浪费,同时对土壤和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比如在进行玉米施肥的过程中,如果氮磷钾三种元素配合不当的话,就好因为土壤中磷肥、钾肥的不足而影响到玉米的吐丝,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不利的影响。再就是如果棉花使用的氮肥量过大的话,就好因为营养过剩而导致棉株出现松散、叶片肥大等现象,而影响到棉花的产量。
1.3基肥、种肥、追肥配合
在农作物播种前或者移植前所使用的肥料就是人们所说的基肥,基肥一般都是通过土壤深耕的方式使用。其主要的作用是为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提供所需要的养分。所谓的追肥就是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所追加使用的肥料,这一阶段大多以速效肥为主。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基肥进行的有效补充。在农作物播种过程中与其搅拌混合使用的肥料就是人们所说的种肥。使用种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幼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由于肥料散布在种子的附近,所以幼苗很容易就可以吸收到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农业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是基肥、种肥、追肥相结合科学合理的使用,通常以基肥为主、种肥与追肥为辅。经过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将基肥、种肥、追肥配合使用,不仅可以有效的满足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养分需求,为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顺利的完成了土壤的改良。
1.4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合
无量元素是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但是微量元素微肥在使用之后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则要却绝育其使用的合理性。如果大量元素营养供应不足的话,即便已经使用了充值的微量元素肥,业务费获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必须对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配合使用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作物的高产稳产。
2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要点分析
2.1不同农作物采用不同的施肥策略
农作物不同,其生长特点就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施肥中采用的肥料也就有所不同,在对农作物施肥的策略中也就会有所差别。例如,对于玉米来说,在生长期需要氮磷钾,铜铁锰等多种元素,并且在不同的生长期,需要的营养比例也会不同。对于棉花来说,其产量就和肥力有较大的关系,棉花种植施肥遵循的原则为“基肥足、苗肥轻、蕾肥稳、花铃肥重和盖顶肥补”。棉花生长期较长,保证棉花在生長期能良好发展,就要施足基肥。花生是较为常见的油料作物,含油量较多,生长发育需要氮、磷、钾、镁、硫、锌、铜、钙、铁、锰等多种元素,其中氮肥的需求量最大,花生吸肥能力也较强,不但根系具有较强的吸肥能力,果、叶子等也能吸收大量的养分。花生苗期,需要养分较少,开花期之后需求量激增,在结荚期是养分需求最大的时期,需要保证多种养分的充足。
2.2不同的土壤采用不同的施肥策略
土壤不同,施肥状况不同,例如常见的冬小麦,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等级以及养分多少和施肥效果,确定产量的目标,从而计算出适宜的施肥量,确定元素的配比;氮肥在补充后,一般都会在当前消耗掉,氮肥需要经常补充。磷肥肥效较为缓慢,一般利用率较低,可以在土壤中常年积累,因此,贫瘠的突然那个过在开始时,可以大量施用磷肥,之后就可适当减少,土壤较为肥沃的情况下,可以不用持续的施用磷肥,钾肥在缺钾的土壤中施用或者是施用氮肥或者磷肥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才能施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补充水分的情况下,施用化学肥料的效果高于干旱条件,因此,水地化肥施用量可以大于旱地;粗制沙性土壤,一般养分缺失较为严重,保肥能力也较低,因此,在施肥中可以采用较多的施肥量并且要多次施肥,这样避免一次施肥造成肥力流失。
3施肥不当对农作物以及对土地的消极作用
3.1出现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就是在施肥过程汇总,由于施肥比例失衡,出现了某种元素的过量,从而不能有效的吸收某种肥力,拮抗作用不但对肥料产生严重的浪费,而且严重的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由于这种情况产生的危害很多农民往往找不到根源,会再次追加肥料。造成更大的浪费。例如,在酸性土壤里,施用氮肥不应当过多,否则铵离子浓度过高时,作物吸收钙离子就会不利,在缺钾的沙性土壤上,氮肥和钾肥应当结合施用,钾肥施用不应当过多,因为钾离子对钙元素和镁元素也会产生拮抗作用。钾肥施用过多,会引起植物缺钙、缺镁。此外,硝酸根离子和磷酸根也容易产生拮抗作用,因此,在施用氮肥时,应当进行磷肥的加施。
3.2容易产生生理干旱
农户在施肥过程中,肥料的浓度把控不佳,会造成不利影响,施肥浓度过度,会由于反渗透现象,造成农作物的生理干旱现象,施肥过多,会造成土壤板结或者通气性较低,导致氧气吸收不利,从而影响植物根系的吸收,导致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分降低,导致吸水量较低,提升土壤的溶液浓度,造成作为的生理性干旱现象严重。
