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浅谈老年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对策
1.引言
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比重也越来越突出,到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根据联合国公布标准,据预估,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会达到4.37亿人,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而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年龄高、体质差、患病几率大、康复时间长,再加上外界不同因素带来的压力等,使老年人的康复护理需求也极大,作为医护工作者应密切关注老年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给出相应结论。
2.当前老年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康复专业人才的匮乏。由于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的生理、心里以及多病共存的情况,故老年康复治疗需要团队工作制来完成,医护人员需要完成老年患者的康复、物理、心里、作业、言语等不同方面的治疗,另外老年康复治疗还需要老年科、神经内科等多科室的信息交流,需要医护工作者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并同时兼备老年护理和康复护理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但因为目前康复医学并未被中国社会及大众所重视,我国康复技术人员在从医人员中所占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康复人员大多是从原来的理疗和临床人员中进行培训,致使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康复效果也差强人意.
2.2康复治疗设施不完善。在许多发达国家,在老人常出入的地方都会设置无障碍通道,并配备各种方便老人通行的器备和多功能轮椅,卫生间装有供老人使用的可升降洗脸盆和扶手坐便器。但目前国内医院所提供的方便老人使用的康复理疗设备还比较有限,影响老人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功能训练设施还不够完善,例如很多医院床栏空隙太大,老年患者可能有坠床的危险;还有用热设备标志不明显,容易出现烫伤现象等等。
2.3护患沟通存在问题。在老年康复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为护患沟通不良的问题,引发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社会风气的影响、老年患者的恐慌心理、一些年轻护士和老年人之间存在的代沟问题等等,但这些诱因主要还是因为护理工作者对老年康复护理各细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老年人的心理疏导不够有耐心和言语方面的交流技巧不足。据统计,有65%的医患纠纷是因为沟通不良引发的,可见,医患沟通技术和护理技术同样重要,良好的医患沟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
3.预防对策
3.1重视引进和培训老年康复护理专业人员。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举办老年康复护理医疗培训,重视对临床康复专业治疗师、康复护理师、物理治疗师、作业师等团队的培训,打造具有高效管理和较高的康复护理技术的团队。本着学科交叉交流和合作的理念,定期查房,联合管理,坚持医、护、养三位一体,根据不同老年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为患者制定从临床到康复的全面治理方案和护理服务。这样才能满足老年人的身體、心里、精神等多方面的康复需求。
3.2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设施和优化的环境。疾病和衰老很容易使老年人丧失对康复的信心,对护理人员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因此康复护理不仅要关注老年患者的生理需求,还要关注他们的心里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对于行动不变的老人应配备多功能轮椅,方便他们自主用餐、行动,排便;走廊、卫生间等地面要做好防滑处理,也可设置老年人专用通道;老年患者病房应做到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床栏空隙合理,给他们一个像家一样温馨的环境。
3.3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老年患者在病痛恢复过程中需要医护工作人员的关心和细心照料,良好的护患关系对老年人的恢复尤为重要。医护人员应对老年人提高耐心和细心,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需求,提高语言沟通技巧,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对于他们康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悉心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各医院也要做好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估工作,对表现好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
4.小结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国家应该重视老龄人口的生活保障,为老年康复护理事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培养和引进老年康复护理专业人员和团队,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的设施和优化的环境,同时鼓励各大医院对护理工作人员实施绩效考核政策,加大对老龄患者的关心和照顾,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康复护理服务。
作者:李丽华
第2篇: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老年痴呆症是常见于65岁以上病因不明确的阿尔茨海默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行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有多种原因诱发疾病,主要有社会环境原因、生物自然环境原因等方面影响。老年痴呆的发病特征及时间不是很明显,难以清楚界定发病时间,但一旦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或者身体疾病后症状会马上显现出来,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有调查表明,对老年痴呆症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特选取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医院诊断为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观察,来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医院进行老年痴呆症治疗的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平均年龄69.5±2.1岁,病程1-6年;女性患者42例,平均年龄66.5±2.0岁,病程1-5年。所有患者根据随便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进行研究。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①心理护理措施:老年痴呆患者大多具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常有焦虑失控情绪,影响疾病痊愈。为了提高护理效果,护理人员要排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建立和患者的良好关系。②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可适当开展给予音乐和放松训练,让患者卧床休息,放松身心,也可以适当进行按摩和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娱乐活动,例如散步、健身操等,活动要让患者不感到劳累。