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一站式”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模式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据统计,目前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已突破2亿,潜在的治疗需求相当大。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对此疾病无全面的了解,常就诊于骨科、理疗科、疼痛科、神经内科等科室。这种诊治混乱的局面,不仅可能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而且也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我院骨科中心率先在宁波市成立了“一站式”腰椎间盘治疗中心,整合了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等科室的资源,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分别采取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开放手术等方法。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6月对接受“一站式服务”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相应的个体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就“一站式服务”腰椎间盘突出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75例患者中,男90例,女85例,年龄35〜81岁,平均58.2岁。患者病程9个月〜12年,平均3.5年。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突出者65例,L5/&突出者82例,双节段突出者28例。并发侧隐窝狭窄者38例,有典型间歇性跛行症状27例。
1.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体征及影像学表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一般适用于椎间盘轻度突出,而无明显椎管狭窄的患者,可依据患者症状选择消炎止痛类药物、绝对卧床、牵引等治疗手段。对消炎止痛药物或牵引无效的患者,可尝试进行骶管硬膜外阻滞治疗。取骶骨裂孔为进针标记,注入0.75%布比卡因注射液2ml加曲氨奈德注射液2ml加甲钴胺注射液2ml加生理盐水20ml混合液。对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髓核脱出,若骶管硬膜外阻滞仍无效,且患者没有明显的腰椎管狭窄或严重的腰椎滑脱或腰椎不稳,则可考虑应用后路显微内窥镜技术,完成腰椎间盘摘除、内侧小关节切除、椎孔成形、侧隐窝减压等手术。经正规保守治疗6〜8周无缓解,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马尾综合征、难于耐受的疼痛,应用微创介入疗法困难或失败者,则需要施行椎板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术、椎间盘置换术等开放性手术。对成功施行开放手术的患者,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由专门的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本组175例患者中,行保守治疗45例,微创治疗72例,开放手术治疗58例。
2结果
术后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进行疗效判定,同时参考曰本骨科协会(JOA)制定的下腰椎功能评定标准进行下腰椎功能评分。175例患者出院时显效,98例(56.0%)有效56例(32.0%)总有效率88.0%。术后175例患者平均JOA评分为12.4分(7〜15分)其中有2例7分的患者诉轻度排尿障碍及步行能力未完全恢复。随访6个月时,有54例患者失访,其余121例患者中,显效96例(79.3%),有效25例(20.7%),总有效率100%。随访6个月,121例患者平均JOA评分为14.0分(12〜15分),2例轻度排尿障碍的患者膀胱功能均得以恢复。
3护理
3.1保守治疗患者的护理针对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对服用消炎止痛类药物的患者,注意检查患者是否按时服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需绝对卧床的患者,向患者强调绝对卧床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防止压疮;对牵引治疗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牵引后的反应,患者在牵引状态下应感到疼痛减轻或有舒适感,如疼痛难以忍受,应检查牵引方法是否正确、牵引重量是否合适。
3.2骶管硬膜外阻滞患者的护理在行骶管硬膜外阻滞前,向患者详细讲解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及术中配合方法,询问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在医生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在骶管注药期间,若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颈项及腰部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调整推药速度或分次给药,可使患者耐受。本组有5例患者在注药期间出现头晕、恶心,通过减慢推药速度,症状缓解。还有2例患者因骶管硬膜外阻滞而出现排尿困难,因此,在操作完成后1〜2h内要询问患者是否能主动排尿。
3.3手术患者的护理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法无效、需要手术的的患者,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康复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在无心理障碍的情况下积极配合治疗。由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为老年人,可能会因为理解力较差、经济条件不佳、缺少家人陪护等原因,存在依从性不佳,影响术前准备,此时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显得格外重要,努力提高这类患者的依从性,可保证术前准备顺利进行。