3.3客观上增加成本,造成浪费现象
一般情况下,冬小麦每667m2产都在400-500kg之间,使用的氮肥一般都在10kg,有机肥在2500kg,这样的施用量是满足小麦正常发育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大化肥的使用量,不但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导致成本上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作物施肥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实际的需要,遵循作物的生长规律,按照天气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最终达到稳产增产的目的。施肥得当,可以有效的提升作物的产出效率,施用不当,对于农作物以及生长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科学合理高效的施肥,有助于农作物健康的成长,达到高产的效果。
作者:林伟等
第3篇:农作物施肥的技术要点探赜
肥料是农作物生长的催化剂,正所谓:“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合理的施肥有助于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可以,提高产量。平衡施肥,精准施肥,科学施肥,这样更有利于农作物的高产。因此,对农作物施肥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显得极为重要。
1不科学施肥产生的消极影响
1.1产生病虫害现象
在施肥的过程中,如果不科学的喷洒肥料或者是施农家肥,就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在施肥的时候没有正确把握肥料的多少,可能会产生相反的结果。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可以发生生理干旱,导致农作物出现反透现象。例如对白菜施肥过多或者是肥料浓度过大,就会造成白菜受到灼伤,从而出现“干瘪”现象;对小麦施肥过多可能会导致会使小麦的根部营养过大,造成植物生长过速,植株疯长而不结果实,导致小麦减产。有的时候甚至会引发病虫害,因此,在施肥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施肥的量或者施肥的浓度。
1.2产生拮抗作用
施肥过程中肥料配置比例的失调,也就是说肥料中某种营养元素使用的量达到一定的限度时就会抑其他元素的正常功效。如磷素或钾素过量,就会产生拮抗作用,因此合理的配置肥料的比例,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更有利于促进农作的生长。
1.3产生有毒气体
农作物施用过量的生物有机复合肥,比如含量较高的氯化铵或者磷酸二铵,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转化过程中会产生对农作物有毒害作用的氮气,当氮气浓度超过一定的程度时会对农作物产生很大的危害。1因此,在施肥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有机复合肥使用。
2正确的施肥技术要点分析
2.1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是最为关键,因为平衡施肥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农民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所以农民比较关心的是施肥的量多少,还没有平衡施肥的概念,平衡施肥的技术要点还不能够引起农民的关注。产生各种营养元素比例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制约施肥的效率以及作物产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平衡施肥是关键,根据农作物的土壤供肥能力和需肥规律,合理配置各种营养元素的比例,实现土壤与作物的供需平衡,发挥作物的生长潜力,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2茬口施肥
茬口施肥长期以来没有引起农民的重视,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施肥的效果,对农作物增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农户在施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茬口这个关键环节,正确的利用茬口进行施肥,可以提高施肥的效率。茬口大致可以分为硬茬、软茬、冷茬和热茬四种情况:1.软茬,种植大豆的茬口,一般情况下土壤比较湿润松软,往往遗留的氮素相对较多,因此,可以适量的增加含磷、钾的肥料的施用。2.硬茬,种植玉米和高粱的茬口,土壤会变得紧密结实,此时应该施加含有较多机质肥料。3.热茬,如小麦、马铃薯茬口,由于收获的时间早,有足够的的晒垄和荒作时间,可以施用含水较多的猪粪、牛粪等冷性肥料。4.冷茬,如白菜和油菜等茬,在对冷茬施肥时,由于收获的季节比较晚,因此应该增加施用一些热性肥料,如羊粪和马粪等肥料。茬口施肥技术很关键,因为茬口要分为好几个类型,对茬口施肥技术的分析,将有助于农民认识到茬口施肥的重要性,从而合理的利用茬口施肥。
2.3因土壤的差异施肥
