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艺术论文

观念艺术与摄影(论摄影作者)

2022-11-23  本文已影响 642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本文想把私影像纳入当代摄影艺术空间中来讨论私影像在当代摄影中的独特语境,来说明中国私影像的出现与形成既不突如其来,也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文化的发展与发生可能面临的一个必然的重要阶段。
关键词:私影像私化媒介亚文化

一、引言
关于当代摄影艺术与私影像的探讨,在最近十几年的时间里讨论此起彼伏。英国摄影家琼斯班斯的《把我自己放进照片中》一书,则通过讨论自己一生的私人照片来检验摄影与社会塑造的关系。她把私人摄影放到公共价值观的影响之下加以重新考察。罗兰巴特说:“摄影的时代恰恰与私生活扩展到公众面前的时代,甚或是创造一个将私密公众化的新社会价值的时代相一致,私密被公开地消费。”从国外摄影家的摄影实践看,私影像与他们基本上是一种生活态度。
而在国内,最开始关注私影像的摄影评论家顾铮老师在《现代性的第六张面孔》中,他把私影像定义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情况。狭义的“私影像”可以只为一己之私拍摄、保存影像的行为与习惯。而广义的“私影像”,则是镜头的探视范围越出了个人与家庭而指向了拍摄者所愿意观看的一切领域。
二、私影像在当代中国
在中国,拍摄照片总是一种仪式,它总要包括摆好姿势而且还必须要征得同意。“著名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在摄影理论巨著《论摄影》中曾描述中国人的摄影观。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时代的来临,文化多元化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摄影原本在艺术家的应用范围中只作为记录过程与结果的辅助性媒介,在新观念以及当代电子文化的激发下,摄影从此具有了不同以往的观念诉求。当下中国年轻人的摄影观与他们父辈传统的中国人摄影观念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摄影不在是某种严肃的仪式,摄影也不在是专业人士的特权,他们纷纷拿起小型轻便相机(包括轻便数码相机,傻瓜相机,lomo相机,一次成像相机等)这一武器,处心积虑地想砸碎那些所谓的仪式。
最近十年数字网络环境的飞速发展,中国新时代的视觉呈现,自恋,充斥,个人,饱和色调,特写镜头,仿佛跟外界隔绝。数字网络环境的出现又提供了一种自我隔绝与大环境以外的小自由。私影像已经成为很多摄影爱好者的同好和共识,也正在成为当下中国一种日益盛行的影像亚文化。 
三、国内私影像的精神及特点
(一)国内私影像的精神
如果以现在较为红火的摄影师编号223的作品作为例子,在拍摄上他不以纪录或真相为表达方式,他只是用镜头交换生活。有时候拍摄自己的生活,有时候是捕捉身边的私人、私物、私事,与每一个可以用相机反映生活的人没有任何区别。编号223认为,他希望能与人分享的,是每一个被拍者不同于常人面前的另一些真实面,这或许是他们不经意流露的,或是刻意表现的,有时候甚至是被设计出来的另一面。顾峥老师曾评价编号223的作品“没有通过摄影区別自己与他人的野心”。
现在国内新生代摄影者在进行的所有的影像探索,几乎都是自发的,而不是为了迎合某种游戏规则。他们的摄影在最初只和自己有关,但在摄影工具日趋普及,摄影成本迅速降低,传播渠道日益畅通多元的今天,摄影也变成了一种个体传播和社交方式。
(二)私影像的特点—私密公开
在摄影所处的时代,属于公众的东西不在是永恒的和普通的事物,事实上越是个人,越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事物,越是努力的要进入大众的视野。摄影这样一种媒介,既深刻地根植于个人的视角,又广泛地扎根于大众的意识形态。上海年轻摄影师samq一系列80后的肖像照片,选取个人的房间做背景,我们虽不认识被摄的任何一位模特(都是摄影师的80后朋友),但通过照片,我们对他们的房间摆设,穿着打扮,爱好却一目了然。这批新生代努力营建自己房间内的世界,并不怕展现出来。这些私影像的代表人物,他们作品的拍摄过程,说出了这种(喜爱公开私密)的私影像的特性。samq不断公开自己不同系列的拍摄计划,记录这个最有趣快速年代的城市新新人类景观。这都体现了私影像的特性:喜欢公开秘密。更有趣的是私影像不一定就表示着私藏,甚至可说摄影公开,才是私影像的另一目标。、


四、私影像在中国摄影发展中的启示
私影像这类另类人群所作的尝试与努力是有价值的,这是一种人类对生活现状与现实进行审视他者和自我反观的机会,它给旧的形态的意识观念一个奇袭,表现意图和表现题材方面也有了改变。随着第一批国内私影像走进了艺术范畴而成为了公众话题之后,第二批,第三批的摄影者不断地跟随。这个趋势与相机的普遍化,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大众投机心理有关。
第一,摄影具有成本低,十分容易的操纵的特性,使得很多梦想走艺术道路的人选择了摄影作为表现手法。摄影艺术是一种对现实的高度概括,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影像工作方式,是一种高贵的雅文化。然而,一批新型的“摄影人”,他们可能从未接触过传统胶卷,可能不熟悉各种曝光模式的特点,在他们的心中,摄影是一种现代人必须掌握的,如同电脑上网、手机发信息一样的生活技能。在他们的手中,照相机只是一种记录生活、宣泄情感的工具。
第二,中国评论家,策展人和媒体的介入,在很大的程度上主宰着艺术浪潮的定向。策展人的学术主张、艺术品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图像的品质。2005年11月20日,首届连州国际摄影节,第一批走进艺术范畴的新生代摄影师在“自·私-中国新生代摄影联展”和“走神-上海9人摄影展”中集体亮相,在策展人曾翰和施瀚涛两人的组织下完成的。大批摄影青年以摄影为媒介探索自我表现的同时,媒体的介入,对于私影像的出现也起了不小的作用。特别是广州的《城市画报》在助推私影像方面其推波助澜之功实不可没。
第三,生活在虚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中的人,很多人无法接受那种由于自发创作而耗尽精力的那种累。我这里所说的自发创作,是说透过自己的理解,努力,创造有意义的图像作品。每个人都想用最短的时间让自己引起别人的关注,就像每一个年轻的中国摄影者都渴望成为南戈丁、莎莉-曼,这也是正常的想法。私影像,间接性地给一些理想走上艺术道路的人一条捷径。
五、结语
情感和人文关怀是个人的,是不可复制的。在这么五花八门的私影像当中,很多造作、生硬、浮躁的作品,恍若我们天天过着同样的生活看着同样的风景,咀嚼同样的食物,令人怀疑作品创作背后的动机和目的。即使拍照片的人越来越多,真正对摄影,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观察和思考的人仍然不会很多。面对繁复的个人摄影图片世界,我们应该对摄影有全面的认识,既看到它好的一面也要思考它存在的隐患。不要盲目地追求个人化,制造一些开拓性的图像。为了摄影而摄影,这是最令人遗憾的。从私影像这个概念引申到当今摄影艺术的范畴上,什么是真正的摄影?这个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无论是不是私影像,都需要真诚,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真正的艺术不应该追风,应该与时代接轨。

参考文献:
[1]章光和.住在巴特、桑塔格、本雅明的照片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顾铮.现代性的第六张面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形神兼备的意)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