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域和历史文化都会对餐桌礼仪文化产生影响,形成文化差异。通过对比中英饮食文化和礼仪,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并加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关键词:中英;饮食文化;文化差异对比
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大国里,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餐桌礼仪历史悠久,经过数年的变化,在悠久的餐桌历史上,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而英国文化起源于大洋文化,崇拜上帝,一定的饮食文化又影响着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沿袭下来也都形成特色,这也为中英两国的跨文化交流带来了不便,了解这些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在国际交流中保持良好的形象,也有利于推动中英国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是成为睦邻友好的关键途径。
1约定时间的差异
1.1英国约定时间
英国人的时间观念强,例如在英国,赴宴时不宜早到,晚到10min最佳。在英国,约见一个人时必须提前预约并说明预约的目的、时间以及地点,以表对对方时间计划的尊重。主人不喜欢提前到访的客人,因为这样会打乱他们的计划,而客人一般也清楚这个道理。所以说,即使客人提前到了,也会选择在外面某个地方,待到自己预定好的时间再过去,甚至还可能会晚几分钟。但这对刚到西方的中国人来说可能不太习惯;曾经有不少人因为提前到宴会场所而让主人有点手足无措。
1.2中国约定时间
在中国,与别人见面不用像英国人这样正式地提出预约,人们往往是较为随意的,口头邀请或是发送信息,但是参加聚会时要注意提前15min左右到达约定的地点,表示对此次约会的重视和尊重。在中国,有很多人为了表示自己对主人的尊重或者担心路上堵车而迟到等各种原因,会提前5~30min到达宴会场所,对此,主人都会表示欢迎并安排好提前到访客人的娱乐设施和休息场所。
2坐席安排
在中国的聚会、宴会中,人们往往用圆形桌子来布置菜和酒水饮料等,圆桌在中国象征着团团圆圆,寓意圆满。而安排圆桌的次序有两种形式:①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这又可以分成横排和竖排的形式。当餐桌排成横排时,桌次则是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当餐桌排成竖排时,桌次则讲究以远为上,以近为下。②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数组成的宴请。在安排多桌宴请的桌次时,除了要注意“面门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距离主桌的远近程度。女主人坐在背靠门口的位置。一般来说,离主桌距离近的桌次高;与主桌距离远的桌次低。英国人用餐时,人们所用的餐桌有长桌、方桌和圆桌。有时还会拼成其他各种图案。最常见、最正规的西餐通常是使用长桌。以长桌排位,一般有两个主要办法:①男女主人在长桌中央对面而坐,客人坐在餐桌的两端。②主人坐在长桌的两端。有一点中国不同:面对门口的位置是女主人的,而背靠门口的位置是男主人的,男宾和女宾交叉坐,因为一般男士都要为女士服务,比如帮自己邻座的女士拉开椅子,彰显绅士风度。座位的安排也很有讲究,男士的座位一般按照他们的地位、成就或年龄等来排列主次。但是女士的年龄是个隐私话题,所以女士的座位决不能按照这个排列主次;女性客人入座之后,男士才会入座,最后才是主人入座。当用餐者人数较多时,还可以参照以上方案,以长桌拼成其他图案,以便安排所有人一起用餐。方形桌子排列位次的时候,坐在桌子四边的人数相当,且共坐8个人,每边坐2个人最为合适。进行排列时,主人与宾客是对面而坐的。在西餐里,使用圆桌排位的状况并不多见,在正式的宴会里则尤为罕见。
3用餐工具
3.1中国的筷子
在中国,人们主要用筷子和勺子用餐。在中国古代,筷子也是人们用来占卜的工具,而不仅仅是餐具。根据《礼记》中记载,先秦时代的人们不用工具吃饭,而是用手抓,之后一段时间学会了把动物肉架在火上烤熟再吃;人类的祖先逐渐学会了将竹条划成小细条夹起食物,这就是中国人现在使用的筷子的雏形。而这一结论在《说文解字》中的“箸从竹声”得以证实。中国北方木材较多,而南方竹子较多。竹和木都成为了中国人祖先使用的最原始的工具。到后来,“箸”又演变成了“筷”,因为“箸”与“住”谐音,它有“停滞不前”的意思,而这不符合古人们祈求国家兴旺发达的心理,尤其是在坐船时不喜这个字,因此避讳“箸”,用了“筷”字。在中国,在吃食物之前,筷子应该放在碗的右边,吃完后需将筷子放在碗的中间。除了左撇子,人们通常用右手使用筷子。
3.2英国的刀叉