根据土壤性质的不同,其保肥、供肥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在施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土壤因素的影响。比如如沙质土壤保肥能力比较弱,把握好单次施肥的量不宜过大,在施肥的时候需要从总体所需的剂量分多次施肥,从而可以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如果遇到地温偏低的土壤或者是质地黏重的土壤,那么就应该施用基肥。依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施肥,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因此,农户在施肥时,要根据当地土壤普查资料进行,合理科学的施肥,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据调查,1978~1984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增加1倍,粮食增产42%;1984~1993年,化肥施用量增加81%,同期粮食增产为14.6%,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平均单产几乎没有显著增长,但化肥施用量却增加了近40%。2因此,“一刀切”这种方法对肥料的分配是不可取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将肥料的实用实现最大化。
2.4因肥料性质施肥
关于肥料种类有很多,彼此之间的性质差异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对肥料性质的了解以及对肥料的选择势必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对此,必须遵循四个基本原则:首先,如碱性石灰、草木灰等肥料不能和铵态氮肥混用,如果混用会产生氮气而挥发,最终造成营养成分的流失;其次,像一些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肥料,比如硝铵、碳铵、硫胺等,在施加易挥发的肥料时应用土壤来覆盖,避免因挥发而造成营养流失;再如,施加尿素时应考虑到水对尿素的影响,避免尿素随水流而损失,避免在施加后立即浇水,防止在雨水来临前施加;最后,对于移动性较小的磷肥,则可以作为基肥和种肥施加到根系集中层。肥料性质的差异性和肥料种类的多样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农作物,为此,因肥料的性质施肥也是比较关键的要点。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作物施肥的技术十分的重要,在施肥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施肥要点的关键因素。对施肥的技术要点的分析,平衡施肥、茬口施肥、因土壤的差异施肥、因肥料性质施肥等等,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天气因素的影响,甚至还要认识到不同农作物的品种对同样的肥料有着不同的量的要求。因此,对施肥技术的要点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农民更好的了解在施肥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对施肥技术能够准确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实现肥料利用的最大化,从而实现农作物生长的合理化。
作者简介:常蓬勃
第4篇:浅析如何给农作物科学施肥
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施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增产措施。科学地对农作物进行施肥,不仅能调节作物的营养,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使作物高产,进而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但是,如果不科学合理的进行施肥,就很有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会对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这样既增加了种植成本,又影响了作物产量,大大地降低了经济效益。下面将简单谈谈如何对作物科学的进行施肥。
一、施肥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1.不进行科学的测土,也就不能真正按照土壤中所缺少的元素进行配方施肥。大部分农户的通常做法是相互打听,看谁家的庄稼长得好,就去问人家用了什么肥料,来年就跟着使用什么肥料。甚至还有部分农户在施肥时,总害怕用量不够,认为肥料使用得越多,对作物的生长越好。其实不然,盲目的过量对作物进行施肥,不但会造成浪费,使化肥的施用效能下降,同时也会造成环境的巨大污染,可想而知,这些错误的施肥方式,是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2.多数农户对化肥的属性缺乏了解。到市场上选择化肥时,化肥经销商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看自己的地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化肥,不管种什么品种,买回来的都是一样的肥料。在种地时本来盐碱地用硫基肥比较好,坨子地用氯基肥比较好,但是买回来的都是一样的肥料,使用的也是一样的肥料,并没有按照地力、品种不同去施加相对应的肥料,有的花了高价,土地收益却不高,得不偿失。
3.农民施肥方法不对。大部分农户施底肥时,无论什么化肥都是一下施入,不考虑种子是否需要隔离层,根据作物不同,施入的深浅不同。有的农民为图省事,不管什么作物打垄时都是一样,使一部分化肥白白流失在土壤中了,造成土壤板结,地越种越瘦。
4.追肥。追肥时大部分农民都是追尿素,也就是氮肥,很少有人会去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的需要去追施不同的化肥,如大豆应该减少磷肥,增氮、钾肥,玉米应该减氮轻钾等。可见,长期盲目的对作物进行施肥,不但使投费量增大,产量却不增加,造成严重浪费。
二、如何做到科学施肥
