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初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仪式上,阅兵队伍昂首阔步、排列整齐,军人雄性荷尔蒙气息勃发,整个画面整蚀严密、大气磅礴。这种“团体操”式的集体主义运动透露出的威武雄浑、撼人心魄的美感不仅让广大国民一饱眼福,为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也重新引起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集体主义美学的关注与思考。
对于集体主义美学,其实亦早有学者站在体育学视角下为其著书立作,如赵海波的《本体论视域下对我国团体操的再认识一基于团体操当代境遇的思考》、王颖的《从广场舞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文化冲突》等等,但基本上都只将研究停留在了校园团体操、大众广场舞等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体育形态,而对竞技体育这一重要体育形态中的集体主义美学关注甚少,加之作为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审美载体的集体项目,在我国现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个人主义大有赶超、取代集体主义之势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其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在各级别运动会中的数量与所占比例都呈逐届递减的态势。时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个体笔者一则为补前人研究之缺憾,二则为力促学校、群众和竞技体育这三大体育形态协同发展,对竞技体育中的集体主义美学进行浅析。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依据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和任务,主要查阅了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的相关书籍,重点参阅了胡小明的《体育美学》、雷国樑的《体育审美方略》和吴志强的《体育活动过程的审美阐释》这三本书;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将时间跨度定为2000-2014年,以“体育美学”、“竞技体育”+“集体项目”、“集体主义美学”、“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期刊文献共2351篇,以“被引”和“下载”进行排序,遴选出100余篇文献进行了认真详细的整理、分析、研究和运用。
1.2逻辑分析法:立足当下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疲软颓滞的生存现状,结合其历史发展态势,深刻剖析其背后成因。从美学角度揭示其独特的审美体验与现实价值,为其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号召与支持。
1.3数据统计法:査阅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梳理统计文章相关资料与数据。
2.有关集体主义美学的概述
2.1集体主义美学的定义与历史由来
集体主义美学一词,最早其实是文艺界创造出来的,是指当视觉文化充斥现实社会时,基于对反应大型战争暴力、集会场面的影视评论。发源阶段,其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因为它来源于特殊时代下具有特殊身份的德国女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所拍摄的两部纪录片《奥林匹亚》(TriumphdesWillens,1935)和《意志的胜利》(Olympia,1936)(前者记录了柏林奥运会,后者记录了纳粹帝国代表大会),所以集体主义美学长久发展以来,也被称为“法西斯主义美学”、“强意志美学”、“集权主义美学”等。
2.2集体主义美学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除了本文要论述的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集体主义美学还有其他三种审美载体:现代阅兵式、大型活动开闭幕式文艺表演以及大众广场舞。滥觞于特殊时代,却并未随特殊时代的灭亡而一起消逝,其“千人动作整齐划一”的独特审美体验仍广受追捧,同时,其“体现集体抹杀个体”的特点也颇受垢病。高度肯定了集体情感的现代阅兵式往往以一种仪式化的、摄人心魄的方式,去震撼群众的庸常状态,然而我国美学评论家朱大可先生却批判道:“阅兵是古典战争时代的创意,它是强大的武器系统和强大的士兵集团的双重表演,表达着征服、规训和服从的语义。此外,通过整齐划一的步伐和节奏,模仿高度机器化的运作,还能制造一种集体主义的美学魅力一大型团体操的效应也是如此”;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人击缶而歌、千人共舞太极等文艺表演的整齐划一和浩大声势令人印象深刻,画家陈丹青却也鞭挞道:“里芬斯塔尔并未因第三帝国的失败而完全消失,她的游魂,至今仍然有效”;广场舞以其激昂的旋律、简单整齐的动作风靡全国上下各个广场,抛开噪音污染不说,其存在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角度看,着实应大力倡导,而作家葛红兵先生却著文称,广场舞可以说是一种法西斯式的艺术,因为它泯灭人的个性,让人在集体的整齐划一中将自我消灭。
