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讨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采用重庆海极翼超声波治疗仪对31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下鼻甲表面及鼻中隔表面聚焦超声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阵发性喷嚏、清水涕及鼻塞、鼻痒症状明显减退。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聚焦超声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流涕、鼻塞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其发病率呈全球性增长的趋势,其全球平均发病率在10%~25%,我国为37.74%,被公认为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1]。目前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且易出现并发症。近年来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2006年5月~2010年7月引进海极翼超声治疗仪治疗变应性鼻炎316例,现无效58例(18.4%),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例数)为80.5%。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5月~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316例,均符合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排除合并重度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其中男149例,女167例;年龄17~72岁;病史2~53年。大部分为长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其中23例曾行微波治疗l~2次,12例行鼻中隔鼻甲手术,7例曾行激光手术。
1.2 方法:患者去坐位,先用呋麻滴鼻剂喷双侧鼻腔,收缩鼻腔黏膜,然后患者平卧位,在鼻内镜明视下用含2%丁卡因及呋麻滴鼻剂的棉片置入双侧鼻腔行表面麻醉,3~4 min/次,共3次。麻醉成功后取出鼻腔棉片,鼻内镜直视下采用重庆海极翼聚焦超声治疗仪,治疗剂量调为Ⅲ级,每次扫面时间调为10 s,扫描速度为2~6 mm/s,以执笔方式握住治疗枪手柄,将治疗头的超声发射窗口对准并紧贴鼻腔黏膜,对双侧下鼻甲及鼻中隔进行扫描,下鼻甲扫描采用线性扫描,由后向前,扫描间距4 mm,单位扫描线扫描2~3遍,每侧鼻腔总时间为150~300 s,鼻中隔扫描为右后向前“Z”型曲线扫描,总时间约20~30 s,视鼻腔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而定。术后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3 d,1%呋麻滴鼻剂滴鼻减轻鼻黏膜水肿、预防鼻腔粘连,0.9%氯化钠注射液行鼻腔冲洗、隔日清理鼻腔内分泌物1周。
1.3 疗效评价:术后根据症状、鼻腔情况积分评定其疗效,依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用计分法评价其疗效[2]。其中症状记分标准见表1。
表1 症状记分标准
分级计分喷嚏①清涕②鼻塞鼻痒0分无无无无1分3~5≤4有意识吸气时感觉间断2分6~105~9间歇性或交互性蚁行感,但可忍受3分≥11≥10几乎全天用口呼吸蚁行感,难忍注:①为每次连续喷嚏的个数,②为每天撮鼻次数
体征分级计分标准: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贴,中鼻甲无法窥记为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记为2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记为1分。
评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改善的百分比按下列公式评定。[(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66%为显效,65%~26%为有效,≤25%为无效。
2 结果
本组316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显效116例(36.7%),有效142例(39.3%),无效58例(18.4%)。治疗前评分均数为(9.582±2.021),治疗后评分均数为(4.952±2.9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源后由IgE接到的递质释放、并由全身多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和免疫细胞参与的与鼻黏膜局部血管、神经和腺体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各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可以通过神经反射导致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和喷嚏发作,并使鼻黏膜敏感性增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源、局部鼻喷雾剂的使用、抗组胺药物的应用、免疫治疗,及各种物理治疗方法(包括微波、激光、射频消融治疗)。但纵观我国现状,让患者避免接触过敏源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药物的应用时很多患者症状减轻,但易复发且存在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免疫治疗所需时间长、费用高且技术要求高等缺点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传统手术和物理治疗主要是针对下鼻甲黏膜和鼻腔感觉、以对鼻黏膜组织减容为目的,这些治疗方式容易形成不同程度的鼻腔干燥鼻黏膜萎缩、鼻涕后流等后遗症。同时,手术创面一旦修复,症状又可能复发,这也是这类治疗长期疗效欠佳的原因。因此,理想的治疗方式是即能适度减轻鼻黏膜下腺体和免疫细胞功能、降低鼻黏膜血管神经的反应性,同时又能保持鼻腔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具有可重复性的优点。
聚焦超声是不同于传统治疗的新方法。其所具有的渗透性和聚焦性的特点使其能量可穿透鼻黏膜上皮层和基底膜层,定向聚积在含有大量免疫细胞、浆液性及浆液黏液性腺体、神经和丰富血管网的鼻黏膜下层,在该层面形成散在的点状凝固性坏死,可通过调控其能量的大小以及作用的方式调节冶疗区组织损伤的程度[3]。在治疗过程不伴随传统治疗常见的切口、出血、缝合和感染等附加损伤,实现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保留非病变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病变深部组织进行有效的治疗,体现由内向外的治疗模式,更符合一些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过程,以使以更符合其病理转归的方式修复[4]。
聚焦超声治疗的优点在于:①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重复、不会破坏患者鼻腔正常结构和功能,并发症少;②无切口,不出血;③高效,短期疗效佳;必要时,患者可接受再次治疗以巩固疗效。其不足之处在于:其治疗头较粗,不适宜合并鼻腔狭窄和严重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治疗头不能到达鼻丘和蝶腭孔等神经分布丰富处,不能充分破坏其敏感神经;近期疗效显著,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5]。聚焦超声技术是一种新兴、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技术,为长期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无效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其临床实践阶段尚短,需进一步的临床实践观察其疗效。
4 参考文献
[1] 高 云,单希征,吕 明,等.鼻内镜下聚焦超声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56例[J].武警医学,2008,7(19):650.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
[3] 朱 瑾,李 东,吴显文,等.聚焦超声对黄羊鼻黏膜形态学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4):241.
[4] 臧洪瑞,王 彬,吴显文,等.聚焦超声技术在鼻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8,3(23):135.
[5] 杜经纬,张 丽,王丽洪,等.聚焦超声与微波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疗效比较[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34):33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