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心前区不适患儿常规及动态心电图(dcg)改变的差异。方法 对有心前区不适前来就诊的患儿,在作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的同时,加作24h12导联dc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cg与常规心电图各种心律失常及st-t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68.8%及14.1%,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9.28,p<0.01)。两种检查结果显示异常的患儿中心肌酶学异常者占30%。 结论 dcg是心前区不适患儿有效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心前区不适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肌酶
analysis of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and dynamicelectrocardiogram in children with precordial distress
yu fang shu jia zhong dan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outine ecg an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n children with precordial distress. methods 12-lead ecg and 24-hour 12-lea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were done simultaneously in the children presented with precordial distress.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ositive rate of various arrhythmias and abnormal st-t segment detected by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routine ecg were 68.8% and 14.1% respectively(p<0.01). 30% patients with abnormal rotine ecg an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got abnormal myocardial enzyme. conclusion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was an effective way to detect children with precordial distress.
【key words】 precordial distress electrocardiogram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myocardial enzyme
心前区不适中的胸闷、胸痛、气憋、心悸,是心脏疾患的主要症状,也是患儿就诊的主诉。临床医生多以常规心电图检测作为判断心脏疾患的方法之一,难免导致误诊及漏诊。既延误了诊断,还埋下了医疗纠纷隐患。笔者配合临床医生对2000年以后,来我院就诊的128例存有心前区不适者,在作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同时,加作24h动态心电图(dcg),并加拍x线胸片和心肌酶学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0年2月~2009年3月来我院就诊、自诉有心前区不适患儿128例,男性82例、女性46例,年龄7~15(平均12.72±3.25)岁。
1.2 方法 128名患儿在作常规心电图的同时,加做dcg、拍x线胸片和检测心肌酶学。比较分析两种心电图异常的差异及心肌酶学异常率。
1.3 检测仪器 常规心电图采用世纪今科mic-i12导同步心电图检测仪,dcg采用世纪今科mic-12h24hdcg检测仪。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心电图异常率 128例中常规心电图异常18例,占14.1 %;dcg异常88例,占68.8%。dcg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x2=9.28,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2 异常心电图类型 窦房结内游走心律14例、二度窦房阻滞2例,一度房室阻滞5例,二度ⅰ型房室阻滞2例,房性早搏及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5例,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8例,交接性早搏及短阵交接性心动过速8例。st段下移0.05~0.10mv及t波倒置(或低平)者5例。上述病例伴有心肌酶学增高者仅占30%。结合临床相关资料,说明并非心电图或dcg有异常者均有器质性心脏病,患儿无需特殊治疗。
3 讨论
dcg是现代临床心电学的一大进展,它能连续记录24h以上的体表心电图,并能与患者日常活动、身体及精神状况的变化进行动态对照分析;而常规心电图一次仅能描记10s左右,获得的信息仅能反应当时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变化,对一过性的心律失常或st-t的改变可能漏检。dcg在24h内可记录到10~15万次的心搏,延长了检测的时间,提高了心律失常及st-t改变的检出率,并可确定心律失常的种类、次数、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起始及终止状况以及心律失常的特点,可以明确心律失常与患者的体态、情绪、活动量、症状与昼夜之间的关系。当患儿有心前区不适症时,行dcg检测是必要的。
在心电图有异常患儿中,心肌酶学有改变者仅占30%。结合临床相关资料,真正有器质性心脏病者仅占少数。多数学者认为,小儿可出现窦房结内游走心律、窦房阻滞,一度房室阻滞、二度ⅰ型房室阻滞,部分与迷走神经张力亢进对窦房结及房室结的明显抑制有关,并非心脏有真正的器质性病变。另外,学龄期患儿因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休息不充足,亦可出现心前区不适,这些症状可能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当儿童出现胸闷、胸痛、气憋、乏力、头晕等症状时,除考虑心血管系统的原因外,还要考虑呼吸系统、胸肋等器官组织的病变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
早搏出现在健康儿童很常见,关于室性早搏的检出率,国外有报告一组92例7~12岁正常儿童检出室上性早搏23例,占25%[1];一组131例10~13岁正常儿童室上性早搏检出率20%, 均系功能性早搏,对儿童无不良影响[2]。早搏与运动有关, 早搏高峰期与心率高峰期基本一致,夜间睡眠后多数儿童早搏减少或消失。实际上仍与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以及神经内分泌影响有关,大多属于良性,并不影响学习、生活,不需要特殊治疗。当临床医师遇到以胸闷、心悸等不适为主诉的患儿时,除常规行12导同步心电图检测外,还应加作24h dcg,提高心律失常以及st-t改变的检出率。对一些临床意义不大的心律失常,通过24h dcg监测,可解除患儿及家属的思想负担。进一步行心肌酶学、x线胸片等检测,全面评价其临床意义,以得到正确的诊断、及时治疗,避免误诊及漏诊[3]。
【参考文献】
1 谭建新,陈铭珍,苏敏,等.儿童室性早搏的诊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2):81~82
2 毛美玲.儿童心前区不适症候群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探讨.中原医刊,2003,30(10):17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