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农村金融理论中,将农村金融的内容看作农村金融市场和农村信贷补贴两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似乎受到阻碍,经过不断探索,不完全竞争理论受到重视。在上世纪80年代,金融政策倾向于传统农村信贷补贴,侧重于政府干预。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机制仍处于不完善状态,农村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不完全竞争理论再次受到重视,需更全面的思考制度约束下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当前农村金融市场适当的规范与引导,促进二者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效应的制度
农业在我国历史、未来发展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搞清楚这两者的制度变迁。首先,二者的内部结构有明显差异。在建国后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央政府是主体,病主导者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深入发展,金融主体和农村经济制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村经济实体和地方政府的地位提升,中央政府则更加侧重于政策倾斜,但不可否认的是主体依然是中央政府。总的说来,农村经济实体和农村金融依然处于被限制状态。制度束发展存在差异。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受到制度的制约,这是政府强制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经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大,但农业金融仍受政府体制的制约,发展变化速度缓慢,与农业经济增长水平不成正比,这需要逐步接近农业经济增长水平。
二、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农村金融
根据对国内金融体系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我国农业科研的发展在金融体系下处于有利发展形势,前景广阔。作为金融机制的发展新方向,农业金融需要在调控政策方面适当调整,对资金运行和资金流动严格控制;在优惠政策层面则有所放松,通过审批和再扶持的放松来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经济体制差异下,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要求也存在差异。通过分析经济金融资产总量和农村金融水平可知,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仍处于偏低状态,金融发展停留于初级阶段。在制度约束下,政府的控制与管理让农村金融的发展长期受到控制,金融发展仍处于经济战略发展规划的相对滞后的初级阶段。农业金融是非农业部门金融体系的延伸,需要农业部门有效运作以及良好的资本流动,才可保障农业金融的健康性,在不同经济体系下二者均需保持综合动力。
(二)农业经济
随着我国总体经济水平的增长,部分发达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与增长仍处于重要位置,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财政补贴制度的逐渐完善下得到了有效辅助。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水平的提升也受到了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而言,我国经济发展滞后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在重要程度方面不亚于发达地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处于相互影响状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态而言,农村经济的发展需处于健全财政补贴制度之下。农村经济受到的束缚较少,需结合农业市场状况,政府采取适合的宏观调控并通过市场经济的助力保障农业经济平稳发展。
(三)关联性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金融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制度约束下展开充分研究,了解其中的原则与规律。首先需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常规计量经济学方法须符合经济理论基础,但无法对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详细解释;其次,合理选择指标,在分析我国农村GDP价值过程中需要研究与分析农村金融关系对农村GDP的价值并合理划分,才能够对其金融资产的发展价值有效掌握;最后,计算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总额以及信用社贷款总额,农业进出口总额指的是农产品出口总额和农产品进口总额,再对价值展开计算环节,需基于回归残差检验以及回归系数检验,以不同方式展开合理分析,对相关数值运用模型结构实现有效检验。
(四)差异性
制度约束对农业金融和农业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态,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均处于特殊性质与地位,既包含农村经济的贡献,又独立存在特殊性。在二者关系探讨过程中,需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对二者的差异性展开合理研究。首先在制度变迁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制度存在明显差异。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经济体制和农村金融的变迁均处于完全性政府主导状态下的强制性模式,为自上而下的变迁。在这一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变迁更为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以及社会的逐步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变迁由以往的政府强制性制度变为了政府推动下的变迁。经济发展战略初级阶段,市场化改革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应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在相互协调下才可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制度变迁主体的差异性较为明显。我国农村经济体制与农村金融变迁过程中可分为农村经济主体和政府主体两个类型,主要表现在主次成分的差异上。计划经济阶段,农村经济体制和农村金融的变迁主体为中央政府最高决策层,农村经济的地位更倾向于从属地位。在经济体制变迁过程中,信息的反馈与制度的执行者逐渐发生了变化,需强调权力的集中表达。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变迁期间地方政府和农村经济主体的地位呈现显著上升状态。虽说中央政府仍处于对农村金融的管理主体地位,但其地位相较于计划经济时期已经呈现出明显被压制状态,农村金融更大程度受到农村经济主体推动。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落后的原因
(一)政府支持层面
农业的发展单纯依靠农民增产增收是无法实现总体发展的,除了个人外,还需社会、政府各个阶层实现全面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援助,另一方面也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当前国家局势分析不难看出,政府部门在农业经济的关注程度方面正处于逐渐提升状态,但相对而言城市经济的发展关注度显著更高。对农业经济的关注与扶持存在限制性,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发展缓慢。
(二)银行业发展层面
