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糖尿病的护理论文(糖尿病护理论文综述)

2022-11-07  本文已影响 294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群体[1]。糖尿病会对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内分泌代谢造成影响,损害患者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甚至导致患者的脏器产生衰竭的症状,对患者具有较大的影响[2]。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的护理方式多为常规护理干预,但其护理效果并不理想[3]。医学界正致力于探究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案,本研究探讨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旨在为糖尿病护理的研究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数据,现将具体情况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中22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为49~69岁,平均年龄为(59.67±5.93)岁;1型糖尿病23例,2型糖尿病22例。观察组患者中23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为48~70岁,平均年龄为(59.73±5.95)岁;1型糖尿病21例,2型糖尿病2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治疗方法。在此前提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即监测血糖水平、用药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成立教育小组: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和几名护士组成,建立档案记录患者的病情和资料,并对患者展开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主治医师负责组织、督促患者参加健康教育活动,并且指导护理人员的教育工作。护理人员可通过健康手册、视频、开课讲解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2)生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仔细讲解药物的用量、用法以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使其按时服药、规范用药,避免其血糖有异常情况发生。叮嘱并监督患者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日常的饮食,禁食高糖分、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饮食应按一定的比例摄入碳水化合物(米、面等)、蛋白质(鱼虾、肉类等)以及脂肪等,脂肪的摄入量应控制在饮食总能量的30.00%以下,并且注意多吃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为其制定个人运动方案,如骑自行车、慢跑、散步、打太极等,并督促其严格执行,以提高患者的后续护理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周期较长、用药量较大、且病情较易反复,患者通常会出现焦躁不安、和抵触护理等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对其进行安抚和沟通。可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病情康复的影响,增强患者的信心和乐观积极的意识,并叮嘱患者家属注意患者的情绪,给予安慰和关心,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放松心情配合护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分,问卷为100分制,分越高则说明知识的掌握度越高;护理满意度则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3类,65分以下为对护理不满意;65~85分为基本满意;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别用t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s)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情况及糖尿病知识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4.44%,观察组为9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4.93,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3.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伴发症有肾病、眼病以及血管疾病等,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情,目前常规的护理干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出现,有利于改变这一现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糖尿病知识的宣教,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有利于帮助患者提高康复的信心;给予患者进行一系列的生理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正确合理用药,避免患者血糖有异常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合理搭配饮食,控制患者的糖分和脂肪的摄入量,能够真正做到从根源上预防患者糖尿病的发展和恶化;此外,为患者制定运动计划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给予患者心理健康教育,能大幅降低患者内心的紧张和不安情绪,使患者放松心情配合护理,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知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且P<0.0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有较大作用,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波

  第2篇: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言


  糖尿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特征表现为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持续居高不下,临床表现有多食、疲乏无力、肥胖等[1]。糖尿的治疗需要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控制,因此,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具有极大的影响。本次研究以旨在探究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部分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成就,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8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6例)两组。实验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有25例、21例;年龄为48~67岁,平均年龄为(55.32±3.65)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5.47±1.52)年。对照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有22例、24例;年龄为50~73岁,平均年龄为(55.87±3.62)岁;病程为2~12年,平均病程为(5.59±1.13)年。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病情的检测以及指导患者遵照医嘱按时用药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病情介绍。护理人员应将与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告知患者并进行详细介绍,例如向患者解释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具体的治疗手段以及與该疾病相关的护理方式[2]。此外,对患者说明控制该疾病对其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2)设置咨询台。在医院走廊的宣传栏上张贴与该疾病知识相关的海报,以及给患者印发相关疾病的健康宣传手册,使患者对该疾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设有专业的护士在咨询台为患者进行咨询,若患者对护理人员介绍疾病的知识点还存在有模糊的地方,可到咨询台找专业护士进行解答。


  (3)心理护理。在得知自己患病时,患者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紧张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其以消极的态度应对治疗,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因此,为使患者充满信心并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将一些糖尿病治疗效果好的例子告诉患者,使其能勇敢面对困难。


  (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饮食的总热量进行控制,患者的体重必须要保持良好,而理想体重需要膳食的平衡来维持,食物要保证营养全面,主食要做到粗细搭配,多食用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副食讲究荤素搭配,并嘱咐患者保持机体矿物质、维生素等的正常摄入[3]。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为观察的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对其进行检验,若结果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对比


  经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较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胰岛素作用缺陷、分泌失调等都都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症状,慢性高血糖是其临床的主要特征,因此治疗该疾病主要是以控制患者的血糖为主[4]。但是由于糖尿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其对病情并不了解,且认识不深,在生活中难以很好的执行医嘱使血糖得到控制,因此健康知识宣教是治疗糖尿病必不可少的环节[5]。本次研究通过对实验组施行健康教育,实现了对患者的病情介绍、设置咨询台、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及饮食习惯的干预等。同时,患者的病情也因健康教育的宣传得到了积极的改善,稳定了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在饮食上也能保持营养均衡,做到少食多餐,饮食规律等,饮食主要以清淡、高蛋白低脂为主。避免使用煎炸及刺激性的食物。实验组施行健康教育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预后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罗亦斐等

