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爱情达斯坦(叙事长诗)反映了维吾尔族的特殊的婚俗文化,及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靼斯坦;婚俗文化;婚恋观
婚姻是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从人类历史整体发展的眼光来看,婚姻制度的不断演化,在各个民族形成了独特而传统的婚姻习俗。婚姻作为社会的文明标记,它带有丰富的民俗现象。维吾尔族的婚姻也有自己的一系列规矩,这些规矩成了一种民族风俗习惯、民族特色。尼扎里的爱情达斯坦典型的反映了维吾尔族的一些婚俗:
婚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因此维吾尔族青年男女的婚配过程在许多人家一般要经过许多的仪式,反映出维吾尔族对待婚姻的慎重。
1.1 派媒人习俗
派媒人是维吾尔族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11世纪维吾尔族著名学者穆罕穆德·喀什葛里在《突厥语大辞典》中记录了媒人即在联姻的双方之间来往传话的人。要联姻,就必须由媒人这个中人牵线搭桥,否则就被认为是非礼非法。维吾尔族民间有这样的俗语:“媒人无过”,“为婚之法,必有行媒”,这说明在维吾尔古代社会中,媒人在群众中的威信相当高,并且在促成双方婚事中的地位也相当重要。古代维吾尔族婚姻必须通过媒人的说合才得到社会的承认和监督,只有经过媒人的从中安排男女双方的家长才能进入议婚的阶段。由于媒人在婚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愈来愈受到维吾尔族封建社会的重视,逐渐把他推到了代表婚姻道德标准,监督婚姻合法化的角色。在民间媒人一般是由德高年长的男子和巧舌如簧的妇女来担任,做媒者必须深晓礼仪,精通传统谚语和各种格言,善于词令,较有名望,随机应变,能准确把握男女双方的喜好和心理。尼扎里的爱情达斯坦《热碧亚与赛丁》对这一婚俗有所反映:
伊布拉音来到了亚库甫家里,
向他提出赛丁和热碧亚的婚姻。
亚库甫拒绝把女儿嫁给赛丁,
伊布拉音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
贾比尔的媒人到热碧亚家求亲,
贪财的亚库普竟然把婚事应允。[1]
伊布拉音是塞丁的父亲,他眼看着儿子日渐消瘦的身影,渐渐明白了事情的缘故,他为了儿子的幸福,亲自上门,到亚库普家求亲。但亚库普不仅不允亲, 反而将伊布拉音无礼的赶出门外。贾比尔派别人到亚库普家求亲。由此可知维吾尔族人非常注重媒人。
1.2 送“茶”习俗
订婚以后,男方需向女方送“茶” ,在尼扎里的《热碧亚与赛丁》中就有送茶的情节的诗句:
赛丁的父亲伊布拉音用全部的家产换来的彩礼,
一只头上戴着红色布的羊,一些布料。
糖果,方糖等来到了亚库浦家里,
跟他正式谈了孩子们的婚事。[2]
这些都是在男方提亲的时候对女方赠送的礼物。
《莱丽与麦吉侬》中:
尼帕尔国王替麦吉侬派媒人带一些高档的礼物去见莱丽父亲跟他谈婚事。
茶指男方给女方订婚送去的各种礼物。从达斯坦中我们可以看到礼物包括:糖果、布料和牛羊等礼品。通过送“茶”,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创造机会使男女双方家长及亲戚直接见面并相互认识的目的。二、确认联姻双方的财力和社会地位是否对等。此次送的物品可以直接影响双方联姻的好坏程度,也是婚礼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1.3 陪嫁习俗
维吾尔族女性出嫁时,女方家要准备嫁妆,以便婚礼结束后带到男方家使用,多是成双成套的被褥、金银手饰、衣服、皮箱、家具等,把这些物件统统装在一个大木箱子里带到新郎家里,这个木箱叫“添箱”。婚礼举行当天由男方亲戚把女方陪送的嫁妆统统装在迎亲车里带回新房,第二天在男方家请客时当众开箱列出女方装在箱子里的各种物件供客人们欣赏。
在《莱丽与麦吉侬》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习俗:
新娘打开了添箱,
里面装了金银首饰。
新娘戴了各种首饰,
新郎穿着名贵大衣。
地面洒了珍珠。[3]
“添箱”中的物品一般比较贵重,能展示女方家的经济实力。
1.4 维吾尔族婚礼习俗
尼扎里的爱情达斯坦也再现了维吾尔族的传统婚礼。
1.4.1 服饰
尼扎里的爱情达斯坦反映了传统婚礼中新人的着装。《热碧亚与赛丁》中:
亚库浦买了很多艾提来斯,/为新娘准备婚礼的服饰。在《莱丽与麦吉侬》中:新娘戴了各种首饰/新郎穿着名贵大衣。[4]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知道在传统婚礼过程中,新娘穿着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新娘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艾德莱斯绸裙子,并佩戴各种首饰。新郎穿着名贵大衣。
1.4.2 场地
《热碧亚与赛丁》的一些诗句表现了维吾尔族的传统婚礼的场所:
亚库浦在嫁女儿之前重新修缮了住所,
房子一下子有了新的风格。
院子重新进行了修缮,盖了很多新房子,
准备了许多华丽被褥。
庭院里响起了独塔尔、热瓦浦、萨塔尔弹奏的歌曲,
人们不由自主地跳起了舞。[5]
由此可知维吾尔族婚礼主要是在新郎家里、新娘家里举行。婚礼前新郎、新娘家都要对住所进行装饰,庭院是人们进行婚礼庆祝活动的主要场地,参加婚礼的人们在庭院中举行麦西热普。