③睡眠护理:老年痴呆患者都有一定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因此护理人员要营造一个人性化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安静,避免诱发因素,如强光、噪音和不规律的作息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患者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督促患者按照执行。④人性化沟通:和患者良好的沟通是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的较好手段,在交流时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语言要通俗易懂,态度要真诚和善,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⑤饮食护理。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提高患者抵抗力,降低身体疾病对于老年痴呆的诱发因素,患者要食用易消化、柔软、营养丰富、高热量的食物,注意摄入一定量的人体需要维生素,少食多餐。严禁食用刺激性、富含纤维素的辛辣、油腻食物及蔬菜,忌浓茶、烟酒、生冷。⑥生活护理:若患者为轻中度痴呆,需要对患者进行基本生活技能的锻炼,包括独立用餐、洗漱、穿脱衣服和如厕等。鼓励患者完成生活技能训练,并且要进行语言表扬,增强患者信心。若患者为重度痴呆,就要安排专人护理,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保持患者身体清洁。⑦用药护理:老年痴呆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由于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所以服药的依从性很差,护理人员要加强用药护理,提前做好药物的准备,督促患者定时定量服药。如果患者坚持不服药,可以在经过家属同意后将药物碎拌在患者的饭中。⑧记忆护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让患者重复随机性数字的方法来加强记忆,或者让患者重复观看熟悉的物品,面对物品来回忆。还可以让患者回忆身边熟悉的人的名字等来唤起记忆。⑨语言护理:鼓励引导患者说话,先从最为简单的单词说起,由简到繁,逐渐强化训练量,从单词到完整的句子逐步引导患者完整表达内心想法。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The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进行评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量表的最高分为30分,≥27分属于认知功能正常范围,21~26分属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10~20分属于中度认知障碍,<10分属于重度认知障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MMSE)的变化
两组护理后MMSE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后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
2.2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精力、躯体疼痛、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及一般健康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老年痴呆难治愈、易复发,患者入院后,一定要及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中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基本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和护患沟通氛围,创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护患之间关系和谐融洽,沟通畅通,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抗病信心,促进康复过程。护理人员通过亲切的言语和温柔的肢体语言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更愿意和护理人员倾诉自己的需求,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全面掌握患者情况,从而针对性进行有效护理,患者康复较快。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避免病情加重。用药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记忆和语言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技能。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可见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MMSE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后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看出,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生存质量,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翁莉萍
第3篇:呼吸内科中老年护理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人群广,病情复杂,而且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我院经过长期的护理实践,针对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的护理重点与难点于2014年1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中老年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睡眠护理、并发症护理等专项护理措施,文中中将通过对呼吸内科中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老年专项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100例中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2013年同期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年龄51-78岁,平均(68.75±7.23)岁;男性57例,女性43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炎47例、支气管哮喘34例、支气管扩张19例;住院时间11-33d,平均(19.53±1.64)d;机械通气时间31-81h,平均(41.86±11.15)h。观察组中,年龄53-81岁,平均(69.17±8.23)岁;男性58例,女性42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炎43例、支氣管哮喘34例、支气管扩张23例;住院时间12-36d,平均(18.16±1.73)d;机械通气时间33-82h,平均(40.17±10.89)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的诊断均参照王红阳等编写的《呼吸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确诊》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2)年龄≥50岁;(3)自愿参与本组研究,且在入院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2)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3)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4)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
1.2护理方法