1.科学施肥。就是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吃饱不浪费”,遵循土壤、作物、肥料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以肥料与综合农业技术相配合为指导原则,产前确定施肥的品种、数量、比例以及相应的科学施肥技术,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土壤培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不同作物对养分所需要的数量各不相同,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如水稻、玉米等是以生产淀粉和蛋白质为主的禾谷类作物,这类作物对氮的需要量较大,磷、钾次之;马铃薯、红薯等作物为了促进地下块根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的积累合成,对磷、钾需要量较大,氮次之;大豆等豆科作物对磷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因为磷能促进根瘤的生长繁殖,提高根瘤的固氮能力;而叶菜类蔬菜作物是以生产叶子为主的,对氮的需要量比任何作物都大。另外,不同生长期的农作物在对各种营养元素的数量、浓度、比例要求也不一样。作物生长过程中,发芽期、生长期、成熟期对养分的需求都不一样。
2.根据不同土壤选择性施肥。土壤是在一定气候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活“生物体”,受形成条件、成土母质、气候、植被、耕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不同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明显差异。有研究数据表明,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70%来自于土壤,由于不同类型的土壤供肥保肥差别很大,应施肥料的品种搭配和数量要求也不同,增产效果也不同。
3.水分与施肥。水分是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之一。土壤水分状况决定着作物从土壤中吸取养分的能力,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施肥效果是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的,当土壤含水量不足时,由于水分直接抑制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因此肥料难以发挥应有的增产效果,所以在大量施用化肥的情况下,更应重视调节土壤的含水量。在干旱的年份,如果没有良好的灌溉条件,盲目大量的施用化肥,势必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多雨之年,适当地增施肥料,有利于作物生长,但同时也应防止由于土壤水分过多或施用氮肥过量造成作物贪青晚熟和减产的不良后果
4.叶面施肥的必要性。对农作物叶面施肥能迅速补充作物的养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特别是对农作物根部施肥不能达到农作物的需要时,就必须对叶面喷施补充作物营养的所需。例农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吸肥能力下降,一些营养元素就会缺乏,这时对叶面喷肥就会迅速补充养分。
农作物的叶面肥有很多品种,一是肥料为主,含有氮、磷、钾、微量元素、氨基酸、腐殖酸等很多营养元素;二是纯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是供植物叶部吸收的肥料,以叶面喷施为主,用来浸种和灌根。
5.对有机肥的合理使用。有机肥的优点是含活性物质和有机胶体。常年施用有机肥能使土壤有机质得到更新或提高,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提高耕地质量。其缺点是养分含量低,而且养分形态主要呈有机态,需要经过土壤微生物逐步分解,才能转化成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形态,因此养分供应强度低,难以满足高产作物快速生长的需要。
在有机肥施用上,要考虑到其种类多、特点不一的特性,不仅要相互间搭配,而且还要与适量化学肥料搭配。发展畜牧业所产生的有机肥,这类肥料的数量大,由于人畜粪尿类有机肥的主要特点是养分含量高于其他有机肥,因此要添加部分粉碎的农作物秸秆组成混合的有机肥再施用。这样既可实现农村环境的清洁化,又可保证经济作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施用人畜粪尿类有机肥可以替代部分化学肥料对经济作物的氮磷钾养分供给,从而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三、转变施肥的传统观念
长期以来,遗留下来的旧的施肥观念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只有长期学习和总结经验中,一点一点地转变农民的施肥观念,使农民逐渐掌握科学施肥配肥技术,改变农民的“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传统施肥观念,灌输“缺什么补什么”“按需施肥”的科学施肥观念,使农民群众摒弃传统施肥方法。
农业技术条件与施肥效果关系密切,如轮作制度、耕作方法、灌溉排水技术等都对肥效有直接影响。对农作物施肥我们不仅要全面考虑作物种类、作物营养特性、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养分要求、当地土壤气候条件、肥料本身性质,还要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因为农业技术象轮作制度、耕作方法、灌溉排水技术等都直接影响肥效,先进的农业技术能使肥效充分发挥,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
总之,对农作物施肥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不是施肥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到科学施肥,尽量使肥料养分损失最少,充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用最少的肥料,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好的质量。
作者:田威
