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化学论文

引入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运用

2021-11-12  本文已影响 148人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式教学”指的是在化学课堂上引入新型的教学方式,按照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并遵循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取并掌握相关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表现在化学课堂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主动参与课内外活动,进而获得化学相关知识及反应原理.通过分析当前高中化学课堂中显露的问题,以引入式教学模式为路线,提出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渗透此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几点策略,并依据引入式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案例.

  关键词:引入式教学;渗透策略;自主实验;高中化学

  “引入式教学”是教育改革中一项创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是基于学生对事物认知的基本思维规律并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组织教学,课程设计由简至繁、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知识概念由大而小,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探究解决未知的问题和学习未学的知识.不同于在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引入式教学”以学生为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未知问题进行关联和思考,使学生能够顺其自然的解决问题并学习知识.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目前在中学生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多数高中化学教师仍然没有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还是以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为主.尤其是在遵循应试教育观念的教师中,在课堂上依然按照教师在课上照本宣科,学生在课下机械记忆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调动起充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积月累,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也降低下来.另外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其课程糅合了抽象的化学结构和复杂的实验,是一门抽象性强且知识点繁杂的学科,需要教师通过提问环节适时的引领学生理解其中的知识点,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没有认识到关键问题设置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设置问题,单纯为了提问而设置问题,造成设置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科学性的局面,长此以往,学生面对本身枯燥的化学方程式失去学习兴趣,日积月累造成成绩下滑,对课本上繁琐的实验更是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2.对化学实验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对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现状分析,很多化学教师并没有将化学实验教学落实到实处,在开展实验教学最初,化学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的成绩有下降趋势或者上升不明显的情况,就会终止实验教学的开展.3.学校经费导致实验设备匮乏.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教师无法兼顾探究性教学的活动,例如对学生进行的科学性实验探究活动,很多学校都存在实验仪器不足的情况,甚至直接缺少了实验必须的相关器材,有的学校甚至连基本的洗气瓶、分液漏斗都没有,更别说复杂的实验装置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进程.另一方面,即使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验室和实验仪器,但是由于学校的经费问题,没有专业的实验指导教师,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要自己准备实验的相关器材和清理实验现场,增加了工作压力,这也是导致教师放弃探究性实验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引入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

  1.引入式教学在课堂中的渗透策略.(1)尊重学生主导,增强师生交流互动高中化学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不同于其他学科,本身知识点较为零散,并且化学反应式繁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枯燥,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效果来说事半功倍,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焦虑感和紧张感.(2)引入问题教学,拓展学生思维宽度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得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强弱,因此需要化学教师在课上课下关注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水平,并结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制定相应的问题题目,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发散思维、积极思考,通过认真分析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3)引入搜证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教师无法兼顾实验教学活动,例如对学生进行的科学性实验教学活动,很多学校都存在实验仪器不足的情况,甚至直接缺少了实验必须的相关设备,学生难以接触到真实的实验设备,这就无疑使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学校应适当购置实验设备,建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能够自由的继续化学实验;同时,学校也应当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搜证,并结合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4)引入观察教学,透过现象看到实质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为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并通过引入问题、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提升课堂质量.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化学课程中的绝大部分知识点与结构都是比较抽象,无法用具体化的事物进行描述,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会产生一定的难度,教师这时就可以运用PPT、微视频等多媒体教学,通过学生亲自观察结构模型的方式深入理解化学结构及组成.2.引入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本章节设计的教学案例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节的“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这一小节内容知识点零散,难度较小,便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分析.(1)抛出问题,师生交流互动首先教师根据本章节教学大纲设置以下题目:1.了解Na2CO3和NaHCO3的化学俗名及实际用途;2.掌握Na2CO3和NaHCO3化学性质及区别;3.分析两种物质分别与酚酞、指示剂反应时的化学现象;4.自主设计实验,验证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强.教师将问题抛出之后,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其完成课前准备,让学生自己带着题目与同学之间进行学习讨论,并在每组中选出一名学生代表记录该组每位同学的观点,待实验完成之后一一验证.(2)学生课外搜集资料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在图书馆或是生活中寻找一些关于Na2CO3和NaHCO3的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当中有关于Na2CO3和NaHCO3的用途,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小苏打就是NaHCO3,而食用碱的化学名称就是Na2CO3,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食用碱的产品说明书,并让结合已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同时搜集资料找到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区别;接着在课堂当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并让其他学生对其搜集成果进行评价,在所有学生展示完成之后,教师可再对学生的搜集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为下一步的自主设计实验做准备.(3)设计实验,交流总结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两物质的化学性质实验:1.分别在2支试管中滴入1mL0.1mol•L-1的Na2CO3和NaHCO3,并加入几滴酚酞,观察现象;2.用2支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的1mL0.1mol•L-1的Na2CO3和NaHCO3于pH试纸上,并观察其酸碱度.学生通过现象发现,Na2CO3与酚酞反应溶液变红,NaHCO3与酚酞反应溶液变粉红;Na2CO3的酸碱度约为10,NaHCO3的酸碱度约为8.因此学生得到验证Na2CO3的碱性比NaHCO3强.接下来让学生按照如下化学方程式所示实验原理进行自主设计实验:2NaHCO3???△Na2CO3+H2O+CO2↑.实验过程为:将Na2CO3和NaHCO3分别置于试管中,并用酒精灯加热,将生成的气体导入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中,并观察现象证明Na2CO3比NaHCO3热稳定性强,受热不分解.本章节以生活中的小苏打和食用碱的说明书以及用途为引,引导学生设计两种探究实验,一是与酚酞和酸碱指示剂反应,初步了解二者的碱性强弱.二是以Na2CO3比NaHCO3的化学方程式出发,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热稳定性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在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通过对知识系统的了解和总结,回归化学与生活,通过介绍侯德榜制碱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二者的性质,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高中化学课堂实施“引入式教学”法,课程设计由简至繁、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知识概念由大而小,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加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已学的理论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现象.

  “引入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未知问题进行关联并思考,使学生能够利用本学科的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意识.

  参考文献:

  [1]黄养彬.“探”求过程,“究”其内涵———论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在中学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11):36-37.

  [2]王妍,郭承育.自主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实验室制备氧气实验》为例[J].亚太教育,2015(11):48.

  [3]刘艳林.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开展瓶颈与策略探析[J].教师,2017(15):26-27.

  作者:黄澎清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

返回化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课程思政在物理化学教学的意义上一篇: 物理化学基础课教学及实践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