农村经济与农业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大环境下属于相互依存的状态,农村经济相对而言大幅落后于城市经济。对于中国农业银行而言,其产生的利润丰厚程度明显偏低,导致一些小型企业无法有效获取资金贷款权限,银行更愿意将资金贷款给大型企业获取更高的利润,无形中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大跨步发展。另外,我国在对农业银行的援助力量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相关工作人员的投入程度与工作激情不足,银行业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三)体制改革层面
改革是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当前我国在体制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证实了坚持改革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在体制改革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农村经济发展往往会受到制度不合理的制约。例如在众多农业金融发展中,资金贷款的还款、期限、数额等均需不断完善。
(四)国有银行战略发展层面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迅猛状态,国有银行的发展战略也随之调整,在总体方向下,其发展战略朝着城市方向迈进,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远不及城市,这让其在贷款条约中处于相对被动地位。
四、制度约束下解决金融约束的相关措施
(一)促使农村经济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的经济建设优惠条例以及合理的扶持制度尤为重要。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城市存在较大差异,其经济处于明显落后状态,应积极考虑相关原因,并针对这一现象适当调整农村经济的帮扶措施。让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在基金方面政府部门可适当提供援助,促使农村经济向着统筹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金融机构适当扶持
政府部门一方面需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关注以及支持程度,另一方面也需对部分金融机构展开适当约束与补贴,避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受到制约。政府部门应制定与之配套的政策,让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寻求农村经济发展中更具潜力的商业价值。
(三)经济多元化建设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在经济体系层面呈现相对单一的状态,其发展速度会显著受到已成型的发展方向制约。为了加速经济发展的脚步,必须强调经济多元化建设,不仅需要关注大型企业的经济发展及运营情况,还需对部分小型企业适当扶持。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地理位置、总体环境等因素的约束,一些小型企业应开发更广阔的农村经济市场并拓展业务,寻求更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状况、发展基础的多元化模式。对于国家级政府部门而言,则在金融机构方面鼓励其增多农业经济投入比例并制定优惠政策,促使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得到政策及资金双方面的辅助。
(四)重视制度约束的影响
农业金融发展在制度约束下对农业经济增长并非完全有利,整体上来说,无论是金融制度的约束还是经济制度的约束,制度约束下考虑到存在市场分割和地区分割问题,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呈现出负向作用。金融发展在制度约束下存在外生性,导致农村信贷资金以非价格方式配给,造成原本农村金融资本有所缺乏的状态更为明显,因此适当的降低制度约束能够减轻农业经济增长下的负性影响。在农业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制度约束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表现得越明显。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金融制度还是经济制度的约束下,其经济市场化程度逐渐提升,制度约束与农业经济市场化的适应符合度逐渐不足,通过信贷政策途径已经无法满足农村金融资本的有效配置。因此,农村金融发展应考虑在农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减少约束程度,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五)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制度创新
根据我国农村金融自身可持续发展研究可知,在农村经济发展早期,农村金融多以国家强制性制度下诞生的金融主体为主,如农村商业信用合作社等等。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促使地方政府的金融政策不断调整,非正规金融不断涌现,与正规金融一起成为农村金融的主体。但非正规金融存在诸多缺陷,在不断发展的农村金融生态中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需要矫正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此外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各地区的农村金融需求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地方即存在小农经济的农户,也存在经营性农村企业。因此,农村金融的制度创新需要充分考量农村整体经济活动,惠顾所有金融需求主体。
(六)健全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监管体系
根据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发展的实情出发,不断优化调整金融监管目标和方式。让金融监管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农村的发展。同时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网络,不断提升农村金融的监管能力。此外还要完善农村金融中介服务,做好各类中介机构与司法、工商、税务、国土、房产等主管部门的脱钩,激发中介市场的独立性和活性,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
五、结语
总之,良好的制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在制度约束的合理调整下也可与高速经济增长实现有效共存。农业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需在制度约束下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适当减少制度约束可降低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负性影响。,制度约束不当会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异常状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实行不同的制度约束,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增长,减少制度约束对农村金融增长的资金影响,并建立一个有效而适当的方法。农村金融资本的有效配置、合理有效的控制体系制约着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绩效。国家需针对不同地区条件的差异,从根本上缓解制度约束程度,提升农村金融资本的配置效率,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作者:王军 单位: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办
返回金融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