第5篇:刍议农作物叶面施肥的作用及技术
1.叶面肥的种类
1.1营养型叶面肥
营养型叶面肥的主要功能是为农作物提供各种需要的营养元素,调节农作物的营养状况,适合在农作物的生长后期使用,主要含有的养分有:磷、氮、钾以及微量元素。
1.2调节型叶面肥
调控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是调节型叶面肥的主要功能。适合使用于植物生长的前期和中期。主要含有生长素、激素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
1.3生物型叶面肥
促进农作物的代谢,防止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刺激农作物的生长是生物型叶面肥的主要功能。主要含有代谢物(比如:核苷酸、核酸、氨基酸等物质)和微生物体。
2.农作物叶面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意义
2.1能够及时有效地改善农作物的缺素症
叶面施肥在土壤施肥效果不好、土壤养分有效性低的状况下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或者矫正农作物的缺素症,是高效、便捷预防和治疗农作物缺素症的方法,所以得到了很广阔的运用。比如:在冬小麦返青的时候,缺少氮素营养的一种表现就是:植株细长,分蘖少,叶子颜色发黄,这个时候如果喷施氮肥在叶子上,小麦的叶片就可以快速的吸收氮养分,缺氮的症状就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比土壤追施氮肥的肥效好,肥料的利用率更高;在石灰性质的土壤上,很多的植物都会出现缺铁的症状,土壤施肥没有叶面喷施硫酸锰钾效果好。
2.2在农作物关键生长期补充其对养分的需求
在农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间以及营养临界期间实行叶面施肥,可以迅速满足农作物对养分的需要,促进各种生理过程,有效地增加效能和光合作用强度,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输,使农作物结实率以及坐果率有所提高,改善品质,效果明显,增加产量。根据生产的实践,通过叶面施肥在中、下等肥力的土壤上,能够使大田作物平均增加百分之五到十的产量,果树增加百分之五到十五的产量,蔬菜增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产量。
2.3增强农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喷施抗旱型叶面肥是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最经济实用,并且操作简单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发生干旱的时候,给农作物喷施叶面肥,可以使植物的根系活力提高,促进根系长深、长密、长长,增加跟冠比,增强吸收土壤的养分和水分,使作物的抗旱能力提高。与此同时,通过抗旱型叶面肥的喷施,还可以使体内的脯氨酸含量增加,让细胞液浓度和细胞原生质粘度提高,调节叶片气孔的开张度,蒸腾作用减少,使植物体内水分的代谢保持平衡,使作物抵御干旱的能力提高。
2.4增加禾谷类农作物籽粒的蛋白质含量
当禾谷作物(如小麦)在生长后期的时候,氮素供应的增多可以使籽粒中的含氮量提高,从而使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多,但是如果通过土壤施肥可能会使植株造成贪青晚熟或者是植株生长得太茂盛而导致互相倒伏或遮荫,如果叶面喷施氮(比如尿素),氮被叶面吸收后可以直接输送到正在发育的籽粒中,是籽粒中的含氮量和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增多。
2.5提高果实中的含钙量
在植物的体内钙是很难移动的元素,所以,想要使果实里的钙含量增加就必须要对处在生长中的果实表面实行反复的直接喷施钙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某些病害,比如苹果苦痘病的发生。
3.叶面施肥的技术要点
3.1把握作物最佳喷施期
不同农作物的最好的喷肥时期不同。从季节看来看叶面追肥主要是在春初到秋末;从作物的生长阶段来看主要是营养生长旺盛的阶段到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的阶段。如果喷的太早苗小、叶面积小浪费多吸收少效果不如人意,喷得太晚的话叶片老化褪黄吸收肥料的功能补膏有一些作物喷晚了还会导致贪青晚熟使商品的价值降低产量受到影响。依据多年来的经验以子粒为采收对象的作物比如: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等以开始花期到灌浆期间最适合。以茎叶为对象采收的譬如:大蒜、芹菜应该在上市以前25~30d最适合白菜就应该在开盘期间。以膨大期间喷肥效果最好的作物有:瓜、荚、球、果等。
3.2确定合适用量和浓度
不同种类的作物其叶面喷肥的浓度以及数量也不一样。当浓度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养分进入叶片的数量以及速度都会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多而增多,但是高浓度容易发生肥害,特别是微量元素的肥料,作物营养从缺失到过剩之间的临界范围不是很广,所以更加应该严格的控制,含有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也应该严格按照浓度的规定实行喷施,来防止不当的调控导致的危害。根据生产实验对比子粒类型的作物喷液肥的浓度是百分之一到二,茎叶类喷液肥的浓度是百分之零点五到百分之一,大概喷施两到三次。就以尿素为例子,在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上适合的浓度是百分之一点五到百分之二,在西瓜、茄子、马铃薯上是百分之零点五到零点八,番茄、葱、温室黄瓜上的浓度为百分之零点二到零点三之间,苹果、梨、葡萄、茶上的浓度是百分之零点五,甘蓝、白菜、黄瓜、萝卜上浓度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点五之间。
3.3选择好喷施的天气与时间