我院呼吸内科住院部于2014年1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中老年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睡眠护理、并发症护理等专项护理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
1.2.1常规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呼吸、咳嗽与气喘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最重要的观测指标[3],因此在患者入院后要加强咳、痰、喘等症状的监测,同时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与面色等基本生命体征,记录24h液体出入量。
(2)口腔护理:每天进行2次口腔护理,及时清除患者口腔与鼻、喉咙部的呕吐物与残血,抑制细菌繁殖,避免真菌感染与口腔溃疡的发生,对于出现真菌感染的患者可用碳酸氢钠粉溶液在感染处擦拭。
(3)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操作,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及时更换病服、被褥等,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每2h协助其翻身1次,并指导其有效咳嗽,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化痰剂、抗生素或呼吸道扩张剂等药物;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避免院内感染。
1.2.2专项护理
(1)心理护理:呼吸内科患者由于住院时间普遍较长,经济负担大,而且疾病反复发作,因此经常伴有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与日常生活。在护理中护士要保持温和的态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患者的病情表示理解与同情,并不断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2)健康教育: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知识介绍的讲座与讨论,使其逐步掌握疾病的防治方法,改变吸烟、饮酒等影响呼吸系统功能的不良习惯,避免疾病反复发作;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滋阴润肺、清热化痰的食物,忌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于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要指导其减少在粉尘或可吸入物环境中的滞留时间,降低其对呼吸系统的影响[4]。
(3)管道护理:气管插管是呼吸内科患者常见的护理难题,而且部分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经常需要留置胃管、尿管等多条管道,对护理造成困扰。在护理中对各种管道进行标识,并注明管道的类型、位置、留置时间等信息,便于护理操作[5]。
(4)社会支持:组织患者进行病情交流或文娱活动等集体项目,增强医患、护患以及患者之间的交流,使情感得到宣泄,以维持其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
(5)并发症护理:①肺感染: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肺内残留大量分泌物,为细菌的繁殖提供温床,增加肺感染的发生风险,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保持患者口腔环境卫生,经常协助其变换体位,及时排痰,减少呼吸道中的细菌数量。②VAP:机械通气患者会厌长期关闭,使细菌随唾液进入气道,导致VAP的发生,在护理中要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进行,保持气道通畅,避免误吸;加强气道湿化,防止呛咳或窒息。③褥疮:保持被褥干燥、整洁,经常擦洗身体,保持背部、臂部、大腿等处皮肤清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对压迫处皮肤进行按摩。
1.3评价标准[6]
本组研究中,分别于入院时与出院时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制定的EORTCQLQ-C30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评价项目共分为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5个附表,每个项目得分0-100分,评分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校验,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认为两组之间所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
入院时,两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其中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
住院期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普遍较长,而且病情反复发作,护理难度非常大。尤其是中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经常伴有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依从性较差,而且机体免疫力低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VAP、肺感染以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非常高[7],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中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预后转归至关重要。
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的护理始终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关于该领域的研究与报道非常多,朱云霞[8]在一项涉及10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的研究中发现,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经护理,观察组的护理依从性(92%)明显高于对照组(8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94%)也明显优于对照组(84%)。胡茂霞等[9]针对呼吸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在观察组中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88%)要明显高于对照组(62%),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本文结果相一致。
本组研究中,出院时,两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其中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住院期间观察组共发生VAP3例,肺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效果理想。但是,专项护理对护士的要求相对较高,而且护理强度更大,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要重点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与考核,提高其责任心与安全意识,从根本上保证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稳步提高。
综上所述,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中老年患者开展专项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住院期间VAP、肺感染以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
作者:朱海燕
第4篇: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
