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数字技术驱动产业变革赋能发展成为普遍共识,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数据已经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同等重要的新生产要素。供应链金融作为区块链技术重要的应用场景,已经成为港口新兴主流业态。依托区块链技术,加快港口供应链转型升级,促进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迭代,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新兴产业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有利于推动智慧港口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港口供应链面临的瓶颈制约
一是信息系统繁多实时共享有限,形成数据信息冗余。数据资源要素是港口供应链金融基础核心资源,识别筛选有效数据,剔除无效数据造成的负面影响极为重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不同软件、不同信息系统在不同应用权限间检算、流传,不可避免产生数据传输不畅,导致数据冗余,产生“信息孤岛”现象。二是信息流转非对称性严重,导致交易效率低下。供应链金融中各个参与方之间信息不对称根源在于供应链金融相关主体存在技术和管理的差异壁垒,其资信共享十分有限。金融机构无法做到链条上各个主体授信的全覆盖,只能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开展部分上下游客户的授信活动。因此,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制约了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规模。三是风险识别处置滞后,造成潜在风险。传统供应链金融获取用户信息效率低下,成本较高。有效信息数据存在滞后性现象,各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因而无法及时、准确识别存在的潜在风险,对风险的识别和响应不及时精准,处置手段较为单一,潜在风险加大,往往容易造成较大损失。
二、区块链技术优势明显
构建全新信用机制。区块链技术在多元主体参与方之间搭建了一套全新的互信机制,采用哈希算法和密码学原理确定各交易者身份,以自组织方式和共识机制实现参与方主体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协同制衡。构建全新信息体系。区块链技术因其采用去中心化的存储记账方式,同时能够利用密码学哈希算法确保数据链上各个区块的数据安全和实时更新,每一位参与者凭借密钥都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数据信息。因此,区块链成为数据存储记录的重要载体。构建全新交易范式。区块链凭借可编程的技术原理构建了一套全新的交易模式,使数字信息具有了价值性和流动性,在信息可信和资产化基础上,实现了信息的可信传播和资产的价值传递。由此,区块链可根据各个参与者的贡献程度自动进行激励分配,可以按照预设的程序规则实现交易的自动达成,能够切实提高交易效率。
三、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新路径
整合数据资源,确保数据真实、安全、可视化。区块链上的各参与主体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充分发挥数据的商业价值。一是在各信息系统中实现了底层技术标准的统一。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贸易交易等信息实现数据全覆盖,打通了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堵点。二是利用去中心化的共享账簿优势。各参与主体只能录入和查询数据信息,均无法修改链上的历史原始数据,历史数据具有可回溯性,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依托智能合约,实现业务风险可控与高效交易。区块链技术设置自动交易规则和执行机制,在触发设定条件时,能够实现对货物、货权、资金、债权等资产的自动强制转移以及其他设定场景下合约的自动执行,从而解决交易成本高、出错率高、效率低的问题。一是能够实现自动交易。智能合约按照预设的交易对手及交易规则,在满足条件的时间节点,可以自动达成交易,实现支付,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确保了交易的安全性。二是能够实现智能风控。利用“区块链+物联网”能够很好地实现对质押物的实时监管,同时利用智能合约可以提前设定处置价格与处置时间等特定条件,实现质押物的自动处置,能够有效防范人为操作风险和市场价格变动风险。通过设定程序,智能合约能够实现风险预警及自动处置功能。打通数据壁垒,构建全链互信、增信机制。区块链构建起一套算法精准、机制严密的互信交易体系。交易体系的底层技术由机器学习、机器算法、加密技术等构成,在这套体系中,凭借互信交易机制,解决了传统供应链中参与者身份信息不明、信用机制不健全的根本问题,能够实现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互信问题。一是构建全局信任。区块链技术改变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中心化模式运作,区块链上的数据不再由中心机构负责记录、储存、保管,数据信息采用分布式账簿的方式,由链上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参与、共同享有,链上的参与者无法修改任何历史数据,因此信息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区块链技术构建起多点对应的映射关系,优化了业务操作模式,构建了一套可信赖的交易机制。二是实现信任传递。基于共同的技术标准和协议,区块链借助通证(Token)方式能够实现核心企业信用的传导,打通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壁垒,实现了全局信任。核心企业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信任的层级传导,链上的参与者凭借Token通证就可以证明与核心企业合作关系,从而获得金融机构融资贷款。
作者:梅叶 郭映江
返回市场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