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会艺术

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研究(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之间发展策略的关系)

2023-01-10  本文已影响 645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当代高等美术教育的中心任务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美术知识和专业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美术教育的最高机构,怎样使学生能动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如何提高学生美的感知力、表现力、创造力、鉴赏力,以及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拓展扩散性思维,是美术学科教学的关键之所在,也是美术学科教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①学生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也是检验高等美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合理性的重要考量。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从发起、发展,到当代的逐步完善,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与合理的课程结构,为培养美术人才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也是其他任何美术教育机构无法代替的。
  一、国家艺术教育政策对美术创作的促进
  20世纪初,蔡元培便提出并制定了一系列美育方面的文化政策。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和文件,特别是1993年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进入21世纪,《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等重要文件先后颁布;2002年国家教育部针对艺术教育又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高等美术院校改革的步伐,2010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修订2010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分别对课程纲要、课程设置以及学时学分做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这一系列文件与法规的颁布,表明国家对美术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社会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也为艺术的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国家不断地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步伐,不断地完善相关的文化政策,以制度化来保障高等美术院校改革的有序进展;在资金上加大对高等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高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了制度、资金的保障,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学体系才会有新发展,进而保证了美术学生的培养质量,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这在全国美展等全国性的大展中也得到了印证,近几届全国美展中,学生作品的入展率逐渐增高,说明通晓一定的学理和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可以较快地产生效果,艺术可教可学、有规律可循,在高等美术教育的业绩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同时在教学相长中,促进了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提高了教师的创作能力,这在全国性的展览、研讨活动中已充分体现。
  二、高校美术创作群体的话语权
  高校美术教育对于美术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学生踏入大学校门起,从基础文化知识学习开始,到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到社会实践,再到艺术创作,其作品的产出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链条,通过大学四年系统的学习,合理的学习模式,知识的整合转化,对思维活跃的美术学生来说,奠定了作品产出的基本条件。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富于创新的思维,对于艺术的不断创作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和启发高等美术院校学生进行专业创作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正像拿来主义,借鉴西方较早的教学理念。阿恩海姆在《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中提出了关于视觉思维能力的深奥看法,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艺术的观察和创作是促进智力发展的基本要素。②西方高等美术教育同样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问题。20世纪的西方美术教育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两种教育观念的矛盾,即是强调自我表现,还是注重美术教育内容。在主张自我表现一方,也许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独特个性,但可能会失去学习能够启发他们艺术探求的知识、技巧的机会。与之相反,如果一味地强调教授专业要素及其原理,教授美术史和美术技能技巧,会使学生失去美术教育提高自己想象力的机会。这与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研究中美美术教育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发展到今天的高等美术教育,需要我们去分析思考,在启发自我创造力和教授具体技巧、理论之间,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区域,让两者能够相互兼顾。
  经过完整学院教育的美术专业学生不断成长,与高校美术教师一起成为我国美术创作的主力军。就全国美展来说,全国美展是我国美术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国家级大型综合展,笔者在对历届全国美展参展者身份的统计分析中,发现高校美术创作所占比例最大,而且获奖人数最多。第八届全国美展,西安美术学院入选72件作品;③第九届全国美展,广州美术学院有68件作品入选,25件作品获奖,3件作品金奖。④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共获得2项银奖、8项铜奖、5项优秀奖和入选作品56件的佳绩。艺术设计入选作品占全国艺术设计作品展览入选作品的10.27%,获奖率占艺术设计作品展获奖总数的12%,各画种入选作品占山东省总画种入选作品的31.62%,占全省获奖总数的35.56%。本届全国美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共有10件学生作品入选,获得5项铜奖。学生作品入选比例和获奖情况在国内名列前茅。⑤在2009年十一届全国美展18个金奖中,各大艺术院校的师生获得14项,占到78%的比重,在主流的国家展览中,高校的创作队伍起到了引领作用,是时代主流艺术的风向标,这与高等美术院校在教育和文化领域所处的前沿位置是分不开的。
  高校美术创作群体不仅在获奖数量上比重大,而且在创作内容上也最为丰富。例如,十一届美展获奖作品当中,不仅在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同时也呈现了艺术家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这种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正是我们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主要目标的一部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认为,作为国家级展览作品要求符合主旋律,参展艺术家如何平衡主旋律和个人风格之间的关系,是很多艺术界人士非常敏感和关注的问题。刘大伟表示:全国美展是国家级展览,代表了国家文化艺术的一个国家语言,我们在创作上总体要求突出主旋律,但同时还提倡多种风格的艺术追求。十一届参展作品跟前几届有很大不同,主要是题材更加丰富多彩,运用多种新型材料,画面非常有可视性。