2.3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
至于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是不带任何意识形态色彩的、仅是对竞技体育集体项目的一种审美活动。所谓集体项目,是相对于个人项目和双人项目而言的,是指三人或者三人以上作为一个竞争主体参与比赛的项目,如篮球、足球、4人赛艇、8人赛艇等。不同于个人项目和双人项目对“单个”运动员个人运动状态、竞技能力的凸显,集体项目则是对“集体”、“群体”运动员们整体水平的展示,前者给人的审美体验往往是个人主义或者英雄主义般的独自耀眼、出类拔萃,而后者呈现的则是整蚀严密、大气磅礴。
3.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的迷思
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的发展轨迹基本上沿循了其载体——竞技体育集体项目的发展轨迹,以现代夏季奥运匹克运动会集体项目设置的发展变化趋势为例进行分析(表1,从1935年集体主义美学诞生时算起)。1935年,集体主义美学诞生,之后五十余载,奥运会集体项目虽有波动,但总体发展平稳;1980年奥运会之后,集体项目数量虽稳步增多,但相较个人与双人项目数量的激增,其增加量可谓少之又少,所占比例也呈现逐届递减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迷思,一个是全球经济髙速发展、社会走向现代化、走向个体的觉醒、走向公民社会的过程中,它不断受到个人主义的文化冲击,最总要的原因在于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存在本身给人带来的已经受到警惕和防备的一个审美误区一个体束缚于集体范式之下的人的异化。
3.1人的异化:个体束缚于集体范式之下
多数人都会被竞技体育集体项目传达出来的排列整齐、大气磅礴;默契配合、行云流水;高度肯定集体等特点所震撼,但这些从人本主义和本体论等角度上来看,恰恰是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的一个审美误区,也是其广遭质疑的主要原因。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在其著作《逃避自由》和《幻想链条的彼岸》中发现了这么一种现象:人为了遁藏生之恐惧,会躲人集体(或以偶像为其象征),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安全感,把一切包括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寄托给集体来逃避责任,狂热地陷人集体和集体之象征的偶像崇拜中,完全丧失人之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德国著名哲学家本雅明也曾说过,“人的自我异化达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致人们把自我否定作为第一流的审美享受去体验”。类似言论可能过于危言耸听,但却并非空穴来风,竞技体育集体项目虽不像大型团体操和群众广场舞等过分要求“千人动作整齐划一”,但其仍能体现“集体抹杀个体”的特点,集体项目运动员个人独特性和创造性等被集体性所取代,个体的自由创造和热情奔放被牢牢束缚于集体范式之下,稍许的独特与出格便被指责为“破坏集体”。
3.2个人主义文化冲突下集体主义美学发展前景堪忧
这里要先引人一个个人主义指数的概念,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中的第三个维度被称为: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versusCol-lectivism),该维度是表明某一社会总体是较关注个人的利益还是较关注集体的利益。霍夫斯泰德用个人主义指数(IndividualismIndex)来衡量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倾向,这一指数越大,说明该社会的个人主义倾向越明显;反过来,这一指数越小,则说明该社会的集体主义倾向越明显。大部分西方国家都有着很髙的个人主义倾向(表2),而西方国家又都在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中占有相当优势与话语权,这就直接导致了个人主义文化不断冲突下集体主义文化尴尬的生存现状、奥运会集体项目占比愈加下降的总体态势、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日渐堪忧的发展前景。
4.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的审美体验与现实价值