对行微创手术或开放手术的患者,除做好一般的术前准备外,术前加强患者的手术体位训练尤显重要。体位训练可以提高术中特殊体位的耐受性,配合手术顺利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体位训练要求患者俯卧时双手置头部两侧,腹髂两侧置高约40cm枕头,垫于腹部起支撑作用,使胸腹部悬空。嘱患者每天训练该体位2〜3次,每次持续1〜2h。术后第1〜2d,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排尿情况、切口渗出情况及引流量、颜色、性质变化,注意询问患者双下肢感觉的恢复情况,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轴线翻身。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1)腰痛:术中穿刺或牵拉可刺激神经根,使神经根周围组织发生炎性反应,引起水肿而导致腰痛。术后常规使用脱水剂及小剂量激素,有助于消除神经根水肿,减轻腰部疼痛;2)椎间隙感染:椎间隙感染是椎间盘镜微创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后可有切口疼痛、渗液等表现。术后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如体温超过38.5°C,应警惕切口感染,密切观察穿刺处疼痛情况。术后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预防治疗,有助于减少椎间隙感染的发生率;(3)马尾神经功能损伤:马尾神经功能损伤多由硬脊膜失去了原有的屏障,受到血肿、植骨颗粒等压迫引起,患者可出现下肢及肛周感觉障碍。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肌力和肛门括约肌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处理;(4)脑脊液漏:脑脊液漏并不多见,与椎板减压时损伤硬脊膜有关。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轻微头痛伴恶心呕吐,引流量增多,300ml/d,呈淡黄色,考虑脑脊液漏。通知医生尽早拔管,患者处平卧位,抬高床尾20°〜30°,做好心理安抚,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变化,并予适当补液扩容后逐渐好转。
3.4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针对术后康复治疗的患者,除观察患者肌力、直腿抬高度数、步行能力等一般情况外,也可向患者介绍康复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的信心。做好健康宣教,告诫患者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坠床或跌倒。在患者康复训练区域设置温馨提示语,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盲从性。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腰腿部肿胀、酸痛,要分析原因,若患者休息后有所好转,则该肿胀、酸痛可能是由康复锻炼引起的,注意适当调整锻炼强度与休息的时间。若肿胀酸痛持续存在,则要警惕是否出现了内固定松动、断裂,伤口内血肿形成、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因此,一旦出现持续存在的肿胀酸痛,要及时告之患者暂停康复锻炼,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作者:陈丽君,杨爱玲,余霄,陈燕(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中心,浙江宁波315010)
第2篇: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特点多见于年轻人,一是疼痛卧床休息后缓解,劳累后加重;二是呈间歇性反复发作。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因此产生不良情绪。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保守疗法占首要地位,而卧床休息和腰背肌锻炼又是各家学者一致赞成的观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程度、康复锻炼方法等对患者干预后的症状改善与恢复具有指导意义,适时采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干预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经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3例,男486例,女377例。年龄29~72岁,平均54.2岁。突出节段L3〜452例,L4〜5481例,L5~S1330例。平均随访时间8~12个月。所有纳入患者均经影像学(CT、MRI)证实髓核突出明显压迫神经根及硬膜囊、脊髓等,同时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证据相符合。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31例和对照组4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护理、治疗、饮食及锻炼等方面不做统一要求,并常规做健康宣教等。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生理干预两方面。(1)生理干预包括体位训练指导及不同时期的康复训练等。①体位训练指导即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排便,以适应较长时间的卧床。②康复训练:指导患者保守治疗后即做股四头肌静止状态下的收缩与舒张功能练习,每次收缩放松坚持约10s左右,每日数次;其次进行双下肢的直腿抬高锻炼,初次在他人扶持下缓慢直腿抬高,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步加大抬高幅度,直到不能耐受为止,双腿交替重复此动作,最后约1周左右开始“三、五点支撑法”、“飞燕点水式”等锻炼腹肌及腰背肌功能,每日数次,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同时告知患者功能锻炼可能引起的不适感觉,但会逐渐减轻最后消失。以上锻炼需遵循循序渐进,运动量酌情递增3。(2)心理干预。采用健康宣教方式对患者进行宣教,着重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到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可以治愈的,进而增强患者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
同时结合患者入院时的检查、饮食、心理活动状态以及出院后的指导等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表,严格按照计划有步骤实行。出院后要求患者继续进行腰背肌的锻炼,以减少复发率。
