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有多种术式,有下鼻甲部分切除,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等多种术式,针对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鼻窦炎中下鼻甲的处理:下鼻甲部分切除,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两种术式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仅探讨术后鼻甲创面愈合的比较,以针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的下鼻甲手术情况。结果: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抽出鼻腔填塞物第2天即有鼻甲血痂形成,附着于下鼻甲下端与下鼻道,时间较长,冲洗鼻腔后,部分患者术后两周仍可见,鼻腔干燥可持续1个月;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后抽出鼻腔填塞物鼻甲血痂不明显,但早期(1周内)鼻甲水肿较重,术后两周以上鼻甲黏膜外观接近正常。结论:从下鼻甲的解剖、生理出发,从改善鼻通气,又能最大限度保留和改善鼻腔功能,减少并发症,应尽量考虑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但针对下鼻甲明显息肉样变的仍应考虑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以确保通气。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下鼻甲部分切除;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 下鼻甲部分切除有多种术式,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等多种术式,针对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鼻窦炎中下鼻甲的处理: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进行临床观察,仅比较术后鼻甲创面愈合情况,以针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统计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鼻窦炎中下鼻甲的处理:下鼻甲部分切除,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两种对比。下鼻甲部分切除110例,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105例。共215例,其中单纯慢性鼻炎65例130侧,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炎70例92侧,慢性鼻-鼻窦炎80例110侧。
1.2 手术方法: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方法[1]:局部麻醉后用直血管钳从前向后钳夹下鼻甲需切除的下鼻甲下端1/3处,下鼻甲剪沿直血管钳钳夹的压痕从前向后剪除下鼻甲下端。膨胀海绵填塞压迫止血。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方法[2]:在下鼻甲前端作3~5 mm切口,以剥离子将下鼻甲骨与其内侧面黏膜组织分开,根据是否有下鼻甲骨增生,给予剪除部分下鼻甲骨,根据黏膜是否增生肥厚,切除部分下鼻甲外侧面肥厚黏膜组织。将下鼻甲内侧黏膜上卷至下鼻甲外侧面,完全覆盖鼻甲下端及外侧面创面。膨胀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术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病例术后第3天抽出膨胀海绵,常规每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病例术后第2天抽出膨胀海绵,常规每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全部病例由同一个手术组完成。
1.3 术后观察:下鼻甲部分切除病例抽出膨胀海绵当日,可有少许渗血,能自行停止。鼻腔内充满分泌物及血痂,下鼻甲外观不易观察清楚。1周时可见下鼻甲下端及下鼻道有血痂附着,强行清理易再次出血。部分患者两周时复查时仍可见下鼻甲下端有血痂附着。在血痂附着时,患者感觉鼻腔干燥。虽然鼻腔外观通畅,但患者自觉通气不畅。部分患者即使无血痂附着,仍有鼻腔干燥症状,可持续1个月左右,随不断鼻腔冲洗,症状可逐步消失。
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病例抽出膨胀海绵当日,一般无渗血,可见下鼻甲外观水肿较重,无明显血痂形成,鼻腔内主要为黏性分泌物。患者感鼻堵症状较重,常规鼻腔冲洗后,鼻堵症状逐渐减轻。1周时下鼻甲可见水肿仍存在,无血痂形成,通气逐渐改善,无鼻腔干燥症状。两周时下鼻甲外观基本接近正常色泽,自觉鼻腔通气正常。
2 讨论
目前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有多种术式,上面是我科主要采用的两种术式。以往常规是下鼻甲部分切除,方法较简单,长期疗效也比较肯定,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鼻腔干燥不适症状较长,若下鼻甲切除过多,有空鼻综合征的可能。从下鼻甲的解剖和生理角度,尽量保持下鼻甲黏膜的完整,尤其是内侧面黏膜的完整,对于下鼻甲术后功能的尽快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尽可能采用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手术方案。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后黏膜恢复时间短,功能恢复快,是明显高于常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鼻腔干燥在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后几乎不存在,但术后1周内下鼻甲水肿较重。常规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恢复时间较长,鼻腔外观通畅明显,对于下鼻甲明显息肉样变的病例其效果较肯定,此类下鼻甲由于息肉样增生改变,黏膜的正常功能改变,影响鼻腔通气明显,可以直接切除部分肥厚的下鼻甲下端息肉样黏膜组织,这样术后鼻腔通气症状会明显改善。
3 参考文献
[1] 王荣光,许 庚.鼻内窥镜手术图解[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57.
[2] 韩德民.内镜鼻窦外科学——解剖学基础、CT三维重建和手术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