叶面追肥的好和坏与喷肥的时间、天气(温度、风速)有一定的关联。依据作物叶片的生理习惯喷肥的时间应该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上午或者下午四时后避免中午的高温强光照射一次避免液肥蒸发得太快影响吸收肥料的效果,在喷肥两个小时以内遇到下雨的话还应该进行补喷。
3.4要求正确的叶面喷肥方法
喷施要仔细、周到、均匀,雾滴细小,喷施均匀是叶面施肥的要求,特别要仔细喷洒叶子的背面以及生长茂盛的上部叶片,原因是新叶子比老叶子叶片的背面比正面吸收养分的速度快、能力强。尤其是对于梨、柿子、桃、苹果等果树来说,叶片角质层正面的厚度是背面的三到四倍,所以更加应该注意喷洒叶片的背面,以利于吸收。所以,在进行叶面的施肥的时候,叶子的正反两面都要尽可能的做到周到细致的喷洒。
3.5最佳混喷
在明白农药和肥料性质的前提下,各种叶面肥之间混合喷施或者肥料和农药混喷可以起到意喷多效的作用。
3.6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
叶面追肥应该依据作物的需要确定肥料的类型进行对症下肥产生快速的效果。在基肥不够的条件下能够选择以氮磷肥为主的叶面肥,选择以微量元素为主的叶面肥当基肥施用足够的时候,还能够依据作物的不同需求选择含有生长调节物质的叶面肥。
4.农作物应用叶面施肥技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作物在幼苗期、高温强光、花期的时候不易施用叶面肥。
(2)要选择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叶面施肥。
(3)叶面施肥不能在下雨天或者下雨以前、干旱天气进行,喷洒三个小时内遇到下雨还要进行补喷,适当把补喷的浓度降低。
(4)叶片的正反两面应该同时进行叶面施肥。
作者:王钏
第6篇:关于农作物施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施肥是一项重要民增产措施,科学施肥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还能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但是目前,农业生产上施肥的种类、用料比例和施肥方法还很不合理,有的片面追求产量,却忽视产品质量效益和环境效益,大多数农民不注重养地,根本不使用农家肥,只是单纯施用化学肥料,而且存在过量施肥和不正确施肥的问题,以致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此我们要对施肥进一步提高认识,通过科学施肥手段,控制好施肥时期和氦、磷、钾施用量,合理搭配、科学施肥,就会十分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目前农作物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
1.1农民忽视有机肥源的利用。有机肥是消纳农业废弃物的有效手段,也是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秸秆资源丰富,如进行秸秆还田,可充分利用发酵或肥料。可培肥土壤,使土壤肥力衰退减慢。
1.2化肥用量偏大。在有机肥利用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化肥用量不断增加。大豆田以前施肥l50kg/hm2。增加到施肥250kg/hm2。至300kg/hm2,认为化肥施得越多越好.结果地里施肥不少,收成却不见好,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农业经济效益、产品竞争能力和农民经济收入,而且对土壤造成污染,使土壤板结,土壤毛细血管网破坏,存水量差,雨水大时,形成浆状保不住水,大量的水均流失,干旱时土壤坚硬板结,形成大块的土壤硬块,土壤形成大小不同的硬土块,盖籽困难,在中耕培土时也较困难,大块的土块压苗,通透性差,易形成生理干皂。
1.3施氮、磷肥忽视对中微量元素的利用。离子间有相互拮抗作用,过多使用某种元素会妨碍作物对其它营养的吸收。如氮肥施入过多会抑制作物对钾、硼、镁等元素吸收,钾肥过多,妨碍钙、镁和硼的吸收,磷多抵制作物对铜、钾、铁的吸收,从而引起缺素症。
2.解决农作物施肥问题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2.1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工具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养地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展开有机肥的综合利用。国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调动农民耕地养地积极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2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并补充辛激量元素。有机肥养分全面可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结构,变废为宝,净化环境。而化肥养分充分,分解迅速,易使土壤溶液浓度突然升高而烧伤作物根系,而且长期施用会造成土壤板结,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取长补短。另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还能提高肥效,如过磷酸钙在土壤中容易被土壤固定而失效,而施入有机肥就可以减少过磷酸钙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养分固定,而且有机肥在分解过程还可以产生有机酸,能把土壤中各种不易分解养分溶解,从而被作物吸收利用。
2.3根据作物需肥规律施肥。大豆从开花到结荚期吸收养分最多,所以我们一般在大互封垄前进行一次追肥。对土壤瘠薄、互苗长势瘦弱的,追肥可起到增花保荚的作用:对基肥充足、豆苗长势正常的不必追施氮肥,以防徒长。玉米吸肥高峰期是在小喇叭口和大喇叭口期,因为在小喇叭口和大喇叭口期各追一次肥。对一般田块应前轻后重为好,而对土壤肥沃、产量高的地块,为防止前期徒长,采用前轻后重为好。水稻有两个吸肥高峰,分别在分孽期、孕穗期。一般重施分孽期,先用施肥量的80%全田撒施,再用余下的20%对长势差的地块多施,长势好的地块不施,这样全田才能均衡一致。孕穗期对长势好的地块或有稻瘟病的地块不施肥,对长势差的地块施肥或者喷施一些叶面肥,孕穗期可施用钾肥,增加抗病性。