1.3评价指标
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分评价干预后疗效,包括:⑴主观症状(9分)。腰腿痛0~3分,麻木0~3分,椎旁压痛0~3分。(2)客观体征(9分)。肌力0~3分,直腿抬高及加强实验0~3分,放射痛部位0~3分。(3)日常生活工作能力(12分)。弯腰及提重物0~3分,行走距离或时间0~3分,卧床时间0~3分,工作能力0~3分。分数越低说明疼痛情况越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分析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干预后JOA评分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进似t检验。a=0.05。
2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外伤、腰椎老化和腰肌劳损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长时间受腰腿痛的折磨,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情绪化明显,并易产生抑郁心理。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青壮年,这类人正处于家庭和事业的关键期,患病后易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理性疼痛与心理相关性疼痛不仅使患者遭受痛苦,更对机体各系统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如免疫力下降、代谢紊乱、耗氧增加、血压升高等,从而增加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5。同时,疼痛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和愤怒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了机体的康复,延长了住院时间,再加上处于陌生环境,对心理状态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生理上的疼痛,生活上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照顾,使患者内心受到打击,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变的极度敏感多疑,出现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随着人们对健康概念认识的不断完善,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现代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新的医学模式6。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做好心理疏导,交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慢性病,是可以治愈的,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首先经过医护人员细致耐心的沟通及心理疏导使患者解除了紧张状态,能够以乐观的心态配合医师治疗,最终获得满意效果。其次,在生理方面也进行了周到的护理,如指导患者练习俯卧体位以及在床上排便。患者的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另一关键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即加强股四头肌、腰背肌收缩,可促进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及腰椎部的神经根粘连等。有效的康复训练可增强腰背肌肌力,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恢复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遵循早期性、循序渐进式及个体化的原则,针对每一个患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锻炼方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洋,王馨蕊
第3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措施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髓核失去弹性、椎间盘结构松弛、髓核或纤维环向周围突出,压迫相应的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单或双侧坐骨神经痛。保守治疗无效时反复发作可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应行手术治疗。我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的患者46例,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我们从增加病人舒适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其早日康复。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男39例,女7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1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实验均呈阳性,入院前均行了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明确了诊断,均具有手术指征。
2舒适护理
2.1心身的舒适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担心术后瘫痪,顾虑较多,再者由于该类疾病常为慢性,时好时坏,手术后又面临着暂时不能行走的痛苦,因此我们医护人员要和患者的家属沟通好,给患者细心耐心的照顾,经济上免去后顾之忧,交流上在手术前做好沟通,给予心理上的安慰;介绍主管医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介绍其与同种疾病的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能以最佳的状态配合医生护士做好术后的治疗,促进病情的恢复。
