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治咳嗽的中成药止嗽散配方,止嗽散加味治小儿风寒久咳处方

2024-03-26  本文已影响 141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止嗽散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止嗽散加味(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防风、连翅、杏仁、浙贝母、炙甘草)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咳嗽31例。结果 治愈26例,占83.9%;好转5例,占16.1%。结论 加味止嗽散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咳嗽疗效较好。

  【关键词】 加味止嗽散;治疗;顽固性咳嗽

  感冒后咳嗽是指患者感冒好转后遗留咳嗽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此类咳嗽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往往无效,笔者应用加味止嗽散治疗此类咳嗽,疗效满意,现浅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2002年1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病例,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20~67岁,病程最短10d,最长29d,平均15.3d,所有病例均使用过抗生素。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诊断、疗效标准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的诊断标准。①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且好转后发生咳嗽。②阵发性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咽痒,痒即咳嗽,多因冷热空气或异味刺激而诱发。③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

  1.3 治疗方法

  采用加味止嗽散治疗:桔梗12g,荆芥10g,紫菀10g,百部15g,白前12g,防风10g,连翅10g,杏仁10g,浙贝母9g,炙甘草4g,若风寒表证未除加苏叶10g,风热表证未除加菊花10g,桑叶10g,牛蒡子9g,久咳不已加乌梅6g,咽痒加射干15g,玄参15g,有痰加姜半夏6g,橘红6g,如气阴已虚,喘而少痰,气短多汗,倦怠乏力者加党参15g,麦冬9g,五味子3g。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

  1.4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均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痊愈:咳嗽症状、咽部不适感消失。有效:咳嗽次数及程度减轻,咽部症状好转。无效:咳嗽及咽部症状未好转。

  2 结果

  31例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感冒后咳嗽不愈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咳嗽类型[2]。患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后经治疗其他症状消失而咳嗽迁延不愈,有阵发性干咳、无痰或痰少、白而稀薄、咳而不爽、咽干不适、久治不愈[3],其发病机制西医认为是由于病毒感染后刺激气道引起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炎症而出现咳嗽[4]。西医重在使用抗生素而忽视中医祛邪安正之优势,所以对待顽固性咳嗽效果不佳。中医认为本病属咳嗽范围,多因风邪侵袭,留恋不解,肺气失于宣肃,咽喉部过于敏感,外邪刺激后即咳而持续不断。“风胜则痒”、“风胜则痉挛”,据此病机,治疗应以宣通肺气、止咳化痰为主[5]。故于止嗽散[6]中加入防风、连翘、浙贝母、杏仁治疗此病,切中病机,药与症合,疗效显著。防风辛微甘微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解痉,现代研究有抗过敏作用,可降低气道敏感性,连翅清中有透,疏风散邪,有抑制病毒和抗过敏作用[7]。浙贝长于清肺开郁化痰止咳。杏仁肃降肺气,桔梗升提肺气,两者一降一升以恢复肺气的肃降功能而止咳。止嗽散中,紫菀、白前、陈皮理气宣肺,百部镇咳,有抗流感病毒作用,荆芥、桔梗、甘草疏风宣肺,且桔梗苦辛微寒、开肺祛痰、止咳利咽,桔梗、紫菀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药理实验证明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稀释痰液有利于祛痰,外感咳嗽不爽者,用之最宜,与甘草配伍,善能清利咽喉,甘草内含苷糖,不但可作为矫味药,而且具有刺激气管黏膜,促使分泌增加,协助桔梗而奏排痰之力[8],全方宣不过散,肃不过下,能升能降,有表有里,温凉并用,对新久寒热咳嗽皆宜,尤其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咳嗽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

  [2]崔红生.慢性咳嗽的辨病与辨证[J].中医杂志,2006,47(7):500-501.

  [3]陈宵.知柏地黄丸配合西药治疗顽固性咳嗽38例[J].陕西中医,2008,29(12):1582.

  [4]何培芸.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46例[J].陕西中医,2008,29(8):956-957.

  [5]钟亮环,刘小虹,单丽囡.刘小虹教授治疗咳嗽经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6):592.

  [6]许济群.中医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5.

  [7]程志源.麻桔连翘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98例—附西药治疗49例对照[J].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29.

  [8]洪演庆,洪万选,沈慧琴,等.止嗽散临证四则举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6):4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口糜中医辨证治疗,经行口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