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财务审计是一项主要的内控管理方式,其有利于确保医院财产的安全性,构建良好的医疗环境。但从目前医疗领域内的内部控制监督和审计评价体系来看,还不具备完善性,普遍没有做到内审的独立性、客观性、权威性、震慑性原则,导致内控问题频繁出现。基于此,必须从内部审计入手,探究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策略,从而促使财务审计工作得到良好开展。
关键词:内审视角;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对策
当前阶段,财务审计有利于加强医院合法合规经营管理,能有效发现问题、纠偏整改,规避经营风险,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也能进一步落地实施医疗体系改革工作。但是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开展现状来看,还有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技能较低、审查体系不完善、审计介入时间点靠后、问题追责力度不够等。所以,采取何种方式开展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工作是当前面临的一项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的理论和问题提出
依照审计署中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要求来看,内部审计是指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真实性以及效益进行监督和评价的管理活动,在提高单位经济管理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目标。在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中,重点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并且和国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论述的内部审计概念相符,具体要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凸显出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地位,加强风险监督控制。其二,强调了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理念,降低风险出现概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其三,优化内部审计工作任务,明确基本目标,将内部审计对医院组织架构产生的作用体现出来,采取内部审核和评价方式对医院财务会计活动进行严格规范,以此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对于我国公立医院来讲,不管是公共资产还是资源等,都应当将非营利性特征体现出来,特别是在开展医学教育、疾病预防和突发性公共卫生医疗事件救援的过程中,必须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在我国卫生系统颁布的内部审计文件中要求,当年收入超出3000万元或者是300张病床的医疗机构,必须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业性审计人员。虽然公立医院实施财务审计工作的时间较早一些,可是从审计实务方面看出,并没有全面执行审计组织结构、审计职能地位和职责等一系列问题,基于内部审计和风险管控理念中,要想确保公立医院财务审计的合法性,就必须大力创新内部审计工作。
二、对于医院财务审计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医院自我检查意识有待增强,内部审计趋于形式化
许多公立医院在运营过程中,没有成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得不到保障,内审工作的开展,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相关职能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规避审计的情况。审计评价体系建立不完善,这是造成审计整改实施效果不突出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是成立内部审计机构期间,按照相关要求应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内审工作,这将在医院人力资源本来就紧缺的情况下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另外一方面,从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进行探究,内审人员掌握的知识和业务能力等决定了审计水平的高低,由于医院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工作实施期间难度较大,不利于获取准确的审计数据。除此之外,由于审计问责不足也不利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审计工作实施期间,相关领导人员的责任追究具备谨慎性特征,所以就面临着问题循环出现的现象。公立医院对于财务收支和预算管理等自查自纠工作,自视问题不清楚,解决问题不彻底,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实施难度。
(二)采取的财务审计方式较为滞后
现阶段,公立医院进行财务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依旧采取以往单一的差错和纠错等方式,显然,此种方式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公立医院属于非盈利性组织,首要任务是体现公益性,医院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追求经济效益,促使医院得到长久更好的发展。对此,要想扭转该项局面,必须摒弃以往单一模式,避免只是重视事后审计,而是把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全面落实到财务审计环节中,动态性的监督单位财务管理,对经济效益进行动态性评估,确保医院资产保值增值。
三、基于内审视角探究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对策
(一)合理调整财务审计时间点,对财务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估
其一,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期间,一般是采取事后审计的方式,此种类型的审计方式不合理,难以对医院财务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基于此,就需要合理调整财务审计时间点,将事后审计更改成事前审计以及事中审计。所谓事前审计,主要是指审计医院财务投资预算以及经济活动的时点要提前,前期就应主动介入,为后期投资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依据。事中审计表现适时判断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及时将错误的财务信息进行改正,以免发生医院财务决策不良误差。事后审计,表现为对医院完结的经济活动加以分析,评估医院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期间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整改和追踪。其二,对于医院财务审计机构来讲,应当做好各项重点投资项目的全面跟踪审计工作,具体涉及到项目工程投资设计、勘察、概算、预算、施工进度、决算等。进一步了解到医院财务情况,对项目经济效益和风险问题进行评估,以此确保投资项目顺利开展。另外,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也是必须重点了解和掌握的,将医院资金应用于合理的规划建设中。
(二)做好财务信息预警体系的完善工作
当前,要想促使公立医院财务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关键在于创建健全的财务信息预警体系,该项体系产生的作用极高,既能够抑制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前为财务审计扫除各项难题。例如,在医疗领域快速发展的今天,公立医院所需的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类型规格数目逐渐增多,这要求设备、物资、药品等管理部门对库存数、各科室常规领用数、每天消耗数、即将采购数做到信息化管理,建立管理台账清单,建立信息预警体系,确保资金被合理使用。
(三)进一步提升医院器械使用效率,确保资产的安全性
医疗器械和药品采购是公立医院主要经济活动,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医院管理层必须对其安全问题进行动态性地监督和控制,对于药品、医疗器械设备采购来讲,内部审计都必须提前介入。在进行大型设备采购的时候,应调研市场需求、群众患病率、设备使用率、投资回收期等数据指标,充分分析评估设备产生的效益,引进资质信誉好、专业性强并且性能良好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对医院经济业务项目有着针对性把控,确保医疗资产的安全性,使资产被合理应用。
(四)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
公立医院应成立独立的内审职能部门,加深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健全力度,引进或培养专业性强并且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需确保独立性和客观性。内审人员要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深对各项知识点的掌握力度,遵循审计准则要求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建议有依据可以遵循,以此增强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使其在审计工作中产生更高的效果。在审计工作开展期间,避免内部审计在财务收支方面受到不良的约束,控制问题期间,强化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以及事后完善,最终确保内审越来越具备完善性。
(五)增强管理层的审计理念
内审工作是否有成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与单位领导重视程度存在关联的,在当前市场经济下,医院财务管理合规合法性至关重要,决定医院是否能持续健康发展。医院领导务必将内审工作当成一项主体工作来看待,来亲自抓。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审方案,增强审计检查的严谨性,督促整改落实措施,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特别是整改后的工作,应结合整改期间的问题特征以及计划等要点来落实审计检查跟踪工作,为有关业务科室工作检查提供依据,促使审计整改工作进一步落实,防止问题反弹。
四、公立医院财务审计的形成和发展趋势
当前公立医院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自身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和各项医改政策的出台,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医院的运营模式也发生了变革。公立医院要想达到战略目的,就需要推动医院各方面稳定持续发展,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改变运营模式背景下创新财务审计策略,以此降低公立医院经营风险。在公立医院运营期间,收入支出经济活动与医院运行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财务审计核查来讲,当对该项审计体系进行完善,有利于公立医院快速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在体现公益性的同时提升经济水平。医院财务审计水平伴随着内审人员自身水平增强而进一步提高,医院应加强内审人员的培养,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信息化水平等,通过财务审计,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选择最佳方案,帮助公立医院进行有效决策,推动医院进一步运行。
五、结语
从以上论述来看,在新时代背景下从内部审计视角入手,加大公立医院财务审计的创新力度,在提高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开展内部管理工作,制定健全完善的财务审计体系,优化和创新审计理念,加强财务审计环节的监督控制力度,延伸以及拓展财务审计领域,增强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保持医院财务收入平衡,并且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深各项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在增强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技能的基础上实现财务审计目标,促使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工作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1]赵晓晶.基于内审视角探究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3):145-146.
[2]安晓菲.内审视角探究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9(20):182+188.
[3]王琳.基于内审视角探究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对策[J].财经界,2019(3):140.
作者:杨朝萍
返回审计论文列表