审美体验,是指个体面临具体审美对象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人格和心灵的感性直觉方式。不止于传统意义上“大型团体操”式的千人动作整齐划一、这种较为单一的审美体验,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给人带来的是更多重的审美体验,至于其现实价值则是多重审美体验带来的精神超越和生命感悟在实际中产生的功效。即运动中的身体美与大众对身体意识的觉醒与关注、充满力与技巧的运动美与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要求、团结协作等体育精神美与集体主义的重构与诉求。其中,身体美与运动美这两种审美体验不仅仅存在于集体项目,任何竞技体育运动中都够获取,但相较于个人和双人项目,集体项目比赛空间大、参与人数多、整体画面感强等特点能将这两种美感更加放大、使体验愈加深刻。
4.1身体美与身体意识的觉醒
身体美是指人体经过体育运动塑造后所的美,它表现为运动实践过程的积极成果。这种审美体验主要来源于速度力量型集体项目,如田径接力、游泳接力以及多人划艇等体育项目,具体又可以划分为体型美、筋骨强壮美和肌肉力量美,在三种主要审美体验中是外观角度的,最直接、最表层的一种。速度力量型的集体项目,因为它“向人类体能极限不断发起挑战与冲击”的崇高的、壮烈的特点,给人来带的是对于体育运动最原始的感知与体会。由于项目特点,此类运动员在长期系统训练下,有氧练习与抗阻练习并重,因此大多身材倾长、健美壮硕,此谓体型美。筋骨强壮美与肌肉力量美的审美体验,来自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骨骼与肌肉系统最大程度协同调动身体,征服和改造人自身机体时,观赏角度下伴随着情感体验的一种运动快感。比如我国游泳新秀宁泽涛,除了运动成绩优秀常为人称赞外,火遍微博网络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其作为专业运动员外表俊朗、肌肉线条良好、身材完美。
人的身体意识缺失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过度的压力与各种刺激以及缺乏体力活动而导致的诸如“器官功能紊乱或心智衰弱类”等疾病所引起的问题日益增多,严重地影响到当今人们的生存状态,极具有伪装欺骗性错乱的身体意识也导致了众多社会与个体的缺憾。身体美的最大实际价值在于它唤起了人们对自身身体意识的觉醒,“身体美学”理论创始人美国哲学家、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认为,如果能更好地掌控身体的感觉能力,我们便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也可以更好地认知自我;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感受他人的痛苦,进而有效地援助他们;我们可以更好地感知和掌控情绪,以充分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可以在人际关系中,更好地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做到互相尊重和融洽相处。要协调控制情感行为,首先要求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为此,我们需要着重培养自己的身体意识,使其更为敏锐和更有悟性,因为情感和行为是借由身体来表达的,有时这种表达只是浮现在面部和眼中的浅浅笑意而已,抑或是见到爱人时情感澎湃的内心。
4.2运动美与提高运动能力的要求
运动美是指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一种动态性操作过程的美,在主体目的和尺度设定的对象中,在实现征服对象乃至超越对象过程中所呈现的美的形态。这种审美体验则来源于技巧型集体项目,如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等体育项目,与身体美相同,运动美也可划分为具体的几种,如柔韧美、灵敏美以及协调美。所谓柔韧美,是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身体关节、肌腱、肌肉及皮肤等伸展时引起的身体曲线变化,多产生于以女性运动员为主的表现难美性项目,如艺术体操中常见的蝴蝶跳系列、“哥萨克”跳系列、变身交换腿跳系列等动作,都给人以婀娜多姿、袅袅婷婷的审美体验;灵敏美来源于运动员在赛场急停、运动或是躲闪跑及多变的环境中也能迅速改变身体位置的一流应变能力,如篮球运动员切人、急停,足球运动员带球虚晃等动作,还有许多运动员应对偶然情况时使用的“绝招”也是灵敏美的体现,它给人带来的一种猝不及防、意想不到的惊奇感受;协调美,首先来自运动员自身完成某种活动时运动器官的有组织的动作和谐能力,其次来自集体运动项目中全队的协调配合能力,是一种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的审美体验,如观看一场完整的运动员和其队友及音乐都高度协调一致的高水平集体花样游泳比赛。
美育的最大成就莫过于将情感、感性层面的体验上升到务实、理性的实践阶段。运动美的审美体验,其现实价值在于能驱使大众产生提高自身运动能力的自我要求。运动不足、运动能力缺乏会导致精神萎靡、消沉懒惰,诱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这种心理和生理双重的危害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ACSM美国运动医学会2007年推出了一项名为“ExerciseisMedicine(运动是良医)”的项目,旨在鼓励医生在为病人拟定治疗计划时把运动作为处方也添加进去,北京体育大学王正珍教授在第一届国际科学健身峰会上的主题报告《运动是良医》中也指出,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多种疾故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心理状态以及增加生命活力、提高生活质量等等。其次,运动会给人带来酣畅淋漓、投入专注、冷静淡定、自信自如等感官体验,也能提高身体素质,如速度力量能力、柔韧灵敏度等。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以及柔韧等运动素质,提高运动表现力。运动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对身体和心理不断锻炼的过程,除了上文讲到的有益健康,它也能增强人对生活中纷至沓来的危机情况的应对与掌控能力;是生活方式不断优化的过程,是开启个性化生活历程的黄金钥匙。