  第3篇:社区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隨着经济、技术及科学水平的提高,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革新转变,也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化,社区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已是不可或缺的基本部分[1]。社区健康教育是个人及公共卫生保健的初级要素,也是社区护理工作中的核心重点,更是护理人员必掌握的基本工作[2-3]。通过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帮助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明确区分健康行为与有害行为,使其自觉矫正不良生活习惯和陋习,从而采用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及习惯来恢复并保持其健康水平。因此,社区健康教育是实现“人人健康”的一项核心策略,其实施的作用价值巨大。现将该文分析如下。


  1基本现状


  由于我国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于护理工作的起步较晚,还未形成一套十分科学有效的实施系统,而且社区健康教育的理论和体制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可以进行参考的相关护理文献和书籍又不多[5],人们对社区健康教育在护理中承担的角色及作用不够明确。


  2实施对策


  2.1纳入项目


  基于上述现状,首先要将社区健康教育纳入到护理项目中,并对社区医院中的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课程训练[6],在实践中提高相应的知识理论指导,取消以往较简单的护理方法,将内容泛化的卫生宣传转变成可满足不同人群对身体健康的需求和关注的教育方式。


  2.2确立目标


  在确立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之前应与糖尿病患者多次共同深度讨论,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评估资料,如知识缺乏的程度、文化受教程度、学习接受能力及心理状况等,制定出针对性的社区健康教育的学习目标[7-8]。一般情况下,近期目标的制定主要是帮助糖尿病患者掌握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及干预治疗的目的等;而远期目标是提高其自我健康防护的能力、科学采取饮食干预计划、运动干预计划以及药物干预计划等,以减轻或尽可能避免各种糖尿病并发症,从而最大程度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质量。


  2.3明确计划


  通过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深入交谈,对糖尿病患者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其对社区健康教育的需求,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计划实施[9]。實施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可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情况和教育目标的差异性来采取不同的社区健康教育手段,在整个过程中,穿插多种个体化教育方式,以满足广大病患的身心需要,并增强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3作用分析


  社区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可从几方面进行分析,见表1。


  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心理因素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会因反复住院治疗而产生过度焦虑、消极或悲观等恶性心理情绪,这些因素会不良于血糖,使其明显升高,更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因此,通过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可对这些患者的进行心理沟通和安抚护理,可有效取得其信任,减轻其心理负担,树立成功抗病的信心。


  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方法是饮食控制疗法,也是是控制这种慢性疾病、预防其它并发症出现的一项重要干预步骤。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营养学知识,共同制定饮食控制计划,调整其饮食习惯和结构,让其能够在饮食上自主做到定时、定量合理进食。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可指导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排除运动禁忌症,再制定科学的运动方式,使患者遵照适量、持续的运动计划进行安全运动,以干预糖尿病的发展,恢复健康。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可指导患者遵医用药,掌握用药的时间和剂量,了解药物作用的机理、类型及副作用等,不可擅自换药或停药。指导患者学会进行血糖、尿糖的自我监测方法。


  社区健康教育还涉及其他很多作用方面,如提高其健康自我防护能力及应急处理技能、改善其言行举止、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生存几率等等。


  综上所述,社区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应全力做好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加强新模式健康教育的研究,并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满足人们对健康更高的要求。


  作者:周杰

  第4篇:综合干预对充血性慢性心力衰竭并糖尿病护理效果探究


  充血性慢性心力衰竭(CHF)为各种心脏疾病在终末阶段的表现,属于复杂一种症候群;而糖尿病(DM)为一种多见代谢性疾病,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当CHF与DM并发时,将加大临床治疗难度,且多预后不良,因而临床需配合有效护理。为明确综合干预对CHF并DM的护理效果,该院针对性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2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92例CHF并D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6:20,年龄46~72岁,平均(59.14±8.23)岁;病程1~4年,平均(2.86±1.07)年。研究组男女比例25:21,年龄47~73岁,平均(59.36±8.31)岁;病程1~5年,平均(2.92±1.11)年。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次研究的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有吸氧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对患者血糖、血压、心率等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当相关指标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主治医生;②予以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成因、治疗方式、相关注意事项等,提高临床依从性;③通过主动与患者交流,准确把握患者心理状态,对不良情绪进行疏导;④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通过患者个体情况,算出每日所需热量,制定合理化个体性饮食方案;并依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运动方案;帮助控制患者体质量、血糖值,叮嘱其戒烟、戒酒;⑤在患者用药过程中,予以药物原理、目的、作用等讲解,指导其按时按量服药,合理科学控制血压、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1.3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均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来表示,采用χ2检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相关指标情况