2.2体位的舒适护理患者术毕回病房后仰平卧硬板床4〜6h,以压迫止血。以后则以左右侧位为主,2h更换一次。侧卧位应完全侧卧或稍前倾用稍硬的长枕头置于整个脊柱后,两膝之间垫小软枕。翻身时要保持整个脊柱平直,勿屈曲、扭转,每次体位改变90°,避免拖、拉、推动作。操作过程中注意病人的面部表情,同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敷料是否脱落或移位等。注意不拉扯各种管道以防脱出。使用便盆时,应用枕头垫高上身。
2.3病情观察的舒适护理术后6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吸氧,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血管损伤、神经损伤、脏器损伤等。若病人出现体温明显增高,腰背部手术切口疼痛明显,原下肢坐骨神经痛较术前加重,应考虑椎间隙炎的发生。24小时内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以防大出血和脑脊液漏出,定时挤压负压引流管,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量、色的变化。麻醉消失后用钝性针尖轻触病人,观察下肢感觉,注意有无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注意是否有马尾神经受压所致的鞍区麻木及大小便障碍。本组中有一例术后出现腰痛及不过膝的大腿后侧疼痛,考虑术中损伤了脊神经后支。了解患者是否有腹部不适等症状以排除腹腔脏器损伤。
2.4疼痛的舒适护理多数患者术后2〜3天内因切口疼痛明显而出现烦躁、焦虑、恐惧心理,夜间不能入睡等,常规给予芬必得胶囊0.6g口服并给病人讲解术后疼痛的规律,嘱其做适当忍受,或者听音乐以分散注意力,必要时给予杜冷丁50〜100mg肌注,以解除痛苦,保证睡眠,使患者情绪稳定。
2.5环境的舒适护理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温、湿度适宜,注意室内通风换气,每日1〜2次,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群不要接触术后患者,室内禁止吸烟,尽量减少探视人员。
2.6功能锻炼的舒适护理
2.6.1指导练习直腿抬高术后早期直腿抬高练习是防止神经根粘连的有效措施。术后麻醉消失后,则应在镇痛药物的配合下协助患者做直腿抬高,初次由300开始,逐日逐渐加大抬腿幅度,第3日后鼓励病人主动直腿抬高,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做压膝、压髋等被动活动。由于下肢屈伸活动牵拉神经根,使其有1cm范围的移动,以防止粘连的发生。
2.6.2进行腰背肌锻炼术后一周开始腰背肌锻炼,提高腰背肌肌力,增强脊柱稳定性。锻炼方法可先用飞燕式再五点支撑法,1周〜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4周左右进行四点支撑法,坚持每曰3次〜4次,每次每次5〜10min,最少坚持4〜6周,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过度疲劳,逐渐增加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取决于手术方式、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等因素。
2.6.3活动的舒适护理出院后继续卧硬板床休息,根据手术范围,术后(1〜4)周围腰围下床活动;脑力劳动者可在(2〜3)个月恢复工作,体力劳动者(3〜4)个月后才能工作;坚持腰背肌锻炼,持续半年以上;术后一年内,提举重物必须小心,避免强烈咳嗽、打喷嗔;多进食健脾益气食物,少食寒凉伤脾饮食。
2.7皮肤的舒适护理预防褥疮,每日2次用温水抹洗全身皮肤,更换清洁干净的衣裤;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局部,如有浸湿及时更换床单和尿垫;每2小时翻身一次,开始取侧卧位,便于观察切口渗血情况,防止引流管受压堵塞,并用50%酒精按摩骨性隆突处和受压处,以促进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
2.8衣物的舒适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给予穿着全棉质柔软开胸的衣服,经常更换清洁衣物,使患者舒适,避免穿套筒衣服时抬高上身使腰部扭曲。
2.9排便舒适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大小便情况,术后因长期卧床易发生腹胀和便秘,多给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及多饮水。如果患者连续3天未排大便,我们给予开塞露刺激、番泻叶泡水喝或给予灌肠刺激排便,以减少便秘。对能自行排尿的患者,术后6h拔出尿管,对不能自行排尿的要夹管训练膀胱功能,以防止膀胱萎缩或尿路感染。
3体会
开展舒适护理,要以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达到治疗的正确执行,小到一个体位的舒适摆放,形成一种主动满足患者需求的良好工作氛围。护士必须掌握广泛的相关知识,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利用自己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更科学、更专业地为患者解除痛苦。在护理过程中,以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贴周到的服务,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使患者感受到舒适和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使舒适护理更顺应整体护理的发展。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舒适,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缩短护患距离,会给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带来新的动力,也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刘小白,唐丽君,康婷(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第4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途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发病率高,反复发作,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等特点。该疾病中医保守治疗方法很多如:内服中药汤剂、药熨、多功能损伤治疗仪、牵引等。临床治疗中的护理作用更为突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腰部保暖、避免风、寒、湿、冷的刺激尤为重要。药熨疗法以针对性强、操作安全、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广为患者所接受。