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呃逆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治疗的80例呃逆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使用中医手段治疗并在分清寒热虚实的基础上,分别加以祛寒、清热、补虚、泻实之法辨证施护,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患者有38例患者对我院治疗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9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呃逆治疗中辅以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护;呃逆;临床治疗
呃逆,是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内经》首先提出病位在胃。病变关键脏腑为胃,并与肺、肝、肾有关。轻者可不治自愈,重者则呃逆频繁,不能自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病后康复[1]。我院近年来对呃逆患者实施毫针、推拿、方药等中医方法治疗,并在分清寒热虚实的基础上辅以中医辨证施护,对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了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呃逆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对我院2011年l月~2013年10月治疗的80例呃逆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集我院脾胃科呃逆患者80例,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患者中[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男42例,女38例;年龄26~82岁,平均(46.15±8.75)岁;单纯性呃逆20例,继发性呃逆40例,其中中风后呃逆10例,慢性胃炎、胆囊炎30例。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经分析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使用中医手段治疗并在分清寒热虚实的基础上,分别加以祛寒、清热、补虚、泻实之法辨证施护,具体方法如下:①毫针刺内关、足三里,以扶正祛邪、和胃降逆。拔罐:膈腧、胃腧,以止吐止呃。②推拿:攒竹、天突取任一穴,用手拇指或中指重力按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连续按揉1~3min,以调节气机升降、降逆止呃,同时令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常能止呃。③方药:柿蒂9g,水煎服,频饮,使腑气通,胃气降,呃自止。以上治疗1次/d,7次为1疗程。
中医辨证施护方法:①在分清寒热虚实的基础上,分别加以祛寒、清热、补虚、泻实之法。如胃寒者予以艾灸盒热敷上腹部,指导患者勿进生冷之物,可适当进桂圆粥等热食,刀豆、生姜等温胃通气止呃之食物也可适量食用;胃热者予以粳米、甘草调养胃气,常摄入理气通便的食物,如绿豆、木耳、香蕉、丁香等;脾胃阳虚者进食补肾益气之物,如核桃、羊肉、木耳等,以温补脾胃,和中降逆。②调护饮食情志起居。指导患者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过喜、暴怒等精神刺激;注意避免外邪侵袭;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避免饥饱失常。发作时应进食易消化饮食,半流饮食。
1.3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拟定[2]。显效:治疗后呃逆症状消失,1w内未复发。有效:治疗后呃逆次数减少或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呃逆没有明显变化。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检查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利用SPSS13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医护人员再对这些数据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χ2表示。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呃逆完全消失,且没有复发;23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患者有38例患者对我院治疗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呃逆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这种疾病诱因较多,主要是由于患者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当患者痉挛时间超过48h则称为顽固性呃逆(intractab[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ehiccup,IH)。患者发病时将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休息,且对于心肺疾患的患者呼吸功能患者影响会更大一些。从中医角度来说:呃逆之病因在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正气虚弱等[3],病机在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且常与肺之肃降、肾之摄纳、肝之条达有关。故治疗应在理气和胃、降逆止呃的基础上,分清寒热虚实,审因论治,加降逆平呃之品,标本兼治。
毫针穴位的功效: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是手厥阴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有宁心安神,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镇痛等作用,同时也有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之功效;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强壮要穴,本穴有补中气、健脾胃的作用,在和胃降逆的同时益气健中,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推拿穴位的功效:攒竹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该穴位于面部,当眉中,眶上切迹处,解剖上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静脉处,布有眶上神经、额神经内侧支[4],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目斜眼歪、惊风等,同时具有调节气机升降出入的功效,推拿攒竹可清膀胱经热,降胃气从而止呃;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治疗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呃逆等病症。拔罐穴位的功效:膈腧,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胃腧,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胸胁痛等疾病。
诸穴协同,达到降逆止呃作用。因此针灸、推拿、方药等中医疗法能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但是由于呃逆的病因较多,且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差异,对治疗手段的认同度等因素影响,如能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辨证施护,则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呃逆治疗的远期疗效也有益。在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其饮食起居、性格、体质、疾病表象等因素与病因之间的联系,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进行相应的中医健康教育,达到标本兼治、预防调护的目的。我院近年来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将中医辨证施护切实应用于
[1][2]下一页
临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验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呃逆完全消失,且[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没有复发;23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实验组患者有38例患者对我院治疗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在呃逆治疗中辅以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旭超,倪姗姗,刘立安.刘立安教授治疗呃逆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5):33-34.
[2]蒋煜磊.中医护理技术在顽固性呃逆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9,24(3):549-550.
[3]段茂彪.穴位点按配合针灸治疗呃逆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4):55.
[4]夏阳.针刺攒竹为主治疗呃逆5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36-37.
[5]何佳奇,韩一平,王辰飞.化疗相关性呱逆并文献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3):191-192.
[6]张虎,张大尉.止呃汤治疗卒中后呃逆38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5):682-683.
上一页[1][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