2.4要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及肥料的化学性质施肥。施肥要施到作物根际,化肥深施不但可以提高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损失和浪费,促进作物吸收和延长肥效,促使根系发育,而且增强作物吸收养分、水分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氮肥深施作底肥、种肥和追肥,减少了磷素被土壤固定而使作物根系接触不到磷,而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钾肥深施作底肥和追肥,有利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2.5叶面施肥。叶面施肥能及时补充根部对养分吸收的不足,吸收快、肥效好,可避免土壤对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提高养分利用率,施肥量少花钱多办事,适合于微肥的施用,但它不能代替土壤施肥。根据叶面肥作用和功能可把叶面肥分为四大类:营养型叶面肥、调节型叶面肥、生物型叶面肥、复合型叶面肥。喷施叶面肥时要掌握好浓度,过低效果不好,过高会造面负面影响,特别是激素类,更要掌握好喷施浓度。
2.6测土配方施肥。现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不同作物和不同地块进行测土施肥,按照土壤供肥能力,目标产量所需氮磷、钾总量及中微量元素来进行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不能一笔带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2.6.1政府投入是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前提。它涉及行政、农技、企业、流通等多个领域,只有政府投入、正确引导,政策鼓励,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得以实施。配方的产生,需要土壤测试、肥效校正等大量的数据分析,需要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只有政府买单。配方肥的推广和应用,依靠技术部门的推广和行政部门的号召,力度显然不够,依靠市场运作推广配方肥更是困难。国家应在设立良种补贴、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同时,增设配方肥补贴政策,为配方肥推广提供政策呆障。
2.6.2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持续发展。测土配方工作是一项长远而宏大的系统工程。土壤肥力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及时准确地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建立和完善土壤丰缺指标,制定动态施肥体系,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国家级农户施肥观测点和县乡级农户施肥观测点,在建立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和完善耕地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更新地力资源信息,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长期化、社会化。
2.6.3引进和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施肥涉及土壤、作物、肥料特性、农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随着技术进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综合大量作物生理学、生态学、农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环境信息与作物生长信息量化,优化技术措施,提高肥料养分的有效利用。在建立省、市、县各级信息平台的前提下,各乡镇建立1~2个电子触摸屏,让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查询配方,选购配方肥。
2.6.4改进施肥技术,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水平。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生产具有缓控功能的新一代肥料,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包衣壳具有抗旱节水的功能,增强土壤的缓冲性和作物的抗逆性。以高投入高产出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农田土壤物质交换频繁,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程度逐步下降,甚至减产。因此,在测土配方施肥中,应加强研究不同生产条件下土壤养分状况,建立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区域性土壤养分指标体系,分区分类指导当地的养分管理和合理使用肥料,逐步建立适合小规模分散经营体制下农田养分管理模式,做到各元素同步平衡施肥,提高施肥养分的回报率。
作者:南星浩