我们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路径加中药导入熨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保守治疗且入中医护理路径组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69例,女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1.63±10.56)岁;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1.60±7.28)岁。两组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年龄、性别、自理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中医护理路径两组患者从入院第一天开始均实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路径”:(1)入院第1天:介绍病区环境、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各项规章制度等,熟悉床位医生和床位护士;完成护理评估;辨证施护;(2)入院第2天、第3天:遵医嘱完成常规护理工作;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情志疏导、健康教育;辨证指导饮食;协助取合适的体位;特殊治疗与护理(如牵引、多功能损伤治疗仪等)辨证指导功能锻炼,床上踢腿运动,循序渐进,100次/d进行;(3)入院第4天、第5天:辨证整体护理并注重情志护理;指导患者床上翻身;辨证实施特殊治疗与护理(如牵引、刮痧等);对症治疗与护理:疼痛、失眠、便秘等的治疗与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辨证指导功能锻炼,床上踢腿运动,循序渐进,150次/d进行;(4)入院第6天、第7天:指导活动量,循序渐进,床上踢腿运动,200次/d分组进行;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辨证整体护理,嘱患者心情放松;特殊治疗与护理(如牵引、多功能损伤治疗仪等)(5)入院第8天、第9天:嘱患者畅情志;指导康复理疗;辨证整体护理;指导活动量,循序渐进,床上踢腿运动,200次/d分组进行;巡视病房,基础护理;(6)出院指导:康复指导制定家庭康复计划,交代注意事项,定期电话回访。饮食指导护理饮食,增加营养。用药指导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复诊指导:、3、6个月及1〜2年后来院复诊,如果出现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1.2.2药熨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施护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导入熨疗。
药熨的材料来源于患者煎药后的药渣,同时加入红花10g以增加药物的渗透力。对带刺的中药提前取出,防止刺伤患者皮肤。将药渣放入3个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容器内,连同容器放入专用微波炉内,用高火加热3〜5min后取出,分别取肾俞、环跳、委中穴。治疗开始时因烫疗袋温度很高,操作时采用轻快地上下点打的烫熨方法,点打操作2〜3min后改用拍打操作,拍打操作时间约2min,然后再采用左右按揉的方法继续操作5min,最后将烫疗包按压在患部(常称之为压包)直至患者觉得烫包不热时,更换另一个已经加热好了的烫包,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操作。每个部位按此法操作每次熨烫时间需30min左右,每天治疗2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d。同时指导配合功能锻炼。
1.3疗效评价标准以患者腰腿部的疼痛度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对下肢活动能力、直腿抬高、生活自理能力等进行观察。对于疼痛度,运用JOA[2]量化分型方法系统,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
1.4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比较的z检验,计量资料用(无±d,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讨论
2.1中医药熨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本研究在中医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理论的指导下将中药敷贴于体表腧穴,通过药物及热刺激等,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增加全身效应。
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于“痹证”范畴,其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我们运用中药药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实践证明,药熨疗法有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热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目前,有不少关于传统药熨治疗疗效的临床报道。本研究将患者中药方煎药后汤剂口服,留取药渣分别取穴予药熨,每天早晚各—次,每次30min以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热止痛。
2.2中医护理路径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制订的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具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临床护理计划,以加快患者康复,减少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和持续改进的照顾,特别是在降低住院曰和减少住院费用方面,国内外均有报道。我院以辨证施护为主导,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征询专家意见,结合临床,初步拟订适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路径,提高了中医护理质量。
作者:俞红,沈灿,刘艳丽(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护理部,江苏苏州21500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