1.4.3 婚礼的时间
《莱丽与麦吉侬》的一些诗句表现了维吾尔族的传统婚礼的时间:
麦吉侬的父亲开始准备婚礼,
邀请所有的亲朋好友。
举行九天九夜豪华的婚礼,然后念尼卡了,
姑娘们急急忙忙地帮新娘戴了各种各样的首饰。
到了晚上用金轿车把新娘新郎送到新房。[6]
有以上诗句可知古代的时候,维吾尔族念尼卡活动在婚礼之后进行的,念完尼卡后把新娘新郎送新房。
《热碧亚与赛丁》的一些诗句也反映了婚礼的时间:
贾比尔筹备的婚礼举行了三天三夜。
直到新婚初夜念尼卡时,
才知道了热碧亚离家出走。[7]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维吾尔传统婚礼的迎亲、念尼卡、歌舞婚庆活动主要在晚上进行。婚礼持续的时间较长,三天至九天不等,主要由男方的经济实力决定。
1.4.4 证明婚姻合法性的方式
维护婚姻合法权力的社会因素有两个,即法律和社会舆论。法律是一种硬控制机制,所以其监督更为有效。在封建社会维吾尔族传统的婚姻中,婚姻并没有履行现代观念上的法律手续,没有通过成文的契约、证件等办法来求得婚姻的合法化。但是人们通过另一种途径,即婚礼的形式,求得整个社会的承认,维吾尔族婚姻通过念“尼卡”习俗求得事实上的婚姻合法化。维吾尔族的念“尼卡”习俗具有向社会宣告婚姻合法化的“新闻发布会”的性质。念“尼卡”仪式是在新娘家里举行。婚礼正式举行的那天,男方家长亲戚朋友都去女方家里做客,新郎在男伴陪同下去女方家参加念“尼卡”活动。
《莱丽与麦吉侬》的一些诗句体现了这一习俗:
麦吉侬的父亲开始准备婚礼,
邀请所有的亲朋好友。
举行九天九夜豪华的婚礼,然后念尼卡了。
《热碧亚与赛丁》的一些诗句也对此有所反映:
贾比尔筹备的婚礼举行了三天三夜,
直到新婚初夜念尼卡时。
才知道了热碧亚离家出走。[8]
2.维吾尔族婚俗文化的审美情趣
尼扎里爱情达斯坦中所反映的维吾尔族婚嫁礼仪习俗繁多,我们在阅读这些内容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在这些习俗中体现了维吾尔人的审美情趣和对建立幸福家庭的美好祝愿。派媒人、送“茶”,陪嫁等习俗体现了维吾尔人对于礼仪美的追求。婚礼场地的装饰与布置体现了人们对于环境美的追求。亲朋好友及邻居参加的婚庆麦西莱普活动,体现了人们对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美的追求。此外在《莱丽与麦吉侬 》所描写的新娘美丽的面容及出嫁时那华丽的服饰:
她用妩媚的姿容打动着人的心弦。
太阳像梳妆用的圆镜,
繁星是她佩戴的耳环。
月亮像一把梳子卡住她的乌发,
她穿着红绿相映的漂亮衣衫。
表现了人们对衣着美、仪表美、风范美的追求。[9]
3.结 语
维吾尔民间达斯坦是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一种艺术形式。维吾尔的民间习俗,婚俗文化都集中反映在达斯坦中。由此可知维吾尔族的婚俗文化是多种多样的。
注释:
[1] 尼扎里.热碧亚与塞丁[M] (维吾尔文),瓦哈普·阿整理,布拉克,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2)第61页
[2] 尼扎里.热碧亚与塞丁[M] (维吾尔文),瓦哈普·阿整理,布拉克,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2)第70页
[3] 维吾尔民间长诗精选[M].(维吾尔文),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维吾尔文版,第132页
参考文献
[1] 瓦哈普·阿整理,布拉克.尼扎里.热碧亚与塞丁(维吾尔文),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2).
[2]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尼扎里的“达斯坦”创作研究[M].(汉文),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
[3] 阿布都肉苏里·吾买尔.维吾尔民间长诗精选[M].(维吾尔文),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维吾尔文版.
[5] 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曼.维吾尔文学史[M].(汉文),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7(1).
[6] 买买提吐尔逊·巴吾东.尼扎里爱情长诗[M].(维吾尔文),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9
[7] 姑丽娜尔·吾甫力. 维吾尔达斯坦的叙事学研究—以艾合买提·孜亚依长诗《热比亚-赛丁》为例[J].民族文学研究,2007(3).
[8] 乌斯曼·斯马义·塔里木.试论维吾尔民间达斯坦若干问题[J].乌鲁木齐:新疆社会科学,2009(1).
[9] 蒋新慧.维吾尔族传统婚俗中巫文化的形式及特点[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1).
[10] 谭忠国.湘西少数民族婚恋观及婚恋习俗[J].中北大学学报.2008(2).
[11] 艾克拜尔·卡德尔.论维吾尔族婚礼中的传统习俗[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