  研究组相关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低(P<0.05),见表2。


  3讨论


  该次研究中,研究组相关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显著低。此次研究结果与秦璟璟等人[2]相似,表明综合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用药、饮食与运动指导、心理疏导等多方面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心功能改善,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对于CHF并DM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血糖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血糖水平的控制可使心肌游离脂肪酸(FFA)的氧化程度减轻,从而加强葡萄糖的利用,进而改善CHF并DM患者心功能与心肌代谢状态[3-4]。由于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较低,因而影响血糖控制情况,综合干预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加强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从而达到服药依从性的提升。其次,通过介绍不良生活习惯对疾病造成的影响,使患者认识到正确饮食、运动的重要性,可有效矫正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升机体免疫能力,临床疗效提升[5]。在患者用药期间,对药物原理、治疗效果、意义等进行介绍,可有效提高患者自律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用药效果,促进预后改善。此外,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安抚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提升其治疗信心,有助于病情控制,血糖、血压稳定,预后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综合干预应用于DM并CHF临床护理中,可促进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贾艳敏

  第5篇: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护理研究


  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是临床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类型,这类患者需长时间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内分泌系统影响较大,显著增加了患者糖尿病发病风险,需及时控制患者糖尿病进展[1-2]。为此,该次研究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精细化护理临床应用效果及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存在明确的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病史,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临床体征、糖耐量试验及血糖指标均符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该研究经院伦理委会批准,两组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5.17±17.58)岁,病程10个月~6年,平均病程(3.24±2.68)年。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4.23±16.14)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病程(3.37±2.5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行糖尿病护理和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精细化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药物治疗干预患者需同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降糖药物,两者存在干扰作用,糖代谢干扰作为严重,因而需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血糖指标变化,及时将异常血糖监测结果告知医生,尽快调整抗精神药物和降糖药物。同时,与患者家属一同监督患者服药,严格按医嘱给药,避免漏服、错服。同时,告知患者或家属可能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1.2.2健康宣教干预患者入院后,尽快安排统一健康教育指导,并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健康宣教中,应讲解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糖尿病疾病发展进程、疾病间影响关系,抗精神病药物与降糖药物作用关系,降糖药物服用时间、漏服/错服危害等,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该病治疗,积极配合治疗。


  1.2.3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情绪变化,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发现患者負性情绪反应严重或精神病性症状加重时,应尽快稳定患者情绪,并通知医师,及时尽快控制患者负性情绪反应和精神病性症状,提高生活主动性,以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1.2.4个体生活干预根据患者情况为其安排膳食,明确规定每日主食、蔬菜、肉蛋奶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糖、高热量食物,告知家属应监督患者饮食,避免影响血糖控制效果。告知患者和家属,需注意个人卫生清洁,避免出现皮肤损伤和各类感染性疾病。鼓励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下,进行户外的慢跑、做操、散步等运动,但需注意饭后运动,运动时间不应过长。


  1.3观察指标


  1.3.1血糖指标监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严密的血糖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血糖指标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


  1.3.2护理满意度评估两组患者离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该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服务态度、服务主动性、服务技能、治疗效果、健康指导效果等,总评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评分0~100分,评分越好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评分0~60分为一般,评分61~70分为一般,评分71~100分为满意;护理满意度(%)=(样本数-不满意)/样本数×100%。两组有效问卷收回率为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病率增加,其中不乏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者,这类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存在难以积极配合治疗、抗拒治疗、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等问题,对于控制患者病情较为不利,需采用可靠的护理干预方法,改善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患者配合不佳、治療效果差等问题,进而改善预后[3]。该院在长期的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临床护理中发现,这类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较多,护理措施复杂,而合并躁狂症者更增加了不配合治疗的风险,因而既要做好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护理,同时又要强化糖尿病护理,逐一击破护理困难点[4]。精细化护理是一种全面、细致的护理模式,强调整体到全面的护理细节优化,可应对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复杂性临床护理[5]。经该次研究验证后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4.02±1.47)mmol/L]和餐后2h血糖水平[(8.67±2.37)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92±1.39)mmol/L、(10.97±1.98)mmol/L]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精细化护理提升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糖控制水平改善良好。此外,该次研究对患者的反馈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对精细化护理满意度较高,且较为认同该护理模式,临床应用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积极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可强化临床护理全面性和综合性,进而提升血糖控制效果,患者接受度较好,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公宝霞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中医护理技术在骨科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骨折后期首选物理治疗措施)上一篇: 流程优化在神经外科护理单元中的应用体会与感悟(请写出神经外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