 大概90%以上美术方面艺术家都是出自高校,因此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学术思想的确立、磨合、延展和辐射,决定着中国美术的形态和格局。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长江对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点评认为,此届增加扩大了设计这一块,从一个层面显现了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就是设计越来越融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三家共同主办本届全国美展,是前十届所没有的,可见国家对美展的重视。此外,全国美展为全国美术家提供了展示的重要平台,得到了全国美术家和全国人民的认可。⑦无论是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化,还是各种新材料的广泛运用,以及设计比重的增加、设计在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既是十一届全国美展的主要特点,也是作为向社会输出高端艺术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的办学目标重点和教学特色,可以说,全国美展从一个侧面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年来高等美术教育的成果。作为五年一次的全国性美展,既是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成果的检阅,也是对不同阶段中国美术史的总结。通过展览、学术研讨,一大批美术家脱颖而出,推动了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艺术家的作品对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学习范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下一代或几代人的创作取向。比如200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杨之光从艺六十周年作品展》期间,艺术家何家英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点提出杨之光的展览。杨之光从艺六十载正好与新中国同步,特别是对中国画人物上的创新,中西结合创作出从艺术到人格,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对他年少时学画影响非常大,我们从他身上能体会出一个艺术家对待生活、对待艺术的一种真挚的态度。创作之外,杨之光对美术教育非常投入,80多岁还在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对新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一批优秀的高校美术教师,他们的创作风格、个人品格影响着更多的后继美术创作者,共同推动着中国美术不断地向前发展。综上所述,高校的师生们组成的美术创作群体,不仅是推动我国美术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掌握时代话语权的主流美术群体。
  三、美术创作学术水平的提升
  美术创作水准的高度不仅与创作者的美术技巧掌握娴熟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作品表面之下的艺术创新及作品内涵,其所包括的思想理念、文化内涵、艺术格调与哲学意义等,是创作者长期积累的文化素养的体现,也是作品学术水平的衡量尺度。美术学科虽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反而会扼杀这种能力。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就存在这一弊病,教学中注重程式与经验,重技巧与技法训练,学生学习美术时被套上了许多规矩,创造力受到了抑制。加德纳通过对中美艺术教育的对比考察后认为,“美国艺术教育的长处是给儿童足够的时间来探索,让他们发展创造能力,风险是也许以后对基本技能的发展有影响;中国教育的长处是在保证孩子都能达到一种基本技能,这也有一种危险,达到一定水平以后,他们就没有能力和愿望来做创新的事情了。”⑧在比较了中美美术教育之偏差之后,如何去融合两者的优点,在平衡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使美术教育能发挥其更大的潜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在教育过程中革新教育手段和模式,以及学生因受教育形式的改变,作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质量都会得到提升。因此,也为创造出的精神产品增加了附加值。
  正如上面加德纳研究中认识到的问题一样,在我国各种美展中同样会反映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高等美术教育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在第八届全国美展评委访谈中,针对本次美展未评出金奖,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会长姜维朴认为,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力作很缺乏,特别是反映主旋律、反映生活、贴近生活的作品不多,有些作品在艺术的形式、技巧上下功夫比较多,但思想和内涵不足。⑨高等美术院校课程改革,随着时代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基础文化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训练——考察实践——专业艺术创作这一完整的教学体系,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并举的培养方针是高等美术院校课程改革的成果。但经过十多年的美术高校扩招,生源素质下降,学生数量膨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导致了输出的美术人才总体水平滑坡。美展中缺少精品力作,作品空洞、流于表面、思想内涵不足,正是这些年高等美术院校大量扩招的负面影响,问题的出现应引起所有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者、创作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深思。美术评论家王春立认为,中国当代美术缺少精品力作与时下艺术家讲求个性而忽视社会责任的担当有关,他说:“艺术风格只有建立在端正高洁的个人修养之上,才能有表现时代气势与创作力的不朽作品。”在当今经济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加强自身的修养,贴近现实生活,挖掘作品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是所有从事艺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肩负时代使命的高等学府,对受教育者的教育重任也正在于此。教书不仅仅是停留在传授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育人,“境由心生”“画如其人”都是艺术创作与个人素质修养紧密相连的写照。
  在中国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美术教育的“西化”使中国画家们的写实造型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但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涵养上却有所缺失。中国艺术创作中的“中国味”不够浓,过分强调素描造型而忽视传统创作方法的训练是主要原因所在。这验证了美术教育对艺术创作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在艺术学院中学国画的学生比例骤降,国画系成为“冷门”,部分艺术学院甚至取消了国画系。另一方面,传统国画在大展中争夺眼球的竞争力相对弱于油画、雕塑、装置艺术等。纵然入选参展了,也难成为视觉中心。表面上是传统中国画技艺的退化,实际上是传统艺术文化内涵的缺失。例如,现早已位居西方艺术之林的赵无极、朱德群等中国艺术家,他们何以在西方艺术国度里站得住脚,并不是他们的表现技巧有多高超,而是用西方艺术材料表现中国的艺术精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们找到了中西结合的切合点。欣赏他们的油画风景,透过斑斓的色彩,体悟到的却是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浓浓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境。虽然人跨出国门很多年,作品还是走不出溶入血脉的中国文化根基,这是因为他们自幼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民族艺术文化的烙印无法割舍。也正是中国深邃文化内涵的独树一帜,他们的艺术创作得到了西方艺术界的认可。
  结语
  无论是固守现实主义主流,还是担当新潮美术的弄潮儿,高等美术院校都有其丰厚的土壤和发展空间。在中国美术现实主义主流的发展历程中,从官方主流展览——全国美展、美术研讨会等大型活动来看,高等美术院校的艺术家们一直担当主角,不仅是创作作品的参展,更重要的学术前沿研讨和美术理论研究的重任几乎都落在了高校艺术家的肩上。高等美术院校站在中国时代艺术创作前沿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注:本文为江苏省2011年博士后资助项目《江苏高等美术教师教育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01104C)
  注释:
  ①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②鲁道夫·阿恩海.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郭小平、翟灿、熊蕾,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390.
  ③第八届全国美展西安美术学院入选作品[J].西北美术,1994(Z1).
  ④第九届全国美展广州美术学院入选作品总目录[J].美术学报,2000(1).
  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作者颁奖典礼隆重举行[J].设计艺术,2004(4).
  ⑥罗世平.今日中国美术(第一辑)[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63.
  ⑦赵晓林.十一届全国美展:彰显时代精神[N].济南日报,2010—1—12.
  ⑧蒋良.美术的教学选择[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35.
  ⑨陈虔.第八届全国美展评委访谈[J].美术,1995(2).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
设计色彩主观性平面归纳(风格美学与色彩美学)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