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等残害生命事件频发,暴露出了大学生生命观扭曲及生命意识淡薄等问题。在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对辽宁省五所省属高校实施调研,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当前“00后”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及问题。针对现存问题,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方面切入,提出帮助“00后”大学生形成健康生命观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00”后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分析;对策
进入2021年,在校大学生基本为“00后”,且群体庞大。其较“80后”“90后”呈现出极为独特的气质和特点。他们具有思想观念多元化,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缺乏辨别力;自我意识强烈;综合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但合作意识薄弱等特征[1]。
一、“00后”大学生生命观现状调查
(一)问卷设计及调研过程
项目组结合前期的基础理论研究,设计了《“00后”大学生生命观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受测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调研的主体内容,侧重“00后”大学生对生命存在的认识,对生命责任的认识,对自杀、他杀的冲动,及“00后”生命观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调查。在2020年12月,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在所选高校开展网络调研。本次调研回收有效问卷1315份,男生607人,女生708人。文史类专业549人,理工类317人,艺体类443人,其他6人。来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363人,中小城市677人,乡镇地区275人。调研群体的覆盖较为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论
1.对生命存在、生命价值和生命责任的感知程度不尽如人意在涉及“你对生命的理解”问题时,认为“生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非常珍惜”的有935人,占总人数的71.1%。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00后”大学生对生命存在有着正确认识,有积极的生命意识,但仍有少部分同学对于生命内涵的理解存在误区,急需纠正。对于“你愿意付出辛苦和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有987人,占总人数的75.06%,“00后”大学生选择“非常愿意”。可以看出绝大多数“00后”大学生有着正确的人生理想,理解领会了正确的生命意义,但少数同学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不正确,需要教育的改变。对于“你如何看待大学生自杀事件?”有1159人,88.14%的同学认为“其是对生命的践踏,极懦弱的表现”。可以看出当代“00后”大学生有着极强的生命责任意识,但仍有少数同学对于自己的生命不够重视,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生命责任。对于“多数情况下,我的心情轻松自如,兴趣也比较广泛”的问题,共有1195人,90.88%的同学同意该观点。对于“我对自己比较满意,很喜欢自己”,有1186人,90.19%的同学认同该观点。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00后”大学生有着较好的生命质量体验,但也有少数同学存在着生活体验感差,自我认同感较低,生活悲观、轻微抑郁等情况。2.对自杀、他杀的冲动程度需要调控涉及“你是否有过自杀的行为或冲动”问题时,回答“从没有及基本没有”的同学有590人,占总人数的44.86%。在此项调查中,“00后”大学生暴露出较大问题,即“00后”大学生对自我生命珍惜不够,可能自残自杀;对他人来说可能蔑视生命或者虐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低[2]。3.“00后”大学生生命观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家庭因素调查中,家庭关系亲密型占60.61%,一般关系占31.1%,疏远型占8.29%。认为父母对于自己形成健康生命观有帮助的占到69.73%,没有影响的占20.46%,消极作用的9.81%。针对此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关系、教育对于“00后”大学生生命观的影响至关重要。我们调查的1315位同学中,有56.88%的同学其学校心理老师对于他们的学习非常关心,32.93%的同学认为老师对其关心程度一般,10.19%的学生认为老师对于其完全不管、流于形式。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对生命观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校生命教育体系不完善,亟需完善和加强。
二、“00后”大学生生命观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角度
1.大学生对生命教育重视度低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本身就具有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但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自我审视的意识。并且平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学习与生活,而忽视了其本身的心理问题与性格缺陷。因此,提高“00后”大学生自我生命教育意识至关重要。2.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差当今社会,“00后”大学生较之前大学生而言普遍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他们所面对的升学压力、父母期望等是空前的,他们面对困境和重大挫折时,往往不能够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易导致崩溃、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家庭角度
1.家庭关系疏离使学生丧失生命热情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的场所,可是当今家庭关系的现状不容乐观。例如,离婚率的逐年飙升,随之而来出现了大量单亲家庭,这种单亲家庭势必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父母离异是孩子心灵健康的杀手,在父母的争吵中,孩子们会出现恐惧、害怕等不良心理,甚至对生命丧失信心。2.畸形的家庭教育对生命观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学校是教育的第一场所,但目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当前,专制型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新闻媒体及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专制家庭类型的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不在乎给予孩子的压力大小,更没有考虑孩子的意愿及承受能力。因此在孩子达到承受极限时,弊端会随之而来。例如孩子出现自虐自杀行为、抑郁倾向、缺乏主见等。
