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终关怀的起源
临终关怀的英文翻译是“hospice core”,“hospice”原指基督教为朝圣者准备的休息场所,后来逐渐演变成“济贫院”、“招待所”等意思,20世纪才形成了现代临终关怀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指的是一系列照护方法,它通过运用早期确认、准确评估和完善治疗身体病痛及心理和精神疾患来干预并缓解患者的痛苦,以此提高罹患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1967年桑德斯建立了圣·克里斯托弗救助院,标志着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兴起,之后在美國、加拿大、香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起来。口’
2临终关怀的价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不仅仅通过医疗技术手段和临床护理手段来缓解患者的痛苦,它还通过心理护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途径关怀和照顾患者。对于临终病人,任何医疗技术和药物已经无法治愈缓解疾病,走向死亡已经不可避免,虽然现代医疗技术可以完美地解决病人身体上的痛苦折磨,最关键的心灵上的痛苦却没有药物可以缓解或抑制,临终关怀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看护,使病人的身、心都解除痛苦。它不仅提高临终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也致力于帮助提高病人家属的生活质量,使家属得到慰藉。临终关怀体现了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统一,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的升华,是对人基本权利的尊重,展示了当今人类情感的真诚,标志着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临终病人的心态发展一般为5个连续期;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悲伤、情绪波动起伏大是临终病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病人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除了疾病本身给身体带来的苦痛,心理上的痛苦比前者给病人带来更巨大的不适和痛苦。另一方面,临终病人的家属和朋友同时也在在心理上饱受折磨,面对亲人、朋友的离世,巨大的悲痛往往使亲朋好友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容易出现问题,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和阴影。
尽管临终关怀无法从根本上延长临终者的生命,改变即将死亡的本质,但是临终关怀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医护人员、志愿者、护工等对临终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临终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
3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及现状
1988年10月天津医学院在美藉华人黄天中博士的资助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它标志着中国开始了临终关怀的研究与实践,在其带动下,临终关怀机构在上海等地相继创办。
通过翻译外国临终关怀的相关外文文献、建立临终关怀机构到举办相应的讲座培训,这一系列举措促进了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同西方发达国家的临终关怀事业相比,我国起步较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临终关怀服务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4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现存的问题
4.1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极度避讳谈论死亡。儒家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受这些观念和生命神圣论的影响,许多中国人对自身生命充满了崇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赡养、孝敬老人,为老人送终,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面对处在临终状态的老人时,即使已知各种救治和抢救已经无法挽救老人的生命,为了孝道,儿女们依然会花费大量的财力竭力抢救。
4.2资金支持不足
医院不能依靠临终关怀服务来盈利,因此,如果没有政府财政和慈善团体充足的资金支持,医院较难去大力支持发展该项目。
4.3护工和志愿者缺乏
护工和志愿者在国外的临终关怀机构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相比之下,我国的护工大都迫于经济压力才从事该职业,缺乏对临终关怀事业的热心和爱心,并且志愿者团队仅在业余时间从事志愿活动,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4.4医护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缺乏专业的临终关怀培训,医护人员没有掌握系统的完善的临终关怀知识,从而降低了临终关怀服务的总体质量。
5结论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帮助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伦理学问题的同时也成为一个新出现的社会公共问题。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和国民综合素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遇到一定的阻力,但是临终关怀事业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和潜力,因此有效的解决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对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至关重要。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