在英国,刀叉是人们的主要餐具,为适应西方人的饮食习惯而出现,刀叉和筷子反映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观念。英国的传教士们在刀叉刚传到国内的时候,表示强烈反对,因为他们认为,肉和其他所有食物都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美好的礼物,用工具接触食物是对上帝的不尊重和侮辱。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也是号召人们用手指用餐,且规矩较为严格,舔吮或擦在衣服上都是不雅观的行为。到15世纪左右,英国人为了使进餐的姿势看起来更雅观,才使用了双尖的叉子。先用刀切开肉块,再用叉叉住,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一些。刀叉并用,二者缺一不可,一直沿用至今。英国餐具通常是刀叉一套,与简单的用筷子相比,刀叉具有更多功能,有着细致的分工,通常人们用刀切割,用叉子吃。刀叉是英国最具代表性的餐具,出现比筷子更晚。在英国,食物应放在左边,餐具应放在右边,叉子应该放在托盘的左边,刀应该放在托盘的右边,勺子应该放在托盘的前面。当你吃饭时,左手拿叉右手执刀。当你食用完毕,最好将刀和叉子横放在托盘上,符合用餐礼仪。
4宴会食品
4.1主菜
中国人的手法与英国不同,是在烹饪过程中加入调料,在出锅时就已入味。而且中国的菜肴非常丰富,烹饪方法也有很多,蒸、煮、烤、炒、炸、焖,应有尽有。中国人除了吃肉类以外,更多的是把一些炒的蔬菜和煮的蔬菜来当作主菜与主食一起享用。例如,西红柿炒鸡蛋、青椒土豆丝、油焖茄子、呛生菜等。菜名的选取也非常有意义:有的是以人名、地名来命名的,如东坡肉,北京烤鸭,南京板鸭;还有的是根据菜的形状命名的,如松鼠鳜鱼,狮子头等;更有意思的是带有诗意和美好寓意的菜名,如百年好合,岁岁平安。英国的菜肴种类比较少,大部分都是肉类,像牛肉,鸡肉等,另外就是一些煎炸类食物,如煎蛋、火腿、咸肉、炸鱼薯条和烤鸡等。英国人主要以牛肉、鸡肉为主,中国人事实上并不总是吃鸡肉,还会吃猪肉、羊肉、牛肉等,种类较为丰富;另外英国人烹饪肉类的方法也和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主要是将食物做熟以后,将他们切开后蘸调料来吃。
4.2后菜
在享用完主食和菜肴后,英国的饮食习惯是吃几份餐后甜点,如蛋糕、饼干、奶酪、冰激凌等。但在中国这是十分罕见的,因为在中国甚至都没有餐后甜点这一说法,因为甜点热量较高,人们通常是在餐后喝一些酸梅汁等有助于消化的饮品,或是吃餐后水果来解油腻。
4.3口味
英国饮食与中国饮食口味也是决定日常饮食习惯的一项重大要素。英国人的口味偏淡,不是很咸,都是通过最后的调料来增加味道,但他们的菜肴有时有些油腻,因为大部分都是肉类或油炸食品。但中国却恰恰相反,因为中国人都比较喜欢口味重一些,四川、湖南人就比较偏爱辛辣的食品,广西地区的人就比较喜欢又酸又辣的食品,山东人比较喜欢卤制食品,中国人的口味属于咸、甜、酸、辣等比较重口味的。
5结语
中国和英国在宴请宾客和饮食方面的不同,原因纵然是多方面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古代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靠山吃山,蔬菜和家畜类的肉食丰富;而英国靠海吃海,食物的来之不易让他们不喜欢铺张浪费。中英文化的差异是在社会各阶段的的发展和历史的沉淀中形成的,是一种自然而成的文化现象。人们要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在认同本民族文化习惯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礼仪,主张尊重差异、包容个性、平等对待、相互交流、和平共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越来越多。因此,了解不一样文化差异,提高自身的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至关重要。而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和研究中英饮食文化礼仪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思想,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和习俗的同时,也要学习不同的民族文化,突出时代性,互相尊重,实现多元融合的和谐局面。
参考文献
[1]李云川.略论中英文化发展中的趋同现象[J]湖州师范学院报,2004(6):45-48.
[2]陈欣.论中英文化社交习俗差异[J].江西教育学院报,2005(6):110-112.
[3]徐千阅.中英饮食文化差异对比[J]科幻画报,2018(4):115-116.
作者:陈云 曹霞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返回文化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