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儿科教学新发展,儿科医疗模式

2024-03-27  本文已影响 474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要】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又有自身的特殊之处。儿科学所面对的患者是非成年人,其语言表达往往不准确或不能表达,因而其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就较以成人为服务对象的其他科室更为棘手。鉴于此,儿科的教学及儿科医生的培养也就较其他学科更为困难。探究能有效提高儿科学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儿科教学质量及医学生儿科学理论及实践水平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儿科学临床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21-01

  1.儿科学教学的特点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与其他学科相比,又有明显的特殊性,即:儿科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是儿童,年龄分布跨度大,从出生到14岁,期间经历身体及生理上的巨大变化,情况复杂、病情多样,上至中枢神经系统,下至泌尿生殖系统,各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均是儿科学所要顾及的范围。儿科教学模式同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有许多相同之处,其主流的教学模式仍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则以被动记忆及知识灌输为主,知识理解程度有限,学习记忆过程枯燥,缺乏乐趣。此外,儿科患者多为年龄较小的人群,语言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疾病所造成的不适以及对医生问诊的内容常常表达不到位或不能完全理解,因此,临床见习和/或实习阶段、不同疾病的临床实践环节,医学生很难准确的就课本所描述的理论知识在患儿身上实践验证,理论知识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实践印证而不能完全掌握和理解。此外,近年来,日趋严峻的国内医疗环境,致使易患矛盾时有发生,作为以小儿为服务对象的儿科更是易患矛盾的重灾区。所以,如何行之有效的提高儿科的教学治质量,培养诊断水平高的儿科医生,是每当前个儿科教学工作着值得着力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及已有的教学改革相关模式,探讨其在儿科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探究适用于儿科学教学的临床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儿科教学质量及医学生儿科学理论及实践的水平。

  2.理论教学模式的改变

  2.1引入案例式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灌输式”或“填鸭式”的被动教育,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这样不但容易遗忘,也不能激发学习兴趣,更不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由于学生在学习儿科学时积累了部分临床知识,因此在儿科学理论教学中可尝试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以儿科常见的热性惊厥教学为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熟悉热性惊厥病因,发病机制,发病年龄,分型,掌握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我们可以选取一例典型热性惊厥病例,告诉学生患者的主诉、年龄、发病时间,实验室检查情况及既往病史等信息,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诊断,制定治疗策略,评估预后发展。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引导,授课结束前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加以概括,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2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包括微信群的广泛使用,已经渗透各个领域。根据儿科学的教学特点,可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儿科学教学中。医学视听教育能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给学生全面、直观的视听感受,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制作气管插管的Flash动画,可直观反映气管插管的过程、易发生误插的原因及避免措施,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将临床操作的网络视频链接到幻灯片中,在讲到相关内容时可直接点击链接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身临其境的体会。建立儿科学微信课程,将课件、视频、练习题等放入微信群中,学生可随时在微信群中請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

  3.改革教学模式,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3.1实践教学的规范管理

  实习生由专门老师管理,包括实习生接纳、分组、出勤检查、出科考核等,督促实习生严格遵守科室各项规章制度,按时查房、规范书写病历、参与病例讨论、参加教学和科研讲座等。带教老师轮流定期为实习生开展临床知识讲座,介绍规范的操作过程,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应用等,学生产生的疑问可通过老师的解答和实际操作过程的观察得到解决。结合临床给学生介绍急诊医学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科研热点、新技术、新方法等知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资料,从中获取知识和灵感,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开拓视野,为今后成为一名集科研、医疗技术于一身的综合型高素质急诊医生打下基础。

  3.2仿真模型模拟及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

  儿科病人发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加之现在小孩宝贵,大多家属不肯让学生在患儿身上进行技能操作,尤其是抢救时病人家属情绪容易激动,若让实习生操作,因操作不够熟练,可能耽误病情,也易引起医疗矛盾。因此,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引入仿真模型模拟教学和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这也是当前医疗环境复杂、医患关系敏感时期巩固和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的重要途径。仿真模型是指用特定的材料制作的人体模型模具,可供医学生在上面进行临床相关操作的模拟演练。在模拟教学中,利用模拟人掌握胸穿、腰穿、腹穿、骨穿、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儿科急诊操作技术,并有带教老师逐一进行考核。在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在患儿身上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胸穿、腰穿、腹穿、骨穿、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儿科急救技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标准化病人模式,在儿科学教学及实践中的使用受限较成人科室明显。不同于成人科室的标准化病人,其言语症状均可由成人在特定培训下完成,儿童表达的特殊性,使得儿科标准病人的培训和现场模拟均很难和现实接近。目前,在儿科教学中以仿真模型模拟教学为实践途径,是新形势下提高儿科教学效果、提高医学生理论及实践水平的有效也是最为可行的方式。

  3.3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儿科工作是风险性较大的工作,极易引发各种医疗纠纷,甚至引起法律诉讼,因此应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向学生普及法律及相关医疗法规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学生在实习中要学会倾听家属对患儿病史的叙述,掌握与家属沟通的技巧以取得信任;加强纪律观念,明确实习生的法律身份与责任,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加强证据意识,让学生参与实际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分析活动中,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生动、形象、具体地认识到证据对于自我保护的强大作用。同时,加强对学生医疗文书的书写管理,使学生认识到病历书写的法律性和重要性,增强规范意识。带教老师应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贯穿临床实习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

  4.结语

  总之,儿科学的教学方法还在不断探索中,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以培养出适应新医疗环境需要的儿科学人才。

  作者:廖翠芳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儿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方向,儿科学专硕研究生院校排名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