(三)生命观角度
1.生命观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重实用的社会风气影响,当前诸多学校重实用轻人文,学校开展的生命观教育课程相对较少,且所开设的课程几乎不涵盖有关培养健康生命观的内容,相关领导及教师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度低。2.生命观教育尚未形成体系通过数据分析可知,目前诸多学校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生命观教育体系。没有相关体系,教育成果自然无法呈现。部分学校虽有生命观教育课程,但课程结束后,学校对生命观教育的后期工作落实不彻底。
(四)社会角度
1.网络新媒体的实时传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随着21世纪互联网、新媒体普及度逐步提高。其对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们在体验实时性、便捷性等利处的同时,也深受其害。例如,当前网络上一些游戏充满了暴力、血腥。大学生如果长期接触或是沉迷其中,必然对其身心发展极为不利。2.市场经济的物竞天择使大学生倍感压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与完善,社会竞争的压力接踵而来。因此在竞争压力逐步上升的当今社会来说,“00后”大学生既面临机遇,也备感压力。他们因自己在就业时被淘汰、考试中失利而无法承受,自然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其生命观也将受到挑战。
三、促进“00后”大学生确立健康生命观的对策
(一)大学生角度
1.培养积极的生命观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既关乎生存与生活,也关乎成长与发展,更关乎本性与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2.通过学习塑造健全人格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社会的新生力量,塑造健全人格至关重要。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矫正个体行为偏差的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有利于个体正确地认知社会、适应社会[3],更有利于从容地应对变化与挫折。
(二)家庭角度
1.家庭长辈成为正面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对孩子们做出榜样,从点滴生活中将自己健康的生命观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不抱怨、不埋怨,把快乐传递给孩子,帮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2.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一个家庭温馨舒适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更有助于提高孩子日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例如,专制型家庭家长应给孩子减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并且日常生活中不要对孩子发号施令,努力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生命观角度
1.不断完善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对学生开展生命、生活、生存、生涯、生死的“五生教育[3]”。让生命教育贯穿“00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大一开设生存教育课,大二开设生活教育课,大三开设生涯教育课,大四开设感恩教育课[4],从而通过完善的生命教育去帮助“00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命观。2.发挥学校心理工作室的作用积极发挥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作用,从开学的心理健康筛查,到教育教学的渗透。对不健康生命观的同学建立相关档案,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做到实时关注,使其尽快摆脱困扰。
(四)社会角度
1.发挥社会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00后”大学生生活在大众传媒高度发展的时代,新闻传播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学生的周围,学生的许多观念和意识都是受新闻传播潜移默化影响的[5],因此全社会的新闻媒体应发挥积极的宣传作用。2.通过立法保障大学生权益目前大学生的多项权益正在受侵犯,却往往被忽视。如某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性侵犯问题,法律对该教师的处罚是一方面,可另一方面该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心理状态等问题如何解决,却很少受到关注。因此,希望社会能够重视此类问题,通过立法帮助大学生拥有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结语
生命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提高“00后”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高校生命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家庭生命教育现状,发挥社会生命教育宣传的作用是一个繁杂的系统性任务。唯有掌握当前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完善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体系,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方面一齐发力,帮助“00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命观。
参考文献
[1]吕基晓.“00后”大学生特征分析[J].教育学文摘,2019(2):292.
[2]陈亚,张慧,吴为.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意识培养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18(4):161-163.
[3]李芳,刘彤.大学生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98-100.
[4]侯小洁.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6):178-179.
[5]刘京林,牛新权,石慧敏.心理效应的内涵及其在传播活动中的应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2):12-13.
作者:王晔璇 单位: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
返回市场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