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推广应用,本研究将全面梳理该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应用效果,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期为提高护生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护理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及个体健康意识提高,护理专业人才日渐被重视,这对护理专业教育模式以及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更大的考验。为满足当代卫生服务需求,我国高校护理专业招生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教学效果受到了直接影响,护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忽视护理人才质量要求,一味地追求数量难免使得大部分护生缺乏独立思考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部分学生学习动力较低,自律性差,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导致教学质量不佳的重要原因。尽管护理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但理论知识抽象、学生参与度低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仍然是护理教育持续存在的问题[2]。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把课堂变成师生互动和学生思考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3]。2013年,张学新教授结合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优点以及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应用[4]。对分课堂的教学优势在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有效提高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了护生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1对分课堂教学理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简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师的课堂讲授(Presentation)、学生课余时间的内化吸收(Assimilation)以及学生的课堂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叫“PAD课堂”。其中,课堂讲授部分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即知识框架及重点难点部分的讲解,学生内化吸收和讨论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升华,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性、被动性、教学特异性低等缺点。对分课堂拥有交互性学习的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索精神,增加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教师讲授、课下作业以及小组和班级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把课堂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讨论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有机融合,大大提高了高校护理教学效率以及护生学习质量。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整体下降的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提出无疑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对分课堂教育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自2013年对分课堂教育模式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即在教学改革中进行尝试,并取得了积极意义,如苏鏐鏐[5]发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分课堂教育模式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自我寻找学习资源,激发其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黄晓蕾[6]发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对分课堂教育模式能明显提高学生主动性、参与度及学习兴趣。崔振华等[7]通过分析英语学习者自我学习能力发现,对分课堂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扭转教师作为课堂主导的传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综上所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多学科中体现了积极的应用效果。护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自主性,熟练掌握护理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基础,但是护理专业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护生可能会缺乏学习积极性,难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对分课堂在护理教育中得到了应用,证实了其有效性和适用性。欧阳旭平等人[8]将对分课堂教育模式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对分课堂教育模式下护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拓展、同学间交流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陈瑜[10]在护生传染病护理学课程开展了对分课堂教学,具体包括集体授课、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三个环节,老师负责监督并对课程内容分阶段总结,结果表明,护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也开拓了学生和老师的视野。综上所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自推出以来就被越老越多的高校和教师接受并推广,将对分课堂应用于护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思维能力。但从大量文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是将对分课堂应用于各学科理论教学,在专业实践技能教育方面尝试较少。
3对分课堂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反思
3.1改进授课模式,提高护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自我管理能力会驱使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将自己看作学习主体,对学习进行合理的自我支配、调节和控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正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然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在于如何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需要,陈瑞丰等[10]认为应当分配给学生足够的教学时间,改变护理教育课堂中教师为绝对主权的传统观念,以保证护生学习自主权的实现,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后自主学习阶段与分组讨论阶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这不仅避免了传统护理教育中学生机械抄写课件中的知识点而忽略了对老师讲授知识的理解,而且充分利用了对分课堂所强调的同学间、师生间相互沟通分享、相互激励的优势,提升了学生对护理学的兴趣,有利于护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3.2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护生课堂参与度
对分课堂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师生角色,护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得以提升。罗红等[11]在对本科护生开展对分课堂教学时发现,护生在对分课堂模式下的学习热情与参与度起初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教学推进,护生逐渐热情高涨,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在护理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将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与临床工作并轨,引导、鼓励学生思考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对分课堂模式下的学生需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积极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在自我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教师为核心的课堂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不仅仅的知识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发现者与探究者,从根本上提升了护生在课堂的参与度。
3.3改变学习习惯,提升护生学习效果
因课程的局限性和特殊专业要求,护生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传统教学手段又较为单一、枯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完全适应临床岗位需求。谈学灵等[12]认为,对分课堂教育模式下的护生不但在总成绩上高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且在自我管理、信息分析处理、学习合作等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在实践技能操作方面亦是如此,郑艳楠等[13]认为对分课堂模式给予了护生充足的课后时间预习、复习实践技能知识,增加了护生操作巩固练习机会,进而提升了技能操作能力以及实训成绩。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护生的学习周期分散在整个学期,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改善了学生考前“临阵磨枪”、考试后记忆周期短的现象[14]。总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改变护生的传统学习习惯,提升其时间利用率,学习效果。
3.4促进教学相长,深化教师专业素养
教学相长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同学共同进步,相互促进的双边过程。传统教学模式下护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求知欲不高,对分课堂下的护生作为课堂主体,是知识的发现者与探究者,不免会提出疑问,需要老师解答,这一过程有助于强化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增加其综合知识储备。成磊等[15]认为在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演变为教育指导者与设计者,降低了其课堂压力,同时这一特殊的教育模式驱使着老师对知识理解更为深入,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及时与护生互动沟通,了解护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4总结与展望
对分课堂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但目前对分课堂教育模式的使用仅限于国内高校,相关研究也比较有限,且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应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马丽秋 于涛 曹立新 张天虹 张晓丽 刘楠 李丽华
返回护理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