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脑血管狭窄的鉴别诊断(脑血管狭窄诊断书)

2022-11-05  本文已影响 453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随着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多,人类寿命的延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肥胖人群加大,脑血管病的患者数逐年攀升,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脑血管狭窄的原因
  脑血管狭窄的常见原因:①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狭窄的最常见原因;②与不稳定斑块脱落产生的微栓密切相关,合理判断斑块性质有助于评估颈后及选择治疗方式;③烟雾病;④夹层动脉瘤;⑤纤维肌发育不良。
  其中动脉硬化性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最为密切,又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有研究显示,在75%TIA和60%脑梗死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如果患者颈动脉狭窄>70%,卒中率可高达13%。在老年人口中,约有5%存在颈动脉狭窄,其中1%~3%为重度狭窄。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患者,卒中率约8%,而在基底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患者中,如果没有给予治疗,卒中的死亡率可>70%。个别报告显示,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中风危险性更高,并认为椎基底动脉硬化性狭窄≥50%的患者发生卒中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17倍。
  脑血管狭窄的好发部位
  首先要了解脑血管狭窄的好发部位,包括颅内、颅外血管。①大动脉分叉处及转折处;②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部;③大脑中动脉主干分叉处;④基底动脉起始处;⑤椎动脉起始处及入颅处。
  脑血管狭窄的临床表现
  无症状狭窄:早期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期吸烟、饮酒等多种脑卒中易患因素的人群,即使没有症状,早期发现已经有脑动脉狭窄,如果这时做好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做到早期预防和治疗,就会大大减少脑卒中发生的机会。
  症状性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①血液动力学型:当血压降低或血压波动时,可导致脑血流量减少,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症状,当血压恢复后,脑缺血症状改善,TIA的症状消失。症状特点是密集、短暂、刻板。②微栓塞型:主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容物及其发生溃疡时的附壁血栓凝块的碎屑,可散落在血流中成为微栓子,这种由纤维素、血小板、白细胞、胆固醇结晶所组成的微栓子,循环血流进入小动脉,可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状。微栓子经酶的作用而分解,或因栓塞远端血管缺血扩张,使栓子移向血液末梢,则血供恢复,症状消失。症状特点是稀疏、较长、规则。③脑血管痉挛、狭窄或受压型: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官腔发生狭窄,或血管受到刺激时发生痉挛,可引起局部出现脑缺血症状。如颈椎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
  盗血综合征: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时使临近的动脉血流逆行至较低血压的动脉以代偿其供血。①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特征:常有上肢活动后无力,发冷、感觉异常,运动异常等。②椎基底动脉盗血特征:有眩晕、晕厥、视物模糊、复视、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吞咽障碍、头痛、肢体感觉异常或肢体运动异常、耳鸣、跌倒发作等。③颈动脉盗血综合征:可出现同侧单眼一过性黑朦或失明,对侧肢体偏瘫或感觉障碍,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还可出现失语。最常见的症状是对侧发作性的肢体单瘫、面瘫或偏瘫。
 脑梗死(包括分水岭梗死、皮层多发腔隙性梗死):有明确的神经缺损症状和体征者,并经头颅CT扫描或头颅MRI证实有梗死灶的患者。但同时不要忽略到临床旁证,以防漏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病史中有导致全身血压下降的佐证;②由坐位或卧位变为直立位时发病;③病史中反复发作一过性黑朦;④体检时发现颈动脉有高度狭窄;⑤影像学上有特征性发现。
  有两点需要注意:①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都应怀疑有脑血管狭窄;②尤其是有血液动力学TIA和脑梗死。
  详尽的查体
  详尽的查体在早期判断脑血管狭窄方面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若在双侧椎动脉、眼动脉、锁骨下动脉听诊区,闻及收缩血管杂音,则高度怀疑该血管有狭窄的可能,但需注意高度狭窄或闭塞时可闻不到杂音,这一点不要忽略。如一侧动脉、肱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且患侧血压较健侧低>20mmHg时,亦考虑有动脉狭窄。
  辅助检查
  有了以上基础,可以做以下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判断狭窄程度及为下一步诊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无创性脑动脉狭窄的检查[1~3]:①DUS、TCD:优点是实时成像,价廉,可发现斑块,观察血流,评估狭窄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作为筛查脑血管狭窄的首选手段,不足之处是有时可夸大狭窄(区分慢血流闭塞时欠准确)很难提供清晰的血管形态。②CTA:对评估颅外动脉狭窄,直观显示斑块准确性高,显示血管壁钙化好,但需造影,不作为首选。③MRA:具有假阳性,夸大狭窄程度,不能显示斑块大小,其是斑块出血,会因磁作用使血流信号丢失。其中DUS、CTA在判断斑块性质方面,对治疗有指导作用,对于不稳定性斑块,要及早稳定斑块治疗,减少斑块,以防脱落、扩大,减少脑血管病事件。
  脑血管造影(DSA):为有创性脑动脉狭窄的检查,虽为评价脑血管形态的金标准,却是一种二线检查方法,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是可以动态、全面地观察脑血管血流情况、变异情况、侧肢代偿情况,了解Willis环情况,并能计算狭窄程度,目前一致认为血管管径<50%为轻度狭窄,50%~70%为中度狭窄,>70%为重度狭窄。
  治疗方案
  在充分了解脑血管狭窄程度后,就可以有的放矢,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4]。①对于轻度、中度狭窄,且无明显症状者,选择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危险因素抗血小板聚集,抗LDL氧化修饰。他汀类降脂稳定斑块,必要时可以抗凝治疗等。对于不稳定性斑块要给予稳定斑块、减少斑块治疗,延缓狭窄程度的进一步加重,减少卒中发病几率。②对于有症状的脑血管狭窄,及早做DSA检查,了解脑血管狭窄程度。对于有颈动脉内切除手术和支架置入术者指征者,早期外科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以防严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减少患病几率。
  参考文献
  1 刘辉,高春红,李艳.颈部血管彩超、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8):983-984.
  2 朱艳.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D].吉林大学,2008.
  3 赵诚,高榆秀.彩色多谱勒超声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价值[J].齐鲁医学杂志,2005,(5):423-424.
  4 董宏,娄永忠,李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6例报告[J].贵州医药,2007,(8):703-70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姜黄素抑制癌细胞机理(姜黄素对肿瘤免疫的影响)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