4.3精神美与集体主义的重构与诉求
首先,要强调一个前提,这里所要论述的精神并不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也不是所有竞技人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力争上游等体育精神,而是竞技体育集体运动项目及其项目运动员所特有的彼此高度配合、相互团结、以集体利益为重的集体主义精神。精神美的审美体验主要来源于以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项目为典型代表的力量——技巧综合型集体项目。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总体偏向经济效益与个人利益,个人主义大有赶超取代集体主义之势,集体主义在社会道德准则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其实,从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的角度即能给予集体主义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以回答。集体项目比赛的胜利离不开一个团队的彼此高度配合、相互团结、以集体利益为重的集体主义精神,竞技体育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证明这个道理。2014年巴西世界杯半决赛德国队7:1血洗东道主巴西队,团结一直是德国队的主旋律,北欧群雄团结奋斗、高举高打、整体推进令人性潮澎湃、印象深刻,有人说巴西队是内马尔的巴西队、阿根廷是梅西的阿根廷队、荷兰队是罗本的荷兰队、连葡萄牙队也有C罗、哥伦比亚队也有J罗、意大利队也有皮尔洛,而德国队呢?是23人的球队,他们没有巨星,却个个都是绝对核心。美国《波士顿邮报》称赞德国队在本届世界杯已经结束的61场比赛中,技战术贯彻彻底、团队配合默契。纵然是在面临加纳和阿尔及利亚时,德国队暴露了短板,但并未削弱其团队凝聚力。球员们还是很快调整了状态,在随后与巴西队的比赛中,这种团结的力量更是彰显了出来。而反面例子则不得不提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篮以19分大败波多黎各队止步半决赛的美国梦六队,尽管缺少“大鲨鱼”奥尼尔、“小飞侠”科比•布莱恩特、加内特等明星球员,艾弗森、邓肯的带领仍不影响其阵容一流,但球员单打独斗、内部配合松散无序导致球队整体进攻无力、防守乏力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梦六”甚至被冠以“噩梦球队”的称号。
站在体育的角度,对集体主义的重构与诉求,要求社会大众积极投身集体体育活动,在集体氛围中、集体配合下习得团结协作、互相尊重、以集体利益为重的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社会价值观念新导向,在全社会形成团结和谐的社会风气。个人主义再盛行,集体主义也不会消失殆尽,因为它居于群体环境下、“配合协作”的价值观念符合具有“群居动物”属性的人,自身从心灵深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中对集体力量的高度崇尚,能产生人们引起高度审美共鸣,它只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内涵不断与时俱迸、不断重构,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广泛诉求。
5.结语
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独特的审美体验存在极大的现实价值,它通过情感的共鸣刺激人,进而促使人的意识观念的转变、生活方式的改善。但由于其自身审美误区的缺陷和外部个人主义文化不断冲突,发展前景着实堪优。要促进竞技体育集体主义美学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其本质属性、文化内涵、思想内核等进行反思、整合与重构,使个人项目、双人项目和集体项三管齐下、协同发展;使奥运会项目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促进奥利匹克优秀文化的不断传承;使竞技体育乃整体发展有侧重却不偏颇,更加科学协调可持续;让竞技体育界集体主义美学成为更长久、更广泛的社会、体育诉求。
李云云,宋广成,陈晴(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体育理论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7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