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开展老年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社区中老年人数量不断增长,特别是目前我国社区户均人口数量较低,呈现出了小家庭化的特点,家庭所具备的养老能力不高。社区内存在着很多的独生子女,他们需要独立承担养老责任,承受着很大的家庭负担。一对夫妇至少需要赡养四个以及四个以上老人,该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比较突出问题。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该趋势影响下带来的影响为社区老年人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社区内患病概率提升,特别是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安宁护理等问题越来越为严重。社区老年人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众多慢性疾病产生的重要因素,慢性疾病产生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病程周期性较长,而且具有普遍性的特性。过度饮酒、肥胖、吸烟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笔者对某一社区内的9253名老人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老年人中有超过百分之三十以上人数存在吸烟史,其中也有部分老年人为女性。老年人饮酒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其中很少进行锻炼的老年人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比例。对老年人健康危害比较严重的疾病为心血管疾病,心脏病次之。根据相关调查了解到,社区自宅死亡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从中也可以看出社区老年人关怀问题已经陈伟社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问题。社会卫生服务与老年人健康维护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现阶段迫切的需要进行改革,一定要以老年护理为核心有针对性的对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促使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可以逐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融合老年护理的社区卫生服务
(一)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一定要融合高新技术手段,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呈现出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特点。要注重社区内部众多老年人身体健康信息的调查和整理,将这些信息数据输入到计算机数据库中,进行社区老年人健康信息库建设。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制定动态化的跟踪服务制度,了解社区老年人阶段时间内患病率以及医疗护理的流动取向。对社区内部老年人根据年龄结构以及生活质量,有层次、有阶段性的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注重社区服务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对社区内部人群健康进行动态化的监测,侧重点需要放在社区老年人身上。
(二)建设符合社区实际需求的卫生服务模式
社会卫生服务模式建设一定要结合社区目前的实际需求,以老年人为突破口,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三级医护监测、三段服务和三级预防服务。一级医护监测为对于那些孤寡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进行家庭病床建设,由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负责监测这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二级医护监测是针对那些生活可以自理,但是日常生活中需求较多帮助的柔弱体制老年人,社区内部的卫生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的到老年人家庭进行巡视,为这些老年提供上门服务。三级医护监测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年龄在60-80岁范围内的健康老人,帮助老年人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并且对其进行身体健康维护知识的讲述。三段服务即为老年病人在患病期提供的医护服务;疾病恢复阶段提供的康复指导服务;疾病终末阶段提供的临终关怀服务。三级预防是针对社区健康、亚健康(次健康状态)、患三类不同老人制定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健康老人的预防保健,通过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之家利用上课、声像等形式开展的健康教育,广泛地介绍老年科普知识,为老年人提供自我保健技能,养成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目的。
(三)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医疗照顾和生活护理服务
社会卫生服務中心需要深入了解社区内老年人的高发疾病,找寻以往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对其提供临终关怀,并且加强老年人的安宁护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针对老年人高发疾病进行咨询门诊设置,其中需要包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咨询。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与社区老年人建立固定的一环关系,这样可以使得医生和护理人员对社区老年人身体情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老年人家庭之间的联系,这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发展的必然需求。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家得不到适当照顾或在家护理有困难的老人为对象的养护照料病区,其中照料病区应设30%一40%比例,专收老年痴呆病人,此病房应有全方位安全保护装置和摄像监控系统,便于日夜对痴呆病人的活动进行监护。临终关怀安宁护理服务:以社区内患各种晚期肿瘤和高龄久病多脏器衰蝎为对象,均属病情不断恶化不可逆且为不可治愈的临终阶段病人,工作原则是提供安宁护理服务采用姑息、心理和社会为整体护理原则和全面照护适度治疗的原则。不是针对的治疗,不以延长病人生命过程的治疗,也不以依靠监护和先进技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目的,而是强调以支持病人和症状控制为主,以提高临终阶段生命质量。病区实行家庭开放式管理。
(四)理顺三种关系,建立三个制度
理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内二级医院的关系,合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建立双向转诊;理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专业站所关系,在“条块”结合上,主要是以块为主,责任到人,掌握全面分块包干,明确条线,加强管理,协同组合;理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关系,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
结语: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设符合社区实际需求的卫生服务模式。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医疗照顾和生活护理服务,逐渐理顺三种关系,建立三种制度,从而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改革取得良好成效,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可以逐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张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