第7篇:农作物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当前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化肥作为提高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农业总产的贡献率,已被广大农民所认识,但是近几年随着化肥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化肥的增产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人们发现化肥不那么“灵”了。究竟是什么原因降低了化肥的增产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1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目前,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施肥,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如水稻、玉米重施氮肥、轻钾肥,应该减氮增钾。大豆重施磷肥、轻氮、钾肥,应该减磷增氮钾肥。符合我县的氮、磷、钾投入比例应为l:0.5:0.8。可见长期的盲目施肥,致使投肥量虽加大,产量却不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1.2施肥方法不科学。农民们往往注重大豆、小麦底肥的施入,很少进行追肥,致使作物生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影响作物的产量。水稻、玉米轻施底肥,重追肥,并且追肥量大而且集中,这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肥料利用率低。造成生长后期贪青、晚熟、倒伏。种肥不分、施肥深度过浅也是化肥利用率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农民在给作物追肥时仍采用人工撒施再起垅掩埋的办法。这种施肥方法虽然省工省力,但仍易造成化肥的挥发和淋失。另外,小麦春播时,土壤只化冻3-5厘米,化肥根本无法深施,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化肥利用率。
1.3微量元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长期得不到补充,其含量已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根据“最小养分律学说”,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比如:大豆缺硼、缺钼降低大豆根瘤因氨能力。玉米、水稻缺锌,形成白化苗。水稻缺硅降低抗病能力。
2、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化肥的投入量和利用率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5%,而黑龙江省仅为30%,与我县低于30%,与发达国家相比低一倍。目前我省施肥水平为500万标吨,如果化肥利用率提高10%,就等于节省化肥50万标吨,相当于一个中型化肥厂的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下面提出几点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式和方法:
2.1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以及肥料的利用率,调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2.2全面改进施肥方法。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在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合理地分期施肥,以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养分供应,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另外,要大力提倡秋施肥和侧深施肥,小麦通过秋施肥达到深施,水稻通过秋翻,秋施肥达到深施。玉米和马铃薯通过刨埯和追肥器达到深施,大豆利用精量点播机达到深施。通过秋施肥和深施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肥料的损失,从而提高了化肥利用率。
2.3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中除含有氮、磷、钾和各种中微量元素以外,还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胶体,具有改土培肥等重要作用,可弥补单施化肥所造成的养分单一、易被土壤固定和淋失等缺点,化肥损失少,有利提高化肥利用率。
2.4提倡秸杆还田、培肥地力,减少化肥使用量,有利于提高化肥利用率。
2.5大力提倡使用针对各种作物嗜好和土壤而配制的专用肥,专用肥含有作物所需的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它使化肥的施用更科学、更合理,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品质,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实现了更高的投入产出比。
2.6其它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方法。
看土施肥。如:砂性土壤,漏水漏肥严重,应采用“少吃多餐”的施肥方法。
铵态氮化肥切勿与碱性肥料混施。如:草木灰与硫酸铵混合施用,引起氮的挥发损失,降低肥效。
尿素施用后不宜立即浇水,也不易在大雨前施用,否则,尿素很容易随水流失。
避免用尿素、氯化铵等对种子有毒害和腐蚀作用的化肥做种肥,应该种肥分开使用,以免影响种子发芽,造成缺苗。
总之,化肥是作物的粮食、营养品、丰产的保证;并非绿色食品的天敌,可适量合理使用,以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粮食供应。关键是如何合理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使用量。大力提倡有机、无机合理搭配、测土配方施肥的方针、策略。
作者:刘灵灵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